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踩下“刹车” 跨界造车不是件容易的事
2024年03月05日 00:02
作者: 刘柯
来源: 金融投资报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K图 AAPL_0

  有人说,电动车卷死了高合,也把苹果卷退了。苹果放弃造车来得很突然,至少让一众跟随者一时间不知所措。

  此前,市场并不看好苹果造车,毕竟术业有专攻,它在全球范围内干不过特斯拉,在中国市场也干不过比亚迪。既然如此,它何必去当跟随者。也许有人说,苹果造车并不是为了争夺多大的市场份额,而是平滑IOS的生态环境,只要一半或者三分之一的iphone用户能买苹果汽车就行。其实这个梦想还是蛮远大的,要知道,苹果在全球的活跃设备已经到了20亿台以上!这也是很多互联网大佬造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终端产品的生命延续。和当年把电视当作放大的终端产品一样,智能汽车承担了“车轮上的移动终端”重任。造车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智能汽车的生态环境和软件使用,这才是关键。

  但是,跨界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特别是造车。

  在成熟市场中,虽然看重事物发展的前瞻性,但最关键的还是要考量收益,特别是对于像苹果这样的成熟企业。十年前,苹果要造车,除了是想让iphone和智能汽车无缝链接扩充IOS生态链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那时候造车赚钱。但经过这十多年的高速发展,电动车也好,智能车也罢,有几家能赚钱?国内“造车新势力”近年来面临亏损困局,理想汽车能一举扭亏为盈,居然是因为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电动车,而是电池成本相对较低的增程车。特斯拉确实赚钱,其2023年全年营收967.7亿美元,净利润150亿美元,净利润率15.5%,而苹果的净利润率则达到28.4%。投资者会算一笔账,特斯拉在消化了研发费用和跨过量产成本对利润的反噬后,也不过只有苹果一半的净利润率,苹果自己造车,要多久才能消化研发费用,要多久才能跨过量产的成本线?

  这就是为什么苹果宣布放弃造车,其股价反而上涨的逻辑,赔本赚吆喝的事在华尔街眼中是没有市场的。目前新能源车究竟有几家赚钱的?就特斯拉比亚迪和理想这几家,连奔驰、宝马都要延缓电动车发展进程了,何况苹果乎。

  回到现实中,造车成本太高,苹果还是要回归主业,让消费电子拥抱AI。这也提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苹果可以靠一款iphone、特斯拉可以靠两款model、英伟达可以靠一两款高端GPU芯片、微软可以靠一个视窗一个云打败天下无敌手?而我们的竞品,如果靠拿密集的“产品矩阵”去应对,靠“人海战术”去对抗强大竞争对手的“精兵强将”,还要不断寻求跨界,分兵进击胜算又有几何?

  苹果及时“踩刹车”告诉我们,没有谁可以“通吃”所有领域,就算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是老大,但多元化始终是把“双刃剑”。而且在目前消费终端越来越走向“天花板”的背景下,如何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似乎更重要。从另一个角度去想想,我们自己在很多核心技术领域还需有更大的优势,为什么一定要四处出击而不是去潜心研究做强自己呢?苹果即便不再造车,其在个人终端领域的领先优势还会保持,以后无论是手机还是电脑或者未来的虚拟现实、AI终端等等,苹果依旧可能傲视群雄。相比而言,我们更应该有危机感,而不是嘲笑“鳄鱼被水淹”。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 责任编辑:73
原标题:苹果踩下“刹车”跨界造车不是件容易的事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