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连续两个月同比负增长 下阶段怎么走丨火线解读
2023年12月09日 16:11
来源: 第一财经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5%,降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5%。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3%,降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下降0.3%。

  三大因素共振,11月CPI再现负增长

  数据显示,11月

  猪肉价格下降31.8%,影响CPI下降约0.58个百分点;

  蛋类价格下降8.8%,影响CPI下降约0.06个百分点;

  水产品价格下降1.1%,影响CPI下降约0.02个百分点;

  鲜果价格上涨2.7%,影响CPI上涨约0.05个百分点;

  鲜菜价格上涨0.6%,影响CPI上涨约0.01个百分点;

  粮食价格上涨0.5%,影响CPI上涨约0.01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表示,11月份,受食品、能源价格波动下行等因素影响,CPI有所下降;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涨幅与上月相同,继续保持温和上涨。从同比看,CPI下降0.5%,同比降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主要是能源价格同比由涨转降,对CPI同比的下拉影响比上月增加0.19个百分点所致。据测算,在11月份0.5%的CPI同比降幅中,翘尾影响约为0,上月为-0.2个百分点;今年价格变动的新影响约为-0.5个百分点,上月为0。

  华西证券指出,食品、非食品共同拖累以及需求偏弱是造成CPI超预期下行的主要原因。食品价格回落,主要原因是气温偏暖供给充足叠加需求相对温和,造成猪肉、鲜菜、鸡蛋、水产等价格下降明显。非食品价格则是国际油价下行以及旅行出游需求回落所致。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和高级研究员应习文表示,11月CPI无论从食品、能源的非核心部分,还是耐用消费和服务组成的核心部分均出现走弱迹象。季节性回落、需求不足、以及外部通胀输入减弱,三大因素形成了共振,导致CPI出现9月以来的连续第三个月不及预期。

  PPI环比由平转降,同比降幅扩大

  国家统计局指出,11月全国PPI环比由平转降,同比降幅扩大,主要受国际油价回落、部分工业品市场需求偏弱等因素影响。10月生产资料价格下降3.4%,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2.61个百分点。其中,采掘工业价格下降7.3%,原材料工业价格下降3.2%,加工工业价格下降3.1%。生活资料价格下降1.2%,影响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水平下降约0.35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下降1.7%,衣着价格上涨0.1%,一般日用品价格上涨0.2%,耐用消费品价格下降2.2%。

  董莉娟表示,据测算,在11月份3.0%的PPI同比降幅中,翘尾影响约为-0.5个百分点,上月为-0.4个百分点;今年价格变动的新影响约为-2.5个百分点,上月为-2.2个百分点。

  华西证券指出,PPI降幅扩大主要与国际油价回落带动的生产资料价格继续下降以及衣着、耐用品价格回落等带动的生活资料降幅扩大有关。不过煤炭、天然气以及钢材由于需求增加以及重大项目的推进,价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

  民生银行指出,11月PPI连续第二个月降幅扩大,且整体弱于市场预期。一方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传导至国内是主要影响因素;另一方面,国内下游需求复苏有所反复,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PPI回暖。同时,去年同期PPI环比上行,也抬升了本月的同比基数。

  下阶段走势如何?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2024年CPI同比中枢有望从今年0.4%的低位,逐步回升至1.3%左右,通缩风险会进一步弱化。预计2024年宏观调控将进一步重视促消费,推动“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预计12月PPI环比或仍将小幅下跌,但当月翘尾因素会有明显回升,这将拉动PPI同比跌幅收窄至-2.8%左右。

  民生银行指出,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着力扩大内需”,要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通过终端需求带动有效供给,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要提振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大宗消费,推动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预计随着政策发力,未来CPI在负区间不会持续太久,至2024年2月有望回正。展望下一阶段,预计年内我国工业企业需求回暖趋势将继续保持,但由于全球经济减速导致的外部通胀输入减弱,且外需短期回暖相对温和,预计PPI保持在负区间或仍持续半年以上。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责任编辑:91
原标题:CPI连续两个月同比负增长,下阶段怎么走丨火线解读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