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智能化提速 产业链企业摩拳擦掌
2024年04月02日 04:53
来源: 中国证券报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在智能化领域迅速展开,产业链相关企业摩拳擦掌。地平线和黑芝麻两大国产自动驾驶芯片企业日前在港交所递交IPO申请;而小米SU7 Pilot Max版8月将全国开通城市NOA功能。业内人士认为,2024年将成为L3级及以上智能驾驶技术爆发之年。

  智驾企业冲刺IPO

  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加快推进,自动驾驶芯片等产业链相关企业跃跃欲试。

  3月22日,黑芝麻智能更新补充材料,再次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3月26日,地平线首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招股书。

  地平线是国内头部乘用车高级辅助驾驶(ADAS)和高阶自动驾驶(AD)解决方案供应商。根据招股书,2023年,地平线收入达16亿元,全年新增超100个定点车型,客户包括比亚迪、理想、蔚来、北汽、吉利等多家整车企业;2021年-2023年收入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82.3%,毛利率分别为70.9%、69.3%、70.5%,在行业中具有一定优势。

  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3年,地平线研发费用分别为11.44亿元、18.80亿元、23.66亿元,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245%、207.6%、152.5%。

  高昂的研发投入对公司盈利造成一定压力。2021年-2023年,地平线净亏损分别为20.64亿元、87.2亿元、67.39亿元;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11.03亿元、18.91亿元、16.35亿元。

  从黑芝麻的研发投入看,2021年-2023年,黑芝麻的研发开支分别为5.95亿元、7.64亿元和13.63亿元,分别占收入的984.0%、461.8%及436.2%。

  业内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目前智驾供应商仅靠卖硬件赚取利润比较困难,需要结合全栈打包方案。智驾领域的企业需要构建更完整的生态,既具备核心硬件,又有软件及一体化服务能力,但开发更多业务将拉高研发开支。

  从地平线的情况看,2023年,地平线超六成收入来自授权及服务,软硬件产品解决方案收入占比约三成,且连续下滑。

  大疆车载负责人沈劭劼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智能驾驶面临“四座大山”:芯片算力、传感器、软件算法能力、数据闭环能力。做好智驾业务,需要跨过“四座大山”。从目前情况看,各家公司擅长的内容不同,但四个业务齐全的公司不多,企业应该努力让擅长的内容发挥最大效益。

  智驾商业化加快落地

  政策为高阶智能驾驶商业化应用按下“加速键”。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截至目前,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已累计为29家测试车企超800辆汽车发放道路测试资质,自动驾驶测试里程超过2500万公里。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副司长林强此前表示,近年来,交通运输部大力发展智慧交通和智慧物流,全面推动试点示范区建设,在河北、江苏、山东、重庆等地布局了一批智慧高速公路的建设、智慧交通产业的培育,深入实施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带动自动驾驶技术在城市出行服务、末端配送、港口作业等场景规模化示范应用。

  此外,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纷纷出台政策,允许自动驾驶汽车在特定区域、特定时段从事城市公共汽电车、出租汽车、物流配送等商业化试运营,且应用规模不断扩大。

  灼识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高级辅助驾驶和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市场规模达到619亿元,预计将以49.2%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在2030年达到1.02万亿元。

  4月1日,毫末智行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24年是智驾市场爆发元年。首先,随着城市NOA渗透率不断提升,智能驾驶将真正走进千家万户。在日常驾驶过程中,超过80%的里程会在城市内完成。随着城市NOA功能落地,会有更多消费者切实体会到智能驾驶带来的便利和安全。其次,技术演进会带来智能驾驶功能日趋成熟,同时成本将不断下降。另外,大模型应用持续探索,将逐步在车端量产落地。

  产业链企业积极布局

  业内人士认为,2024年将是L3级及以上智能驾驶技术爆发之年,产业链企业将全力抢占市场。

  车百智库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渗透率达到42.4%,城市NOA渗透率为2%;2024年,两者渗透率将分别上升至55%、10%。后续,NOA发展将重点围绕落地节奏、覆盖场景、用户体验等进行螺旋式迭代创新。

  2023年,理想汽车实现了理想AD Max 3.0全场景智能驾驶(NOA)和全场景辅助驾驶(LCC);2024年,吉利汽车资本开支预算(不包括透过业务合并进行的收购)约为150亿元,将主要用于新车型和智能化技术研发。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称,今年将开展“以智驾为核心的AI技术”升级,计划年度智能研发投入35亿元。

  在3月28日举行的发布会上,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小米SU7 Pilot Max版的城市NOA将于5月正式开通10个城市,8月全国开通。雷军此前表示,小米在智能驾驶领域投入巨大,目前研发团队已超1000人,预计年底将突破1500人。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进步、激光雷达等硬件成本降低、更具性价比的智驾解决方案发布,具备高阶自动驾驶功能的车型价格将逐渐下探。

  此前,更多高阶智驾技术应用于30万元以上车型,小米SU7的发布标志着高阶智能驾驶技术开始向20万元至30万元的中端车型市场渗透;小鹏汽车更是宣布将推出10万元至15万元A级车全新品牌,打造“年轻人的第一台AI智驾汽车”。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27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