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住建部、金融监管总局发文表示,要求各地级以上城市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不足一个月的时间,各地提速推进融资协调机制落地,已经有千余个项目进入“白名单”。此外,包括碧桂园、中国奥园、远洋集团在内的多家房企表示,旗下项目入选“白名单”。
从A股已经披露2023年业绩预告的房企来看,资金压力依旧是压在房企身上的一座大山。数据显示,截至目前,A股房企多数呈现亏损,少数几家预盈利房企净利润也基本呈现较大跌幅。业内认为,融资协调机制可以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并稳定市场预期。
“白名单”不断扩容
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正在加速落地。1月26日,住建部、金融监管总局双双表示,加快建立以城市为核心的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1月30日,金融监管总局在召开2024年工作会议时表示,将“推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作为新一年“积极稳妥防控重点领域风险”的重要内容。
何为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各地要以房地产项目为对象,研究提出可以给予融资支持的房地产项目名单,协调本行政区域内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精准有效支持合理融资需求,业内将这份可以获得融资支持的名单称为“白名单”。
对比同样发力融资的“三支箭”和“金融16条”,更加精细化的融资协调机制在落地方面明显速度更快。1月30日,广西南宁率先推出了“白名单”,包括107个项目。据《华夏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经有包括北京、南宁、重庆、天津、沈阳等几十个城市建立了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并给区域内金融机构推送了首份“白名单”。
中指研究院分析师郭昕昱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各地首批项目‘白名单’落地后,预计后续更多项目将获得融资支持。一方面,融资协调机制可以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叠加‘三大工程’加速落位,有望推动房地产市场逐渐企稳。”
多家房企项目受益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表示:“此次推出的融资协调机制是基于项目有序开发建设视角进行部署的,实际上是‘保交楼’政策的强化版和延续版。”作为正处于“求钱若渴”阶段的房企,融资协调机制可以称得上是“雪中送炭”。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就在多城推送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进展之时,房企也带来了好消息。2月1日,中国奥园方面表示,公司多个项目入围首批“白名单”,包括广西南宁誉江南、重庆悦府、翡翠天辰、合川原著等。同时,中国奥园在广东、郑州、沈阳的多个项目也有望在后续被选入“白名单”。
碧桂园方面公开表示,截至2月3日,公司确认已经获批进入“白名单”的项目超过30个,项目分属于河南、湖北、四川、山东等多个地区。《华夏时报》记者还另外获悉,远洋集团已经有约20个项目进入“白名单”。
“进入‘白名单’之后,公司相关项目将获得融资支持,有助于缓解资金压力,推动保交付、资产盘活以及提升项目可持续经营能力。”碧桂园集团方面如此认为。按照城市的数量以及项目数量来看,截至目前,进入“白名单”的项目千余个。
此前,严跃进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预计各地对每个项目的支持金额在2亿元至5亿元的范围内,这一资金规模可以满足项目的资金需求。如此计算,此次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所需的实际资金规模不足小觑。据公开消息,截至目前,商业银行接到名单后,按规程审查项目,已经向27个城市的83个项目发放了178.6亿元的贷款。
2023年房企业绩不容乐观
近期,房企集中披露2023年业绩预告,从预估业绩情况来看,房企恢复元气仍需一段时间。根据Wind发布的数据,A股87家房企中有超过30家房企预计2023年亏损,盈利的房企净利润也出现了50%以上的跌幅。
例如,绿地控股发布公告表示,预计2023年公司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90亿元至-70亿元,同比下降991.09%至793.07%。关于业绩大幅下降的原因,绿地控股方面表示公司拟计提资产减值准备110亿元至130亿元,其主要为房地产存货跌价准备。
《华夏时报》记者在总结后发现,预计2023年亏损的房企主要有三大亏损原因,分别是受市场行情影响导致结转收入下降、毛利率下滑以及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不过,在市场行情尚未回暖之时,也有少数房企“逆风翻盘”。
例如,荣盛发展发布公告表示,预计2023年公司实现盈利4亿元至6亿元。至于公司扭亏为盈的原因,荣盛发展方面表示,2023年,公司努力实现了重点项目的交付,较2022年的项目交付数量增加较多,从而使2023年全年销售收入和销售利润均有所增加。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