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至19日,新春上班伊始,证监会召开系列座谈会,就加强资本市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
座谈会由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吴清和领导班子成员分别主持。听取意见的范围非常广泛,专家学者、中小投资者、上市公司、拟上市企业、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会计师律师事务所、私募机构、外资机构等方面代表均参与座谈。
那么,座谈会密集召开之后,哪些领域有望迎来更密集的政策落地?
证监会:将认真对待来自各个方面的意见建议包括批评意见
座谈会上,与会代表聚焦当前市场关切的热点问题以及制约资本市场长远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问题深入研讨,并提出了意见建议。这些建议涉及IPO的准入、上市公司的监管与退市、投资者回报、证券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等诸多热点问题。
具体来看,大家认为,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直接关系亿万投资者的“钱袋子”,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必须严之又严抓监管,汇聚合力强信心。建议严把IPO准入关,加强上市公司全过程监管,坚决出清不合格上市公司,从根本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增加投资回报。坚持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规范各类交易行为,提升制度公平性。发展壮大专业投资力量,推动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向,坚定不移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扩大制度型开放,夯实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基础。
与会代表还表示,近期证监会严肃查处了一批财务造假、内幕交易案件,起到了很好的警示震慑效果,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各类证券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力度,形成更多有宣示效应的案例,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证监会负责同志表示,资本市场涉及方方面面,越是在形势复杂严峻的时候,越要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凝聚共识。证监会将认真对待来自各个方面的意见建议包括批评意见,经过论证切实可行的马上就办,一时不具备条件的做好沟通解释,及时回应市场关切,依靠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把资本市场建设好、发展好。
分析:更加突出发行、上市、审核、监管全链条把关
那么,座谈会密集召开之后,哪些方面的政策有望更密集落地? 针对以上问题,2月20日南都湾财社记者专访了长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毅。
汪毅认为,监管可能从三个方面着手,即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全面加强监管以加大对违法违规的处罚力度、进一步发挥证券与基金等机构的作用。
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来说,首先,要严把IPO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要更加突出发行、上市、审核、监管全链条的把关。预计后续将进一步加大对拟上市企业的督导检查力度,大力整治造假行为,压实发行人第一责任以及中介机构的责任。
第二,要进一步完善减持、分红等制度。对于减持,要严格规范大股东尤其是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减持行为,严格防范违规减持行为。对于分红,未来要严格监管、督促分红力度、频次;要严格执行三年内未分红的,不允许再融资等融资行为。
第三,加大退市力度。未来监管部门需要深化常态化退市机制,优化退市指标,设置更加精准的退市标准。对重大违法和没有投资价值的公司“应退尽退”,加速优胜劣汰。一旦发生财务造假、信息披露违规等情况,上市公司将面临强制退市、高额罚款等严厉惩罚措施。参考借鉴印度股市制度的经验,无论是退市标准、退市程序还是退市价格,都在不同程度体现了对投资者的保护。
第四,推进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机制。央企方面正在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考核机制,证监会前期已提出将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各种市场化的市值管理方法也将被更多应用。
从全面加强监管以加大对违法违规的处罚力度来说,证监会近期密集披露了多项对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包括财务造假、内幕交易等,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后续要加大对违法违规的处罚打击力度,特别是进一步健全资本市场防假打假制度机制,保持“零容忍”高压态势。要严格执行《证券法》、《刑法》等法条,对于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违法行为,要坚决重拳打击,让其“倾家荡产、牢底坐穿”,同时对参与造假的中介机构一体追责。
从进一步发挥证券、基金等机构的作用来看,健全保荐机构评价机制,强化对投资者回报这方面的考核。要完善基金产品注册、投研能力评价等制度安排,引导投资机构转变“重销售轻服务”的观念。因此,在金融机构的考核机制上,应该更加突出回报要求,以及增加长周期、波动性等方面的要求。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