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数字健康|进军数字CRO、构建“创中心” 跨国药械数字化转型还需过几道“关”?
2023年11月24日 18:25
作者: 季媛媛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随着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一众跨国药械企业也在加速布局。

  近日,阿斯利康成立了一个健康技术部门,致力于将数字解决方案和人工智能引入临床试验。这个名为Evinova的部门将减少临床试验的成本和时间。世界上最大的两家药物测试公司Parexel和Fortrea已经同意与Evinova合作。阿斯利康表示,数字医疗市场规模每年增长约14%,到2032年将超过9000亿美元。大部分业务是研究解决方案和远程患者监护,其余业务来自筛查、诊断、疾病预防和数字药房等活动。阿斯利康表示,Evinova可以加快临床试验的速度,临床试验平均需要7年以上的时间,80%的试验不符合招募指南。此举被业内人士认为,阿斯利康进军数字CRO业务。

  最近,另一家药企巨头罗氏也宣布旗下的基因泰克与英伟达达成了战略性AI研究合作,双方旨在将生成式AI模型和算法转变为下一代人工智能平台,从而加强基因泰克的先进人工智能研究项目,加速药物发现和开发。从双方合作内容来看,此次合作将使用基因泰克的专有数据及公开数据,并通过与英伟达全球领先的AI运算能力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基因泰克的AI平台,从而加速药物发现与开发。

  除了药企,医疗器械巨头GE医疗也于近日宣布“创中心”在上海落地,将聚焦数字医疗技术和应用创新,打造赋能GE医疗中国研发的“智慧大脑”、扶持专精特新的孵化载体、加速数字医疗成果转化的一站式平台。目前,GE医疗创中心已与超过40家各界伙伴开展合作,仅在人工智能方面,就已引入30多款数字化产品/技术进行融合创新、并投入临床使用。

  随着人工智能在全球快速升温,AI概念企业也开始密集闯关资本市场。近日,国内领先的AI制药企业英矽智能赴港IPO已完成备案,有望成为“港股第一家AI制药上市企业”。与此同时,市场有消息称AI制药独角兽晶泰科技计划年内赴港上市。

  正如GE医疗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张轶昊所言:“数字医疗将推动未来整个医疗行业十年内变化超过过去百年的变化。”当前,布局数字化医疗已成行业发展趋势。

  不过,在数字化医疗高速发展之际也存在诸多现实性问题需要解决,例如,药企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会面临哪些挑战?如何实现数字化的真正商业化落地?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为患者打造服务闭环?

  数字医疗加速产业赋能

  近年来,随着以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数字化医疗领域正经历着深刻变革。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其与产业融合速度的加快,使得医疗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进程持续深入。其重要表现之一是数字医疗的蓬勃发展。数字医疗已不仅仅是推动全球健康产业科技革命的重要引擎,也是重塑医疗行业格局的关键力量。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数据,全球数字医疗市场规模为230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5858亿)。其中,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地区约占全球近40%的市场,中国被视为最有潜力的市场之一。到2020年,数字医疗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年均增长率在17.7%左右。

  在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期间举办的2023数字医疗健康产业大会上,武田与合作伙伴共同发布的《数字医疗实践与经验洞察报告》指出,目前已经有非常多的案例证明数字医疗的运用在降低慢性病患者成本、提升慢性病患者知晓和确诊率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辅助诊断软件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应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慢性病并发症,长期高血糖的环境有可能会损伤视网膜血管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眼部病变,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十分隐匿,需要通过眼底摄片筛查来发现并进行干预。我国成年糖尿病人数过于庞大,医生人工筛查的工作负担过重,且存在人工读片耗时长,主观性强等问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软件利用人工智能算法深度学习病历,可以快速、准确地对海量的眼底摄片进行筛查,并自动识别出视网膜中的病变和病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辅助诊断软件帮助医生提高了筛查效率和筛查准确度,减轻了医生工作负担,同时通过高效率、大范围的筛查,实现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早发现早治疗,提升了患者眼健康水平。

  过去10年,我国在疾病诊断领域进行了大量数字化投入,涵盖数字化诊断设备、远程诊断设备、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形成了良好的数字医疗发展基础。但另一方面,由于不同医院的管理差异和数据结构的不一致性,导致人工智能诊断技术产品的研发和监管审批漫长。如果有更好的数据治疗架构,数字技术在诊断方面的应用将实现指数级增长,实现医疗诊断与疾病治疗的更好衔接,加速数字诊断技术的推广,进而提升患者诊疗体验。

  阿斯利康中国副总裁,数字化与商业创新部、商业战略与卓越运营部负责人朱理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时表示,数字化医疗可以是很大的概念,但是细分来看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数字化医疗,人工智能AI技术对于新药研发的赋能;二是数字化运营,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筛-诊-治-管”诊疗一体化新模式的构建,以提升诊疗效率,帮助患者提升疾病的健康管理效率;三是数字化教育,推动诊疗同质化,由于不同区域、不同层级的医生诊疗水平不一样,患者得到的服务不一样,所以通过数字化信息传播,使得医生的水平能够同质化发展是一大方向;四是数字化渠道,电商产业布局,通过联合京东、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推动患者更有效、更方便的在线上得到优质服务。

  “以2016年开始,由上海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牵头的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简称MMC)就是数字医疗的一大样本。MMC标准化诊疗沉淀积累数据,可以后续用于国家正在探索的单病种的支付模式验证。”朱理琍说。

  如何破局数字化布局难题?

  当今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来自人工智能、云平台、大数据虚拟现实技术的深层次发展,亦推动着医疗行业在技术方面革命性变化。不同于传统的数字健康概念,数字疗法是基于高等级的循证医学证据,通过AI赋能的软件程序驱动产生效果的全新模式,以为特定疾病患者提供专业治疗或干预措施为目的。其使用场景“更聚焦”,医疗属性“更专业”,监管力度“更严格”。

  而中国发展的地区性不平衡意味着资源分配的不平衡,很多基层医院的检测设备与技术相对落后,造成医疗诊断的不及时,有可能延误患者的治疗时机。因此,如何借力医疗技术的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化从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也是一众药械企业聚焦的热点话题。

  对此,朱理琍表示,医疗数字化布局与消费领域的布局有所差异,形成数字化服务模式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数字化不能脱离医疗体系、脱离政府支持的大环境独立进行,相反需要在医疗体系之内、在政府支持下赋能提升效率。这也意味着,医疗数字化需要实现临床高地和产业高地的结合,需要与线下场景紧密结合,需要有政府政策的有效支持,与上下游企业加强合作。

  “目前国内数字化与医疗的结合在能力上还在起步阶段,在人才培养、上下游环节打通等层面也需要加速布局。医疗数字化还有较长一段路要走。”朱理琍说,数字化是科技发展趋势,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方向,而医疗健康需求也永远存在,两者结合是势在必行。但由于数字化医疗需要线上线下体系结合,又要政府政策配套支持,也使得这一行业布局较难,打破这些现实问题仍然需要时间。

  张轶昊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时也指出,在日常对接中发现,有很多医疗数字化的产品及服务不够落地。“三年前,大家都在谈数字化转型,但也有很多企业转型失败被淘汰,我们希望在转型的过程中一定要通过数字化赋能去解决行业痛点,加强与创新数字化企业间的沟通合作,给客户、给终端用户(病人、医生)提供价值,尽量能够多给医生节省时间,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为了推动数字化转型,多方均在探索产学研医合作模式,21世纪经济报道现场获悉,此次数贸会期间,由浙江大学医学院、西湖大学医学院、浙一医院、浙二医院、邵逸夫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阿斯利康、武田制药等代表性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及企业代表共同发起成立了数字医疗专业委员会及助力共同富裕联盟。

  各家药械企业也在加速生态圈的构建。例如,创立于2021年的TakedaSpark是武田中国开放式创新孵化平台,专注于数字疗法、早筛诊断和智慧服务三大领域。目前,TakedaSpark已经吸引了200多家本土创业公司报名参与,先后有12个创新方案进入最终的验证性试点合作阶段。

  另外,据朱理琍介绍,阿斯利康已打造创新“三驾马车”,即中国智慧健康创新中心CCiC、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iCampus、阿斯利康中金医疗产业基金。其中,iCampus已覆盖无锡、北京、杭州、成都、上海、广州、宜兴、青岛等8个城市,并有超过140家海内外企业入驻。

  张轶昊也介绍,作为GE医疗中国首个聚焦数字医疗的创新平台,该中心拥有100位研发专家,首批入驻4家数字科技企业。上海“创中心”将持续以数字化创新赋能GE医疗在华的1800位研发工程师,成为驱动GE医疗中国研发的“创新大脑”。

  这一系列的探索均重在与生态伙伴共同探索数字化前沿技术和诊疗一体化方案的落地。

  数字化医疗需实现全方位落地

  在多方合作之下,从医疗卫生体系来看,数字化广泛的在医疗产业内加速发展,大数据、AI等新兴技术也为医药、器械、诊断、医疗服务领域的效率提升带来可能。数字技术在近两年也充分地渗透到了医疗的众多环节,形成较大规模的场景应用,包括远程问诊、在线支付购药、在线心理咨询、发热门诊地图发布等。

  不过,《数字医疗实践与经验洞察报告》也指出,在我国,健康公平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医疗资源供给和需求之间的不平衡,从而引发包括医患关系紧张在内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数字医疗技术能够在延展医疗资源、优化医疗资源分配、增强医患间互动与信任、提高治疗可及性提升治疗效果与效率等方面为医患双方创造价值,助力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并最终促进健康公平。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数字医疗技术通过打破时空制约、挖掘资源效率、将经验知识标准化等方式,可以有效弥合了不少挑战和痛点。

  一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助力增强优质医疗服务辐射能力,提高偏远地区和乡村卫生服务体系公平性。5G 远程医疗、AI辅助诊断等数字化手段的运用,也打破了时空制约,远距离连接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和患者需求,扩大高质量医疗服务的覆盖面和可及性。

  二是,促进医疗卫生机构间分工协作,通过使用数字技术,在不同等级和类别的医疗机构进行医疗资源的整合协调,加快供需双方匹配速度,缓解医疗系统碎片化,提高服务接续性。

  三是,通过将经验知识标准化,延展优质医疗资源, 使得优质医疗资源能够触达更多患者。在这一过程中,数字医疗也驱动了医疗卫生服务的标准化建设,推动病种的标准临床路径管理等标准诊疗行为在偏远地区和基层卫生机构落地,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偏远地区及基层卫生体系质量。

  有券商医药行业分析师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在医疗供应保障中,数字化技术可以覆盖线上问诊、处方开药、在线医保支付、药品调度等流程,实现就医用药服务的闭环。数字医疗的生态链贯穿了患者远程就医诊断、支付取药、诊后管理甚至院外健康管理的全流程,目前数字化技术已较为成熟,与互联网医疗结合的应用已能初步覆盖前两个流程,但患者建档跟踪等诊后管理服务及院外健康管理服务则仍有待落地。

  特别是在县域医疗市场,随着国家对于县域医疗市场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县域大医院的水平虽然有差异,没有达到要求的统一水平,但是未来国家对它的期望是要做到全方位的创新模式落地。在此期间,数字医疗需发挥其重要作用。

  “当前,加速实现数字化医疗,首先,需要加强群众对医疗服务行业的认知,宣传推广数字化医疗,普及分级诊疗等,助力数字化医疗的渗透;其次,需要结合数字化技术改善医疗资源分布失衡的情况,使各类患者均能获得数字医疗的普惠;再者,国家需要制定支持性政策鼓励数字医疗相关产业的发展,包括鼓励发展互联网医疗、打通国家医保支付等,另一方面还需加强监管,确保诊疗质量、患者信息安全等,切实有效地推进数字化医疗的落地应用。”上述券商分析师说。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10
原标题:聚焦数字健康|进军数字CRO、构建“创中心”,跨国药械数字化转型还需过几道“关”?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