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资本市场需要更多的中长期资金,并发挥出“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
在日前召开的证监会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机构司副司长林晓征介绍,下一步,证监会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在中央金融委统一领导下,协同相关部委,深刻把握监管的政治性、人民性,扎实推进制度建设,更大力度引入市场中长期资金。
中长期资金在稳定市场预期、活跃资本市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在多部门的共同推动下,中长期资金通过市场化、专业化的运行,为资本市场注入源头活水。
但整体而言,中长期资金规模依然较为有限,在市场中的占比仍显不足,成为制约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因素之一。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衍生品市场发展不足,缺少足够的风险对冲工具。
找到症结,就要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各项市场机制。相关部门已经行动起来,比如,降低保险公司投资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科创板股票等标的资本占用风险因子;对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实施3年长周期考核;积极支持保险资金开展长期股票投资试点。
另一方面,需引导各类中长期资金提高权益投资比重,以更好发挥其市场稳定器和经济发展助推器作用。相应的举措已经“在路上”。比如,根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境内投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社保基金投资股票类、股权类资产最大投资比例分别可达40%和30%。这进一步提高了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灵活度,结合当前社保基金庞大的规模来看,调整后为市场带来的增量资金不容小觑。
相关机构要用实际行动践行长期投资理念,发挥好长期资金“稳定器”“压舱石”作用。比如,要开发适合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的产品,引导投资者中长期投资;要建立长期、客观的考核机制,注重考核长期收益,用实际行动引领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多渠道吸引中长期资金,进一步提升中长期资金占比,仍将是今后一个时期资本市场的改革重点。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