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将于1月22日至24日在广州召开,全省已进入两会时间。日前,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从民建广东省委会获悉,其已向政协提交18项集体提案材料,其中,制造业成为重点关注领域。
广东工业规模约占全国八分之一,但为实现新型工业化,仍需应对“两端挤压”的挑战,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民建广东省委会认为,具体来说,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性有待提升,高端环节较薄弱,新旧动能接续不畅;同时协调融通发展的聚合力不足,区域间缺少协同配套。
对此,其在提案材料《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建议》中提出了五点建议,认为应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一批“当家产业”,尤其是前瞻布局生命健康、未来材料等前沿未来产业,并适应未来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高端化、融合化方向,发展一批服务型制造项目。
此外,实施强链延链补链行动,找准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短板,发挥链主企业作用,集中政府资源、引导市场投入到关键环节和领域,补短板、锻长板;加快集群数字化升级和新技术赋能,加强产业集群组织协同,树立一批智改数转标杆企业。
招商方面,民建广东省委会提出要加强统筹,防止盲目招商、相互攀比、资源浪费,开展内外资一体化全产业链招商,建设一批“当家项目”;以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为方向,扩大有效工业投资,降低企业技术改造成本。
企业是制造业发展的主体,民建广东省委会还建议,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促进中小企业深耕细分领域,建设一批试验验证和中试平台,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群。
其提交的另一份提案材料《推动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则将聚焦点放在创新能力的构建上,指出目前广东基础与应用研究薄弱,新兴产业领域的科技投入仍有不足,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缺乏有效协同创新机制,原创性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亟待增强。2022年广东每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数为31.94件,低于北京、上海、江苏等地。
同时,高层次创新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金融服务体系等要素支撑仍有待提升,财政资金区域分配格局固化,分配方式刚性单一;且尚未全面覆盖人工智能、量子技术、可持续能源等全球科技核心领域。这进而导致了产业链韧性方面的短板。
在此背景下,该提案材料建议强化创新驱动,加大科技投入和创新支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例如,在新型储能产业领域,广东应加快推进新型储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新能源的消纳能力和电网的稳定性,促进能源转型和低碳发展;低空经济产业领域,广东应加快推进相关政策创新和空域开放,发展低空制造、飞行、保障和服务等产业,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打造低空经济示范区和引领区。
此外,民建广东省委会还进一步重视“建生态”,提出支持“链主”企业开展强强联合、上下游整合,充分发挥“链主”企业在稳定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集群培育等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探索建立新兴领域产品和服务市场准入“白名单”制度;建立完善紧缺人才动态清单,分类组织实施人才引进培育计划,推进产才融合发展,精准配置人才资源。
在财政扶持上,民建广东省委会认为可以借鉴参考欧盟“结构与投资基金”(ESIF)等项目管理模式,建立清晰明确、灵活高效、奖惩并举的财政支持机制,建议优化财政资金的分配方式和标准,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和特点,制定差异化的支持政策,实行全周期的绩效考核和评价。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