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副行长张青松:防范楼市出现过快过急的风险 对楼市前景仍相当乐观
2023年11月07日 13:01
来源: 证券时报网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摘要
【央行副行长张青松:防范楼市出现过快过急的风险 对楼市前景仍相当乐观】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张青松在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上表示,现时内地人均居住面积于2020年升至41.8平方米,已接近发达经济体水平,但房地产市场不能一直持续增长,在达到一定阶段后,出现调整很正常,这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目前要处理的是,防范调整楼市出现过快过急的风险。他指出,当局目前会稳步做好3大工作,在超大型城市推动公共基建平急两用,并推进城中村改造、保障房建设,以促进楼市更健康。他强调,对中国楼市未来仍相当乐观。

  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于11月6日-8日在香港举办,多达300名全球顶尖金融机构负责人与会,今年规模明显扩大。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张青松在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上表示,现时内地人均居住面积于2020年升至41.8平方米,已接近发达经济体水平,但房地产市场不能一直持续增长,在达到一定阶段后,出现调整很正常,这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目前要处理的是,防范调整楼市出现过快过急的风险。

  中国城镇化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张青松称,今年来,中央已制定一定政策以稳定房地产市场,而且中国城镇化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每年有1000万农村居民迁移至城市定居,反映内地住房的刚性需求仍在,相信未来住房改善性需求仍大。

  他指出,当局目前会稳步做好3大工作,在超大型城市推动公共基建平急两用,并推进城中村改造、保障房建设,以促进楼市更健康。他强调,对中国楼市未来仍相当乐观。

  谈及中国经济,张青松指出,市场应对中国经济表现评价应放在一个长期框架中,中国有2.4亿人接受高等教育,1700万名工程师,2022年研发经费逾3万亿元,仅次于美国,这些均支持中国经济长期高质量增长。

  此外中国每5年都精心设计了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规划,主要包括土地利用、资本形成、劳动生产率、国际贸易、技术进步、绿色转型等,这些规划成为了各级政府企业和个人经济决策的重要指引。

  “回顾中国40多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可以相信中国为自己设定的所有重要目标都已经实现。即便是在非常复杂的内外环境,但得益于改革开放,中国发挥出了劳动力成本低和自然资源丰富等比较优势,因此在城市化和工业化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并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现在这些传统的驱动因素正在失去动力,严重依赖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业的结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持续。我们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这个发展方式的转变必然是困难的,但都是我们必须面对和克服的”张青松表示。

  中国出口结构明显改善

  张青松认为,经历疫情三年中国经济目前面临一些压力和挑战,但总体来说是有弹性和活力的。尤其从三季度情况看,积极因素不断积累,经济回升势头更显更趋明显,内生增长动力进一步增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GDP增长了5.2%,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6.3%,实际同比增长5.9%,居民收入水平和购买力也不断的提升。

  近来中国的出口规模方面一直保持在历史峰值附近,出口结构明显改善。今年上半年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产品出口均增长60%以上,预计今年中国将成为最大汽车出口国。

  出台一揽子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措施

  张青松在峰会上表示,“我们优化了首套房信贷及房贷政策,同时出台了一揽子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措施,包括提高赤字率,增发国债,尤其是地方政府专项债,还有再融资债,也实施增值税加计抵减,税收优惠等措施来帮助经济恢复。”

  关于地方债务风险的问题,张青松认为,中国政府整体债务水平在国际上处于中游偏下水平。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今年一季度,中国的政府债务杠杆率为79.4%。

  “中央政府债务负担较轻,地方债务问题主要是结构性问题,较大规模的债务集中在中东部省份,这些地方经济规模大,增长势头良好,可以通过压实地方政府责任自行化解风险。要地方政府负责自己解决债务问题,少数地区可能面临一些偿债压力,但是大部分的债务对应形成了实物资产,国家方面也制定了一揽子的市场化、法治化的化解方案,一方面应对短期债务问题,同时也构建长效制度。我们相信随着政府的政策落地实施,地方债务风险会逐步收敛。”张青松表示。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责任编辑:10
原标题:央行副行长张青松:防范楼市出现过快过急的风险,对楼市前景仍相当乐观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