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上课只是念PPT,学生笑称“一P传三代,人走它还在” 大学课堂怎样才不“水”?
2024年01月17日 06:57
作者: 孙唯、郭婉懿、黄晓晗
来源: 羊城晚报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羊城晚报记者孙唯实习生郭婉懿黄晓晗

  “一P传三代,人走它还在。”又是一年期末季,大学生郭同学面对着学姐“传下来”的老师上课用的PPT,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由于某些课程老师的讲课模式只是念PPT,郭同学觉得自己的复习堪称“女娲补天”:一个学期的“水(低质量、不靠谱之意)课”上下来,感觉“啥都没学到”,最后还得靠自学。

  PPT课件如今已成为高校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但是,本可以节省教师精力并让课程变得更加丰富有趣的PPT,为什么会引起非议?高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水平该如何“保鲜”并与时俱进?大学课堂怎样才不“水”?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PPT无助学习却有利于考试?

  “上课就是将PPT往电脑上一放,然后照着念。”对于高校教师念PPT的现象,来自广东财经大学的张同学早有微词。张同学认为,这样的课程较为枯燥,让她很难有效地吸收教学内容。她用大一英语课的老师来举例:“其实PPT上的内容就是从课本里扣出来的短语,老师只是照着念,也没有告诉我们实际应当怎么应用。”

  张同学的感受并非个例。在华南师范大学辜同学看来,老师上课只读PPT或者教材是对课程不够重视的表现,也会让学生降低学习效率。但是她也提到,这其实对应试来说不是坏事,“课件本身基本都会将知识分类整理好,到了期末周就可以直接背,会让考试没有那么难。”

  来自华南师范大学的多多(化名)对此表示了认同。在她看来,面对完全不按PPT讲课,全靠“临场发挥”的老师,也是一件很令人头疼的事情,因为“不清楚老师所讲知识的体系”。在她看来,老师念PPT只是一种上课方式,“如果教学内容都能呈现在PPT上,对于学生复习和理解其实是很有好处的,还有就是只念PPT不用浪费时间讲别的,输出知识的效率更高。”

  念PPT一般存在于哪些科目?记者了解到,这一般是在大类必修、通识或专业选修课上较常见。而在专业必修课的课堂上,老师们的态度基本都相当认真。广东金融学院廖同学提到,在专业必修课上,老师只会在PPT上放一些基础知识的讲解,方便学生在脑内对知识形成一个大概的框架,“而更多发散性的知识是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另外讲授给我们。”

  来自华南师范大学的李同学也发现,同一位老师可能在上专业选修时会更多依靠PPT,而在讲授较难的专业课时,就会增加很多讲解和举例,课程氛围也会有很大不同。“我觉得这就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要具体课程具体分析,假如是专业课的话,还是比较希望老师不要光念PPT,这样会很枯燥,学生听课也容易疲劳。”李同学表示。

  “本科生教学在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对于学生本身而言,本科阶段也是一个人在成长学习中最关键的一个阶段。”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大学教学研究中心主任郭建鹏教授表示,“念PPT这种以教师单向信息传输为主的传统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太适应国家对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

  “念PPT其背后折射出的更多是教学态度、教学效果和课堂互动方面的问题。”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工智能机器人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胡福文认为,“总体上看,单纯通过念PPT照本宣科式上课的大学老师尽管有,但谈不上普遍。”

  学术水平高不等于可以当一个好老师

  “高校教师上课念PPT”现象是如何形成的?

  郭建鹏认为,大学教师是依靠自己的学术水平进入高校,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经过师范类训练、考取了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的基础教育阶段的老师。“博士毕业在学术水平上较高,但是否可以当一个好老师,这是另一回事。”郭建鹏说,“高校老师也不像中小学老师那样,经常观摩教学、评课、磨课,导致经验严重不足。”

  任教于某民办本科经管类专业的大羊老师(化名)认为,上课念PPT的现象大多出现在刚入职的新老师身上。“因为还没有实现自己身份上的转变,上课紧张或者有些不熟悉,所以难免会出现念PPT的倾向。”大羊老师也提到,在老教师的课堂上,反而容易出现前期延伸知识点过多,而导致后期教学时间紧张,需要念PPT来确保教学任务完成的问题。

  教学与科研之间的矛盾也是摆在大学老师面前突出的问题。“科研与教学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张力。”郭建鹏指出,“一方面大学老师的职称评审、学界影响力通常是以科研作为指标,而教学则很难量化,从而导致教学成为教师的‘良心活’;另一方面则是大学教学需要老师以最新的科研成果作为支撑,如果没有科研方面的建树,也会限制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不少教师把教学当作了基本任务来完成,而把精力更多投入到了科研之中。”

  胡福文指出,尽管PPT是课堂教学的标配,但其在教学中的角色只能是辅助性的技术手段或传播媒介。因此,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不能、也不应该过度地依赖PPT。

  截至目前,不少高校在PPT制作及使用规范方面均已出台了相关文件。例如为了保证PPT质量,上海电力大学会对已经投入使用的课件进行评优和淘汰;新疆农业大学则对PPT中所占文字比例作出了要求,禁止纯文字课件。这些政策的出台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高校的教学质量。

  有深度有意义的授课需要师生高阶合作

  在教学中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学生。廖同学坦言:“有些时候我会更喜欢按时分享课件、不要提问学生的老师。”不少同学也表示,有些课程的存在其实并不会对后续的就业、升学产生很大的作用,他们会更愿意去做一些能够提升自己的事情。

  “现在有人戏称大学课堂就是老师与学生的‘共同表演’,老师‘表演’上课,学生也‘表演’听课,实际上没有产生教学。”郭建鹏表示,“如果老师互动式地认真讲课,也代表着学生就不能‘水’过这门课,反而可能让一部分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久而久之,老师们索性也就念PPT讲课了。”

  “高质量教学必然是随机应变、师生合作的艺术。”胡福文认为,大学老师应当试着从以学科知识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聚焦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学生发展,不断提升立德树人的成效;也应当积极展示自己运用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科研成果,把更多精力集中科研反哺教学、教学和实际相结合上,“让教学变得活泼泼的,把知识变得活生生的,才能激发学生本能的学习渴望,真正改变他们的认知和生活。”

  “我们还可以深入实施‘翻转课堂’,即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视频内容来自主学习,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合作学习和深度探讨。把慕课、元宇宙、虚拟仿真、大数据等技术深度融入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单向授课模式。”郭建鹏说,“当我们把教师从机械授课中解放出来,就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更高阶的、有深度的、有意义的授课。这实际上是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校课程教学及教师评价体系需要改革

  观念的改变需要配合相应政策。在高校相应制度改革上,郭建鹏建议:首先是高校应当实施课程教学综合改革,以高校教师发展中心为基础,帮助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还需要大力培养高校教师的专业教研人员,扭转大学教师“不知道教什么”“不知道怎么教”的局面。

  “此外,我们还需要改革高校教师的评价体系。”郭建鹏表示,“高校对于教师的评价长期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一方面是因为教学水平难以量化,另一方面也是高校对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激励机制匮乏,大学教师对于教学荣誉感、获得感不强。因此,高校需要在完善教师教学水平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给予教学水平高的教师‘面子’和‘里子’,切实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胡福文提出,高校应平衡好课堂教学的合规律性与合规范性,加强课堂教学的规范化管理,注意包容学科差异和教师个性化差异,不能搞形式化和一刀切,以保护教师投入教学的积极性。高校应出台措施,引导鼓励老师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通过产学研合作,探索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及创新实践高度整合的项目驱动方法,构建高度开放、富有魅力的高阶课堂。

(文章来源:羊城晚报)

文章来源: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6
原标题:老师上课只是念PPT,学生笑称“一P传三代,人走它还在” 大学课堂怎样才不“水”?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