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圈”再巨震!
继4月13日虚拟货币市场遭遇重挫后,4月19日,比特币价格再度闪崩,比特币一度“跳水”超3870美元,一度失守60000美元/枚整数关口,最大跌幅6.1%。
截至发稿,比特币暂报62301美元/枚,日内跌幅1.84%。
比特币上下大幅波动,CoinGlass数据显示,最近24个小时,虚拟货币市场共有7万余人爆仓,爆仓总金额为2.08亿美元(约合15.06亿元人民币)。
昨日早些时候,比特币价格一度暴跌至59900美元,创下3月以来的最低价格。而过去7天,比特币价格已经累计下跌超12%。按市值计算的第二大代币以太币同期也跌破了3000美元,24小时内跌幅达到2.5%。其他加密货币中,Solana在过去7天内暴跌22%,Avalanche下跌28%;一些更小型的代币过去一周的跌幅超过30%。加密货币市场几乎全线失守,多个跟踪代币市场的指数均出现亏损,而追踪较大代币的CoinDesk 20指数下跌1.8%。
比特币近期已多次上演“大起大落”行情。北京时间3月14日,比特币价格一度飙升至73000美元上方,连续四天刷新历史新高。但到了3月15日,比特币价格却跌破66000美元至一周低位。
北京时间4月2日上午10时35分起,比特币遭遇大规模抛售,价格迅速走低,10分钟内接连跌破67000美元和66000美元两道整数关口,跌幅一度超过6%。
4月13日凌晨,虚拟货币市场又“血流成河”。其中,比特币价格一度跳水超2000美元,从67100美元跌至65000美元下方。
有投资者在社交媒体感慨:“钱比水蒸发得都快。”
据中国基金报,业内人士表示,比特币近期走势低迷,主要由于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剧,市场的避险情绪蔓延至虚拟货币资产。
此外,投资者对比特币减半事件的高预期和投机行为可能在减半前推高价格,而一旦这些预期未被满足,大量投资者或将倾向于获利了结,导致币价急转直下。
比特币或将在当地时间4月19日迎来诞生十五年来的第四次减半。第一次减半发生在2012年11月26日,第二次在2016年7月11日,第三次在2020年5月11日。
摩根大通分析师在一份报告中写道,四年一度的减半事件的主要影响并不在于比特币的价格,而是比特币的开采。随着无利可图的矿商退出比特币网络,他们预计该行业将进行整合,而上市公司最有可能获得市场份额。
摩根大通分析师写道:“上市的比特币矿商处于有利地位,主要是因为他们更容易获得融资,尤其是股权融资。这有助于他们扩大业务规模并投资于更高效的设备。”
与市场共识相反,摩根大通的分析显示,在减半之后,由于市场仍处于超买状态,比特币价格可能会下跌。该行还指出,当前比特币的价格仍高于其对比特币45000美元的估值,这一估值是经波动性调整后与黄金的比较价格。
摩根大通预计,比特币在减半后的生产成本为42000美元。需要注意的是,比特币的生产成本历来被认为是比特币价格的下限。该行指出,尽管最近加密市场复苏,但风险资本融资仍然低迷。
同样,德意志银行分析师也不认为减半后比特币价格会大幅上涨。分析师表示,由于比特币算法已经预见到了减半,因此这一事件已经被市场消化。
对于即将到来的“减半”,Web3 CD创始人、Full Speed Innovation Capital首席执行官Kevin此前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这一轮比特币的行情与之前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之前的加密货币牛市,都是在‘减半’过后,但这次是在减半之前,所以这一轮的行情可能会走出和前几次的都不一样的方式。不过,至少目前来看,加密货币市场整体来说还是一种比较无序的状态,没有人能更好地预测到接下来的走势。”
据北京商报报道,比特币是否还有进一步上行空间?未来如何走?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区块链专委会共同主席于佳宁指出,以比特币为首的数字资产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未来资产”,其价值能够有效穿越经济周期。而数字资产可以理解为数字经济发展的一面镜子,就如同股市反映实体产业的关系一样,数字资产价值重估反映数字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但作为一种高波动性的资产,比特币的价格短期内可能会经历剧烈波动,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情绪、宏观经济环境、监管政策等因素。
于佳宁同时提醒,比特币价格的波动是其本质属性的一部分,任何投资决策都应基于充分的市场研究和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理解比特币在数字资产中的地位,以及数字资产与数字经济关系的深层次逻辑,对于投资决策和市场分析都具有重要意义。
据上观新闻,“首先,比特币呈现出高回报潜力,过去几年,比特币的价格表现优于传统资产。其次,比特币与传统金融市场的关联度较低,将其纳入投资组合可以分散风险。此外,一些投资者认为其有抗通胀的特性,可作保值工具。”天使投资人郭涛向记者分析。
但是,投资比特币存在的风险仍很多。北京社科院研究员王鹏告诉记者,比特币的价格可能在短时间内大幅波动,导致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尽管比特币的技术被认为是安全的,但仍存在潜在的被网络攻击和窃取的风险。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