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300万亿M2、汇市、结构性货币政策 央行详解
2024年04月18日 21:08
来源: 北京商报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4月18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一季度金融运行和外汇收支情况。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朱鹤新等齐齐发声,多种政策实施已取得较好成效,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保持稳固。展望未来,货币政策还有空间,将密切观察政策效果及经济恢复、目标实现情况,择机用好储备工具。

图片来源:国新办

  存量货币、社融增长不低

  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为8.7%,一季度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2.9万亿元;M2增速为8.3%,一季度新增12.5万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为9.6%,一季度新增9.5万亿元。

  新一期金融数据公布以来,市场对于M2余额突破300万亿元、社融增速下滑、实际利率水平偏高等话题讨论颇多。针对这些问题,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进行了一一回应。

  “广义货币(M2)余额超过300万亿元,是过去多年来金融持续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一个反映。”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如是说道。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经济体量持续增大,企业资本和居民资产累积加快,这些都会带来货币需求的上升。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我国货币信贷也长期保持两位数以上的较高增速,为经济发展创造了适宜的环境。总体看,当前存量货币已经不低。

  而谈及资金空转的问题,邹澜提出,当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地方债务风险防控加强,经济更为轻型化,信贷需求和往年相比有所转弱,信贷结构也在优化升级,但各方面对这一变化有认识适应的过程。

  邹澜直言,一些银行在经营模式和内部考核上仍然有规模情节,超过了实体经济的有效融资需求。部分企业借助自身优势地位,用低成本贷款融到的钱买理财、存定期或转贷给别的企业,主业不赚钱,金融反而成了主要盈利来源,这就容易形成空转和资金沉淀,降低资金使用效率。

  邹澜表示,相关部门将加强对资金空转的监测,完善管理考核机制。未来,随着经济转型升级、有效需求恢复、社会预期改善,资金沉淀空转现象也会缓解。“当前,庞大的货币总量增长可能放缓,数据上会有扰动,不宜简单做同期比较。但这并不意味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减少,真正需要资金的高效企业反而会获得更多融资,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提升的体现。”

  开年社会融资规模数据的下降同样引起市场对需求过弱的担忧。对此,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负责人张文红表示,总体上看,一季度的社会融资规模增长与今年的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基本匹配,特别是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实现8.7%左右的增长,实际上是不低的。同时,今年人民银行更加注重引导金融机构信贷均衡增长,一季度新增社会融资规模虽然同比有所回落,但仍处于历史上比较高的水平,在稳固对实体经济支持的同时,避免过度冲高导致后劲不足,有助于增强信贷增长的可持续性。

  人民币汇率稳定有坚实基本面支撑

  在展望境外机构投资境内债券的良好前景时,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重点提及了原因之一——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3月中旬至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经历意外波动后逐步企稳回升。当前在岸人民币、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7.2—7.25区间弱势震荡,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基本围绕7.1小幅波动。

  但与此同时,市场对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的预期出现反复,美元指数近期最高时已超过106,达到近6个月以来的高点。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受外部冲击的影响,人民币汇率仍处在贬值压力下。

  下一阶段的人民币汇率将如何走?人民银行将采取哪些措施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对此朱鹤新表示,事实上,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是保持稳定的,在稳定的基础上还有一定的升值。截至3月末,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汇率指数报99.78,比上年末涨了2.4%。

  “人民银行、外汇局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目标和决心是不会变的,人民币汇率有基础、有条件保持基本稳定。”朱鹤新说道。

  朱鹤新对汇率稳定表达充分信心。短期看,一季度经济实现良好开局,多个领域边际得到改善,积极因素累积增多,这将有力对冲外部扰动因素,对人民币汇率是有支撑的。同时,我国外汇市场成熟度也在持续提升,韧性在不断增强。从中长期看,中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际收支自主平衡,外汇市场深度和广度将进一步拓展,经营主体的风险中性意识也将显著增强。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北京商报记者同样表示,从趋势看,人民币汇率有望在均衡水平附近双向波动。主要原因就在于国内经济稳步复苏,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人民币汇率稳定有坚实基本面支撑。我国经济长期向好,人民币资产有望吸引外资趋势流入;加上美国经济与政策新周期,将制约美元上行空间,都对人民币前景有利。

  值得一提的是,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日前召开的2024年一季度例会中即提到,“综合施策、校正背离、稳定预期,坚决对顺周期行为予以纠偏,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防止形成单边一致性预期并自我强化,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在分析人士看来,这些表述显示出人民银行稳汇率目标依然明确。朱鹤新表示,人民银行、外汇局将“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均衡。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既注重发挥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也会继续综合施策、稳定预期,高度关注外汇市场形势变化,坚决对顺周期行为予以纠偏,防止市场形成单边预期并自我强化,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充分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截至目前,多种货币政策实施已取得较好成效。”朱鹤新表示,这主要体现在:一是金融总量稳定增长;二是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一季度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为3.75%,同比降0.22个百分点;特别是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3.71%,同比降0.46个百分点;三是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四是信贷节奏平稳,今年一季度贷款投放比例向历史平均水平回归,为未来三个季度的信贷增长留足空间;五是外汇市场展现出较强韧性。

  今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邹澜透露,截至3月末,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总量达7.5万亿元,约占中国人民银行总资产的17%,存续工具数量为10项,已经在不断整合、优化,支持领域基本实现了对“五篇大文章”的覆盖。

  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正在逐步发挥作用,也对信贷结构优化构成利好。数据显示,3月末,高技术制造业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涉农贷款和民营经济贷款同比增速分别为27.3%、20.4%、20.3%、13.5%和10.7%。2023年末绿色贷款增速更高,为36.5%,均明显高于全部贷款增速9.6%。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获得率为47.9%,较2017年增长2倍多,普惠小微授信户已经超过6000万户;3月,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36%,创历史新低。

  货币政策为实体经济提供坚定支撑,仍是未来主线。展望下阶段,朱鹤新表示,未来货币政策还有空间,将密切观察政策效果及经济恢复、目标实现情况,择机用好储备工具。

  “金融业务本身是有着巨大惯性的,在优化内部考核目标和机制、提升产品服务质效等方面,还有一个能力建设的过程。”邹澜说道,为了激励金融机构更快优化信贷结构,一段时间以来,人民银行不断创新业务,在原有再贷款的基础上,以优惠利率的形式,有针对性地设立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金融机构优化产品和服务提供激励,为金融机构短期可能增加的一些经营成本给予一定补偿。

  那么,货币政策工具何时用、怎么用?邹澜强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并不改变商业银行贷款和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再贷款的业务属性,不是中央银行直接或间接向企业发放贷款。从实施原则看,结构性货币政策坚持“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

  朱鹤新指出,要充分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用好新设立的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支持中小科技企业和重点领域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升级改造。放宽普惠小微贷款认定标准至单户授信不超过2000万元,引导更多金融资源精准投向普惠领域。推进完善相关领域金融统计指标体系,研究健全科技金融、数字金融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服务评估机制。

  在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看来,2024年,我国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大实施力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都存在。货币政策应更具前瞻性、有效性、精准性,要进一步运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做好“五篇大文章”,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精准滴灌”。尤其对于人民银行新设立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而言,建议下一步对再贷款政策进行优化,将发放对象扩大到科技金融发展较好、经营管理规范的中小银行;适当延长再贷款的期限,或增加展期次数,以更好地匹配科技金融发展和金融机构的实际需要。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 责任编辑:73
原标题:事关300万亿M2、汇市、结构性货币政策,央行详解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