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投资超长债须重视利率风险管理
2024年04月22日 01:43
作者: 王德发
来源: 上海证券报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超长债是指发行期限较长(一般认为是10年期以上)的债券,目前主要包括地方债、国债、政金债和铁道债四大券种,主要为利率债或准利率债。因此,投资超长债所面临的主要风险是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较少涉及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投资超长债将其计入金融投资类别。而在对金融资产分类时,按照新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可以计入债权投资、其他债权投资或者交易性金融资产。超长债计入不同的账户,其所面临的利率风险及带来的影响会有差异。

  若将超长债投资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因其以公允价值计量,利率波动的影响会即刻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体现在利润表中,如果利率上行,当期利润会下降。

  若将超长债投资计入其他债权投资,因其以公允价值计量,利率波动的影响会及时体现在债券价格当中,并通过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体现在资产负债表的权益科目,当利率上行、债券价格下跌,虽然不影响当前利润,但是会导致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降。

  若将超长债投资计入债权投资,因其以摊余成本计量,利率波动的影响不会立即体现,但是会导致银行账簿利率风险增加,而且这一风险因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监测频率较低而具有隐蔽性,容易累积。2023年初美国硅谷银行的倒闭,充分说明了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长久期利率债同样面临利率风险,且风险的一次性释放更具破坏力。

  因此,商业银行不管将超长债投资计入哪个账户,都必须要足够重视利率风险管理。

  笔者认为,商业银行投资超长债,一方面会提升债券组合的利率风险,因为超长债久期长,利率波动带来的影响大;另一方面会提升银行账簿利率风险,因为净利息收入和经济价值波动加大。因此,商业银行在实践中,一方面要对利率风险进行管控,将利率风险纳入风险偏好指标体系;另一方面,要加强市场研判、引入对冲工具,适时降低风险敞口。

  管控利率风险,首先要将利率风险纳入风险偏好指标体系。具体而言,第一是针对债券组合设定风险限额。实践中最常用的指标是债券组合的久期和DV01(基点价值)。银行自营账户增加超长债投资会增加组合久期,同时,超长债由于久期长,利率波动导致的债券价格变化大,DV01也会更大,因此,设定组合久期的上限和DV01上限可以确保债券组合的波动在可接受的风险范围内;第二是针对银行账簿利率风险设定风险限额。商业银行投资超长债,如果利率出现快速上行,由于负债成本期限短、重定价较快,负债成本会快速上升。而资产端的超长债期限长,这将会导致利息收入没有增加、利息支出快速增加,净利息收入快速下降,即出现与2023年初美国硅谷银行类似的情况。因此,通过设定银行账簿利率风险限额指标,可以从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角度管控利率风险。

  其次是利率风险对冲工具的选择。降低利率风险,核心是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但资产结构调整往往不能一蹴而就,特别是对于银行自营业务而言,调整资产结构需要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遇到市场行情发生变化,可以通过利率风险的对冲工具管理利率风险。主要的利率风险对冲工具有以下几种:

  第一是利率互换(IRS)。IRS的买方在未来一段时期付固定利率、收浮动利率,当利率上行时,付出的利率是固定的,但收到的利率是上升的,因此IRS的价值是上升的,可以弥补现券的价格下降,从而降低整个组合的利率上行风险。

  第二是国债期货。国债期货是利率期货的主要品种,是买卖双方通过有组织的交易场所,约定在未来特定时间点按照事先确定的价格和数量进行券款交收的国债交易方式。当利率上行时,卖出国债期货,相当于锁定了国债现券的未来卖出价格,从而锁定了债券持仓的利率风险。由于国债期货的交易标的是国债,因此用国债期货进行利率风险对冲的效果比IRS好。

  除了IRS和国债期货之外,标债远期也可以用来对冲利率风险,其基本原理与国债期货相同,但是其总体规模比国债期货要小很多。另外债券借贷也具备一定做空能力,可以对冲现券持仓的利率风险,但成本相对较高。

  (作者系常熟农商银行研究员)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责任编辑:73
原标题:商业银行投资超长债须重视利率风险管理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