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大天晴依维莫司首仿获批
2024年01月03日 07:30
作者: ● 本报记者 傅苏颖
来源: 中国证券报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K图 01177_0]

  ● 本报记者傅苏颖

  1月2日,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中国生物制药旗下核心企业正大天晴研发的依维莫司片(晴维时)正式获批上市。依维莫司是由瑞士诺华制药原研的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用于治疗多种癌症,全球年销售额一度超过20亿美元。正大天晴的依维莫司片不仅为国内首仿,还将成为我国药品专利纠纷早期解决机制(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实施以来,以“首仿获批+首个挑战专利成功”获得12个月市场独占期的产品。

  业内人士认为,药品专利链接制度一方面加强了药品审评审批阶段的知识产权保护,维护了创新药企和专利权人合法权益,激发了企业研发创新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鼓励仿制药企业发起专利挑战,推动仿制药物尽早上市,提高药品可及性。

  20亿美元抗癌药迎国内首仿

  依维莫司是一种新型靶向治疗药物。诺华依维莫司2009年在欧盟和美国上市,2013年1月在中国境内上市。近年来,其多个适应症获批,全球市场销售额也是水涨船高。

  资料显示,诺华依维莫司2018年、2019年全球销售额均超过20亿美元。但2020年依维莫司相关专利在美国等地区到期,在仿制药的冲击下,其销售额开始下滑。不过,在中国市场上,依维莫司销售依然高速增长。

  据悉,正大天晴2018年11月完成依维莫司片的生物等效性研究,2022年1月按仿制药4类递交申报生产资料,此次获批适应症包括晚期肾细胞癌、胰腺神经内分泌瘤、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结节性硬化症相关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等,以及联合依西美坦用于治疗来曲唑或阿那曲唑治疗失败后的激素受体阳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绝经后晚期女性乳腺癌患者。

  2022年发布的《药品专利纠纷早期解决机制实施办法(试行)》(简称《实施办法》)明确,化学仿制药申请人提交药品上市许可申请时,应当对照已在中国上市药品专利信息登记平台公开的专利信息,针对被仿制药每一件相关的药品专利作出声明。专利权人可以在45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请求行政裁决,在纠纷解决期间,药监部门对化学仿制药注册申请设置9个月的等待期。

  药品专利链接制度还规定,对首个挑战专利成功并首个获批上市的化学仿制药,给予市场独占期,在该药品获批之日起12个月内不再批准同品种仿制药上市,共同挑战专利成功的除外。

  正大天晴相关负责人士透露,公司于2021年6月到8月先后对依维莫司片涉及的三件相关专利提交无效宣告请求,并于2022年1月向CDE提交了依维莫司片仿制药上市请求,同时依据相关规定对上述三件专利作出4.1类声明,即中国上市药品专利信息登记平台收录的被仿制药相关专利权应当被宣告无效。2022年2月到3月,国家知识产权局作出裁定,宣告上述三件专利权全部无效。

  原研公司诺华随后依据《实施办法》规定,就正大天晴申请的依维莫司片的相关技术方案是否落入相关专利权保护范围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诉讼,但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于2022年11月裁定驳回原告诺华的起诉,理由均为相应专利权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宣告全部无效。

  正大天晴的依维莫司此次获批上市,意味着其将成为国内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实施以来,首个享受到12个月市场独占期“奖励”的仿制药物。

  激发产业创新动力

  药品专利纠纷早期解决机制,又称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是平衡创新药企业和仿制药企业之间利益关系的一套规则制度,旨在保护药品创新的同时鼓励和促进仿制药尽早上市,从而让患者尽快使用上更便宜的仿制药,并促进行业有序良性竞争。专利链接制度一方面允许仿制药企业在原研药专利到期之前展开仿制工作,并给予专利权人提起诉讼或行政裁决的权利,另一方面鼓励仿制药企业发起专利挑战,从而促成更多仿制药尽快上市。

  2021年施行的新修改的专利法引入了药品专利纠纷早期解决机制,规定在药品上市审评审批过程中,上市许可申请人与专利权人或利害关系人可以通过行政、司法途径解决相关专利权纠纷。

  基于前述规定,国家知识产权局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实施办法》。此后,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药品专利纠纷早期解决机制行政裁决办法》以及受理事项公告,成立药品专利纠纷早期解决机制行政裁决委员会,保障案件审理工作。通过建立一系列制度,实现仿制药上市审批与创新药专利有效性审核的相互链接。这些制度措施形成了药品专利纠纷早期解决的“中国方案”,为高效严格保护药品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治保障。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司长张志成日前介绍,截至2023年11月底,共受理药品专利纠纷案件167件,审结134件,涉及39个品种,涉案企业98家,其中化学药占比超过95%。目前平均结案周期为168天,远低于《实施办法》中规定的九个月等待期要求。药品专利纠纷早期解决机制的建立落实,既有利于维护专利权人合法权益,激发产业创新动力,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也可以帮助仿制药降低侵权风险、提升研发效率,提高药品可及性,进一步保障人民健康和社会公众利益。

  市场空间广阔

  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不断加剧的老龄化问题为仿制药市场的扩容提供了强有力的驱动因素。根据Frost&Sullivan的数据,2022年中国仿制药市场规模达8019亿元,2017年至2022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4.9%。

  当然,行业发展也面临一定挑战,如提高药品质量、满足更加严格的国际标准、增强研发能力等。此外,随着医保体系改革和新药研发的推进,仿制药行业的市场环境正变得日益复杂。

  原研药专利近年来的相继到期为仿制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有机构认为,处方药“专利悬崖”浪潮已在眼前,根据Evaluate Pharma预测,2023年-2028年全球将有3560亿美元的处方药销售额面临专利到期的风险,这将为仿制药及衍生出的原料药市场带来较大的增量。

  为了丰富临床用药选择,提升临床用药质量,国家卫健委等六部门日前联合发布《第三批鼓励仿制药品目录》,收录39个品种,涉及75个品规、13种剂型,覆盖抗肿瘤药及免疫调节剂等12个方面治疗用药,目录的遴选综合考虑临床用药的必需性和企业研发的可行性。

  面对机遇,业内人士建议,仿制药企业应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仿制药质量。国内的仿制药生产商应加强研发合作,建立并落实以企业为主导,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为支撑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我国仿制药高质量发展。

  数据显示,2019年-2022年,我国首仿药获批量占仿制药获批量的比例分别为11.6%、10.1%、10.5%和8.5%,2022年仿制药企业提出“4.1类声明(宣布原研药专利无效)”的仅占全年仿制药申报量的1.33%。

  为此,相关人士表示,由于药品专利链接制度施行仍在起步阶段,实践指导的相关文件尚不完善,配套的激励机制尚不健全,导致仿制药企业发起专利挑战的意愿不强。建议我国可以从完善专利信息登记平台、发展专业的药品专利代理机构、配套首仿药医保招采政策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专利链接配套制度,促进我国仿制药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43
原标题:正大天晴依维莫司首仿获批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