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晚,吉林敖东(000623.SZ)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使用不超过10亿元的闲置自有资金进行证券投资。这个规模不及其2023年投资额度的三分之一。
记者梳理发现,2023年,吉林敖东证券投资了辽宁成大(600739.SH)、第一医药(600833.SH)、南京医药(600713.SH)等9只境内外股票,但只有第一医药、绿叶制药(2186.HK)、东阳光长江药业(1558.HK)获得收益。
实际上,吉林敖东理财降温,只是今年以来国内上市公司理财温度下降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2024年至今,A股上市公司累计认购理财金额1473.65亿元,同比去年同期的3987.2亿元下降63.04%;持有理财产品数量2584个,较去年同期5693个下降54.61%。
拟使用不超过10亿元投资证券市场
此前一年炒股亏损超7600万元
4月16日晚,吉林敖东发布2023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49亿元,同比增长20.25%;实现归母净利润14.6亿元,同比下降18.02%。同日,吉林敖东还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使用不超过10亿元的闲置自有资金进行证券投资。
吉林敖东表示,在不影响公司主营业务发展、保障公司正常经营运作的资金需求,以及保证资金安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为进一步加强对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持有的证券资产及闲置自有资金管理,提高公司资金使用效率。
实际上,在此之前的数年,吉林敖东一直在调高证券投资额度。
2020年7月18日,吉林敖东宣布,将公司证券投资额度提升至不超过22亿元,高于2019年的不超过15亿元。2022年4月14日,吉林敖东再度调整上限额度,拟将证券投资管理初始额度上限从22亿元调整至32亿元。
尽管投资规模上限一再提高,但吉林敖东的2023年证券投资收益并不理想。2023年财报显示,吉林敖东共投资辽宁成大、第一医药、南京医药等9只境内外股票,最初投资成本达27.32亿元。2023年吉林敖东还加仓4.58亿元,但报告期内亏损了7658万元,仅第一医药、绿叶制药、东阳光长江药业获得收益。
其中,辽宁成大是吉林敖东重仓股,最初投资成本达20.37亿元,2023年又增持买入2.79亿元,期初账面价值为9.77亿元,期末账面价值为11.72亿元。公开资料显示,辽宁成大主营业务包括医药医疗、金融投资、供应链服务(贸易)和能源开发四大板块。
此外,2023年,吉林敖东通过投资广发证券股权,成为广发证券第一大股东。
吉林敖东在年报中表示,公司以“医药+金融+大健康”多轮驱动的运营模式,先后对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医药、生物上市公司进行投资,谋求对医药、生物产业项目进一步合作。
A股上市公司理财“大降温”
合计认购理财金额同比下降63.04%
从整体上看,2024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理财出现“大降温”。
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A股共有442家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较去年同期减少490家,同比下降52.58%;合计认购理财金额为1473.65亿元,同比上年同期下降63.04%;持有理财产品数量2584个,同比上年同期下降54.61%。
从认购金额上看,截至目前,A股上市公司大手笔购买理财产品的企业中,认购金额超过50亿元的仅1家企业,为中瓷电子;而2023年则为2家,分别为航发动力、亿纬锂能;认购金额在10亿元至50亿元的,有24家。
从理财资金来源上看,数据显示,在已购买理财产品的442家上市公司中,有101家上市公司完全使用自有资金,269家上市公司完全使用自筹资金,其余72家上市公司则是自有资金与自筹资金结合使用。
从购买的理财产品类型上看,安全性是今年以来大多数A股上市公司理财的重要考虑点。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在已购买理财产品的442家上市公司中,存款类理财方式颇受欢迎,共有254家上市公司所有理财投入均用于购买定期存款、结构性存款等存款类产品。
从持有的理财产品个数上看,数据显示,在已购买理财产品的442家企业中,购买理财产品在50种以上的,仅2家企业,分别是唯科科技、亿道信息;购买理财产品10到50种之间的共计62家;其余378家企业购买的理财产品种类均低于10种。
为何出现上市公司理财“大降温”?
从河南上市公司来看,今年以来,上市公司理财“降温”更为明显。
数据显示,2024年至今,仅有11家河南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认购金额合计27.82亿元。而上年同期,有21家河南上市公司认购理财金额合计102.99亿元。
从理财产品合计认购金额来看,当前,河南上市公司中光力科技认购合计规模最大,为8.5亿元。该公司购买理财类型全部为结构性存款,资金来源均为自筹资金,购买理财产品期限最短为26天,最长为82天,当前部分理财产品已到期赎回。
从理财产品期限来看,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短期理财产品更受喜爱,当前河南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中,大多数产品期限低于100天。
为何出现上市公司理财“降温”?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接受大河财立方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资金面紧张和理财收益率下行是上市公司理财规模和持有产品数量“双降”的主要原因。
“此前理财产品的主要资金流向是房地产,而房地产发展不景气之后,整个理财产品市场都受影响。此外,上市公司资金面紧张,还要保有现金,也一定程度减少了理财投入。”王骥跃说。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认为,上市公司理财频现“踩雷”也成为理财投入减少的原因之一。“过去一段时间,上市公司理财爆出很多问题,部分公司理财不仅没有得到收益甚至还亏损不少,增加了投资风险。” 沈萌告诉记者。
大河财立方记者发现,上市公司中不乏理财“踩雷”的案例,微光股份、先锋电子和药石科技、长光华芯等多家上市公司均出现理财“踩雷”,涉及资金达数亿元。
1月4日,长光华芯发布公告表示,2023年1月3日以自有资金6000万元购买了“中融-隆晟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6.6%,风险等级为R3中风险。鉴于中融信托目前发生重大财务困难,上述信托产品已逾期、尚未兑付,存在本息不能全部兑付的风险,长光华芯对该产品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失4800万元。
业内人士表示,上市公司在符合监管的前提下购买理财产品无可厚非,但选择的产品底层资产是否经得住检验、风控是否到位等,都是考验其理财能否获益的重要因素。
“随着再融资全面收紧,未来,上市公司理财规模应该会持续‘缩水’。上市公司需要将更多资金投入在主营业务的发展上,通过提高主营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王骥跃表示。
(文章来源:大河财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