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区的妈祖信俗
2024年05月07日 09:58
来源: 解放日报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王群韬

  史料显示,上海市区及浦东、金山、奉贤、崇明等区在历史上共修建30余座妈祖庙。这些妈祖庙历经岁月沧桑,或湮没于尘埃,成为上海古代江海文明、海洋文化的历史记忆;或保存至今,持续彰显中华民族崇尚美德、珍爱和平、多元包容的精神品格。

  据记载,上海地区在南宋咸淳七年前就建有崇祀妈祖的“顺济庙”,后由华亭市舶司提举、福州人陈珩重建于今十六铺一带,规制愈宏,庙后还修建了一座“丹凤楼”。顺济庙屡经兴废,在明嘉靖三十二年为抵御倭寇而修筑上海县城墙时移建城垣之上,阁楼仍名“丹凤楼”。“凤楼远眺”黄浦江涛,为旧时“沪城八景”之一。

  清光绪年间修建的河南路桥北堍天后宫,是上海历史上建筑规模最大、祭祀规格最高的一座妈祖庙。清末外交家完颜崇厚于光绪五年奏请在河南路桥北堍、苏州河畔易地重建天后宫及出使大臣公所,清廷敕赐“天后宫”庙额。此后,众多清廷外交官员从上海乘海轮出洋考察前,都会到天后宫祭拜,以祈出使顺遂、平安归来。

  上海地区的妈祖信俗文化主要蕴含海洋文化、移民文化、民俗文化三个层面的丰富内涵与重要价值。

  首先,上海地区的妈祖信俗是中华海洋文明延续久远的重要象征。

  在上海这片河海交汇、八方辐辏的热土上,一座座妈祖庙历经岁月沧桑,是一代代以航海为生、因海运而兴的先民虔诚祈愿与精神寄托的生动见证,成为彰显中华海洋文明开放包容、交融会通精神的重要象征。

  其次,上海地区的妈祖信俗是闽粤移民文化融入历程的生动见证。

  一方面,以妈祖信俗文化为纽带,闽粤商帮移民得以充分融入上海社会、实现发展繁荣;另一方面,上海民众对妈祖文化的接受、吸纳,进一步推动了这一符号的拓展传播、建构整合,从而实现了更大范围的文化认同与精神凝聚。

  最后,上海地区的妈祖信俗是传统民俗文化丰富内涵的集中呈现。

  旧时,上海民众通常在农历三月廿三天后诞辰日举行规模盛大的灯会赛社、献戏酬神活动。清代,上海地区的妈祖庙会具有江南“灯市”的特点,尤以大小东门一带为盛。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责任编辑:33
原标题:上海地区的妈祖信俗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