践行大食物观 保障粮食安全
2024年05月14日 05:36
来源: 经济日报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构建粮食安全新格局,实现食物结构多样化、来源多元化、发展持续化,提高食物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能够更好保障“米袋子”“油瓶子”“肉盘子”“奶罐子”“果篮子”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是新时代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创造性地提出大食物观。他在《摆脱贫困》中写道:“现在讲的粮食即食物,大粮食观念替代了以粮为纲的旧观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正式提出“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2016年把“树立大食物观”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在广东、湖南等地考察时也多次谈到要树立大食物观。

  福建省率先探索践行大食物观。30多年来,福建立足农业资源多样性和气候适宜优势,“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在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福建建设海上牧场,开发森林粮库,在四荒地、盐碱地上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如今,福建践行大食物观取得显著成效,粮食单产提高的同时,食物供给更加丰富多元,畜禽肉类产量大幅增长,水产养殖快速发展,食用菌产业从无到有,成为全国7个“南菜北运”生产大省之一和主要蔬菜出口省份。

  从福建经验看,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拓展传统粮食生产边界,优化食物供给结构,满足了消费者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从“以粮为纲”到树立“大食物观”,粮食概念从狭隘的谷物范畴向广义的食物拓展,食物供给途径从耕地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大食物观内容越来越丰富,发展路径越来越清晰。

  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要充分发挥农业资源比较优势。我国耕地资源有限,但草地、林地和海洋湖泊资源丰富,还有很多荒地和盐碱地。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各地应结合自身实际,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各地应强化科技和装备支撑,加快突破育种育苗、机械装备研制等核心技术,挖掘食物供给潜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全程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要坚持市场导向,围绕需求推进产供销协同发展,拓展农产品市场空间。农产品要种得好,也要卖得好。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丰富多样,但每到农产品销售季节,滞销问题就比较突出。各地应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要配套建设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形成北粮南运、南菜北运、南糖北运、西果东运、西杂东运等农产品流通格局,把农产品直接从产地卖到销售端甚至消费者手中,逐渐打破农产品销售难问题,解决地方发展区域特色农业后顾之忧。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137
原标题:践行大食物观 保障粮食安全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