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短期内呼吸道疾病仍以流感病毒为主 一文速览国家卫健委发布会
2024年01月25日 16:34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今天(1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和健康提示有关情况。

  全国新冠疫情监测数据出现上升迹象但增长幅度较小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处呼吸道传染病室主任彭质斌介绍,近期全国新冠疫情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从病例报告、哨点医院检测阳性率等监测数据看,出现了上升迹象,但增幅比较小。本土病例中JN.1变异株占比持续上升,临床表现基本为无症状和轻型,与目前的EG.5优势变异株引发的疾病严重程度没有明显变化。预计春节假期前后,受人群大规模流动、探亲访友、聚餐聚会活动增多等多种因素影响,新冠疫情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回升。

  我国短期内仍将以流感病毒为主近期乙流占比升高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处呼吸道传染病室主任彭质斌介绍,监测数据显示,我国急性呼吸道疾病于2023年12月上旬达到峰值后连续2周有所下降;2023年12月底小幅回升,持续高位波动;近一周开始回落。当前我国急性呼吸道疾病以流感为主,其他呼吸道疾病处于较低水平,其中近期乙型流感占比升高,导致流感疫情出现小幅波动。

  专家研判认为,冬春季我国将继续呈现多种呼吸道疾病交替或共同流行态势,短期内仍将以流感病毒为主。目前,流感活动已呈现下降趋势,随着学校陆续放假,预计1月底回归流行间期水平。

  专家:反复咳嗽最重要的是明确病因

  针对现在患者中出现比较多的反复咳嗽症状,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燕明介绍,反复咳嗽建议到医院就诊明确病因。根据咳嗽持续时间,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急性咳嗽,发生在三周以内,主要的原因是各种病原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第二种是亚急性咳嗽,持续时间三到八周,通常为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第三种是慢性咳嗽持续时间超过八周,慢性咳嗽有呼吸系统疾病比如哮喘、慢阻肺等,也有非呼吸系统疾病,比如说胃食管反流性、服用某些药物等。

  咳嗽的治疗最重要的还是明确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日常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添衣物,以免出现受凉,同时室内不要太干燥,保持适当的湿度。饮食上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或者过于油腻的食物。

  心血管疾病患者该如何预防呼吸道感染?专家提出5点建议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任医师熊长明表示,冬季是心血管疾病和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心血管疾病患者一旦感染了呼吸道疾病,可能会加重病情,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在冬季出行过程中,需要预防呼吸道感染。如何预防,有几点建议。

  第一,要控制好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像高血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这些疾病,本身容易造成免疫降低,容易发生感染。冬季这些病人应该加强心血管疾病的控制,好好治疗,使各项指标能够控制在一个满意的程度。

  第二,要增强免疫力。应该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提高免疫力,降低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第三,出门远行应该做好个人防护,注意卫生。主要表现在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必要的时候,我们佩戴口罩,注意手卫生,勤洗手。

  第四,因为冬天出行,要做好防寒保暖的工作。

  第五,要规划好旅行路线,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因为过度劳累也会降低抵抗力,增加呼吸道感染的可能性。

  哪些群体在感染了呼吸道疾病之后,容易发展为危重症?专家解答

  北京医院主任医师李燕明表示,呼吸道感染容易发展成危重症的主要是两类:

  第一类是医学上的特殊人群,比如老年人、婴幼儿、孕妇,还包括新冠和流感的时候肥胖人群也是容易发展为危重症的。比如老年人,年龄越老,发展为危重症的可能性越大。

  第二类人群是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也就是这组人群已经有一些慢性基础,比如有慢性的呼吸系统疾病,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等。另外,有些人群长期使用一些免疫抑制药物,使他的基础免疫状态就比较低,这组人群一旦罹患了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之后,也容易发展成重症。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91
原标题:我国短期内呼吸道疾病仍以流感病毒为主,一文速览国家卫健委发布会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