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指涉“双开”大佬 个人系达诚基金浮出 成立4年多高管闪离、规模跳跃
2024年03月15日 12:33
来源: 财联社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此前被“双开”的中信建投原党委书记、总经理李格平,近日被曝光违规代持达诚基金近14.3%的股权,充当其“影子股东”后,让这家过往甚少出现在公众视野的个人系公募也开始被屡屡关注。

  截至去年底,这家宣扬“以主动权益产品为主的产品定位”的公募,旗下四只主动权益类基金总规模仅2.14亿元,固收类产品管理总规模则有52.91亿元,远超前者。业绩方面,上述四只主动权益产品中,目前无一只正收益,其中有三只产品成立以来回撤超过了30%。

  在高管的变动上,也可以一窥这家个人系公募略显失序的管理境地。成立四年多以来,达诚基金督察长已换过三个,副总经理也几经更替,其中一位任职不足4个月。

  股东早有“脱身之意”?

  近日,有媒体报道,此前被“双开”的中信建投原党委书记、总经理李格平被查后,主动交代了自己通过他人违规代持“个人系公募”达诚基金近14.3%的股权,暗地里充当该公司“影子股东”,相关人士因此被叫去配合调查。而达诚基金方面,公司创始股东因“不赚钱”早有脱身之意,已在2023年冬天完成了股权的实际交割,购买者为上海几家私募老板,只是表面上股权尚未变动。不过,其股东变更尚未报批,能否得到监管认可尚有变数。

  李格平于2023年5月9日案发。同年12月22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信集团纪检监察组、北京市监委通报了李格平“双开”的消息,指控他“靠金融吃金融”,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巨额财物,并违规持有私募股权基金。其中,“违规持有私募股权基金”涉及的即是上述情形。

  从李格平的简历看,他曾任职于证监会,以及长江证券中信建投证券等机构。而在达诚基金股东明细中,赵楠曾在长江证券研究所有过任职经历,后来,他还担任过中信建投证券自营部执行总经理。

  有意思的是,在李格平案发当月(2023年5月),任职达诚基金总经理的赵楠“因公司经营管理需要”离任,由李宇龙接任。

  成立于2019年8月5日的达诚基金,注册资本10990万元,为证监会核准设立的第129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2020年4月1日,该公司取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发的《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

  公开信息显示,虽然历史业绩平庸,但达诚基金成立四年多以来的股权架构较为稳定。唯一的变动出现在2023年6月,彼时,恰逢曾任数家美国资管机构基金经理、上交所执行经理、嘉合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总监、国融基金总经理、友山私募基金(筹)拟任总经理的李宇龙,来到达诚基金任职总经理,并出资近500万元成为新进股东,持股比例为4.46%。同期,该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宋宜农也有所增持,其余股东持股比例则有所下降。

  根据天眼查最新数据,宋宜农目前持有达诚基金43.677%股权,章月平、赵楠分别持股22.293%、20.491%,徐蔓青、李峻、李宇龙持股比例都在4.5%左右。

image

  上述股东中,宋宜农曾任长盛基金市场发展部总监,光大保德信基金首席市场营销官,景顺长城基金副总经理兼市场总监,方正富邦基金总经理,永赢基金董事、总经理。他与赵楠、徐蔓青、李峻均曾在方正富邦基金、永赢基金任职。如赵楠曾任方正富邦基金投资总监,永赢基金董事、副总经理(分管权益投资);李峻曾任方正富邦基金交易总监、永赢基金交易总监;徐蔓青曾任方正富邦基金信息技术总监、永赢基金信息技术总监,他还曾担任景顺长城基金IT经理。

  章月平、赵楠、李峻也都曾于中信基金任职。其中,章月平曾任中信基金董事会秘书、督察长;赵楠曾任中信基金研究总监、投委会委员;李峻曾任中信基金交易部交易员、交易总监。同时,章月平和李峻也曾在中信证券任职,前者曾任中信证券计划财务部总经理、稽核部总经理,后者曾任中信证券资产管理部投资经理。

  宣称权益为主业,实则业绩规模双输

  达诚基金官网介绍,该公司注重价值投资,明确以主动权益产品为主的产品定位,树立“绝对回报”的理念。在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期间,该公司也的确贯行着这一思路,在7个月内先后成立了四只主动权益类基金。

  其中,达诚成长先锋、达诚策略先锋、达诚价值先锋均由该公司原副总经理王超伟管理,他曾先后担任国泰君安证券及衍生品投资总部任投资经理、国联安基金经理。2021年1月下旬成立的达诚宜创精选,开始由曾任方正富邦基金基金经理、中欧基金基金经理的刘晨管理。不过,管理该产品仅一年,担任该公司副总经理的刘晨便“火速”离任,期间任职回报-22.59%。在他离职两个月前,王超伟接下了管理达诚宜创精选的重任。

  然而,仅仅半年后,王超伟也离开了这家公司。在他任职期间,达诚成长先锋、达诚策略先锋、达诚价值先锋、达诚宜创精选的净值收益率分别-12.68%、-26.63%、-35.23%、-22.93%。

  截至目前,王超伟还没有公开的任职动态更新。同样离开达诚基金的刘晨则前往中邮理财任资深投资经理,随后于2023年加入中银基金,任助理副总裁(AVP)、基金经理。但他接管的中银颐利业绩似乎也颇为不顺,至今任职回报为-27.05%。

  2022年5月30日,接管王超伟旗下四只产品的,是来自永赢基金的蔡霖。此前,他仅在永赢基金任职过权益投资部研究员,没有掌管公募产品的经验。

  蔡霖的到来也并没有挽回达诚基金旗下四只主动权益类基金的颓势,虽然在他任职期间,相关产品亏损情况要好于“前任”,但依旧有三只产品成立以来回撤超过了30%。

image

  在规模方面,2020年底,达诚基金仅有的两只主动权益类基金总规模仅有5.06亿元。2021年底,该公司管理规模不升反降,四只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仅有4.11亿元,其中有两只产品规模不足1亿元。

  初心不再,固收当道

  在主动权益类基金面临的规模和业绩双重压力下,达诚基金自2021年下半年起,再也没有在这类产品上有新的布局,反而在2022年3月开始试水固收类产品——达诚定海双月享60天滚动。

  虽然,2022年底,上述产品规模从成立初的2.18亿元降至0.84亿元,导致该公司2022年底的管理总规模仅有3.55亿元。但在2023年,尤其是2023年下半年,达诚定海双月享60天滚动规模呈现出相当可观的增长态势,最终在2023年底一路飙升至32.48亿元。

  同年4月成立的另一只固收产品——达诚腾益,规模也呈数以倍计增长,至2023年底的规模扩张至20.32亿元。

  整体而言,截至2023年底,达诚基金管理的7只规模合计55.05亿元。其中4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合计管理规模仅有2.14亿元,其余三只固收类产品去年底管理总规模合计52.91亿元。

  若加上今年1月份成立的达诚同业存单指数7天持有,达诚基金固收产品的数量达到了4只,管理总规模也增加到57.99亿元,为主动权益基金管理规模的27倍之多。

  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还成立了13只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其中有6只固收类产品,另有部分产品处于“提前清算”的状态。

  在基金经理数量上,达诚基金目前有4位基金经理在管理产品,其中仅1位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其余均为固收类产品基金经理,今年增聘的基金经理何盼盼也属于后者。

  作为一个号称“明确以主动权益产品为主的产品定位”的公司,达诚基金在短短四年左右的发展过程中已然背离初心。

  高管走马灯式更换

  在高管的变动上,也可以一窥这家个人系公募略显失序的管理境地。

  以督察长一职的变动为例,2019年6月21日,赵鹏担任达诚基金督察长。2020年6月8日,赵鹏离任。彼时,他担任该职务不足一年。曾任证监会北京监管局主任科员的覃高接任了赵鹏的职务。两年半后,也即2022年12月15日,覃高因个人原因离职,由董事长宋宜农暂代其职。2023年6月13日,达诚基金找到了曾任国融证券总经理、国融基金董事长、慎远投资董事长的丁险峰新任公司督察长。

  达诚基金的副总经理的变动也相当频繁。2021年5月19日,在基金销售和营销方面颇具经验的沈结,来到了这家公司,任职副总经理,他此前曾任国金基金总经理助理兼市场总监、华福证券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淳厚基金总助。然而,不足四个月,达诚基金便发布了他的离职公告。

  同年12月13日,管理着达诚基金其中一只主动权益类基金的副总经理刘晨离职,此时距离他进入达诚基金不足一年半。2022年5月18日,入职时间不到两年,且掌管着达诚基金全部4只主动权益类产品投资的副总经理王超伟,因个人原因离职。

  此外,达诚基金总经理也在2023年5月发生了变动。当时,李宇龙从友山私募基金来到达诚基金,接任了赵楠的总经理一职。

  个人系公募发展之困

  继首家个人系公募基金公司——泓德基金2015年成立后,由专业人士发起设立的个人系公募基金公司已经历了9年发展历程。

  据统计,目前个人系基金公司有泉果基金、睿远基金、兴合基金、百嘉基金、明亚基金、博远基金、淳厚基金、汇安基金、凯石基金、鹏扬基金、博道基金、合煦智远基金、同泰基金、恒越基金等22家。从发展情况看,公司之间也呈现了一定的分化,既有睿远、泉果等市场知名度和号召力很高的公司,以及鹏扬基金、惠升基金等以固收类业务见长的公募近年规模增长明显,也有不少公司发展陷入窘境、苦苦挣扎。

  截至去年底,成立于2021年初的兴合基金在发展近3年后,这两家基金公司管理规模仅为2.44亿元。2020年7月成立的易米基金如今也仅有4.91亿元管理总规模。

  从整个基金行业看,目前管理规模排名靠后的基金公司中也不乏个人系公募,除了上述公司,凯石基金、合煦智远基金、明亚基金、汇泉基金等个人系公募的非货币基金排名也排在尾部。即便是此前发展较好的睿远基金和中庚基金等,也在2023年出现了一定的规模缩水。

  有业内人士指出,个人系公募缺乏大股东的支持,在渠道资源、资金资源上存在的劣势,和积累二十多年的成熟公募相比个人系公募的根基还太浅,因此更加依赖于自然人股东自有资源、影响力等。但整体而言,无论是风控、业绩、人才梯队建设,还是其他经营层面,个人系公募在市场环境更趋艰难、行业马太效应加剧的背景下都更显脆弱。

  尤其是基金降费后,权益类产品占比较大的个人系公募营收受到不小影响。在此之前,已有不少个人系公募运营的净收入几乎难抵支出。再加上他们往往缺乏完备的产品线或优势产品,特色打法尚未显现,生存更为艰难。

(文章来源:财联社)

文章来源:财联社 责任编辑:3
原标题:被指涉“双开”大佬,个人系达诚基金浮出,成立4年多高管闪离、规模跳跃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