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银行家|平安银行党委书记、拟任行长冀光恒:理智冷静才能过好冬
2023年08月25日 15:30
来源: 财联社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K图 000001_0

  财联社8月25日讯(记者梁柯志)加入平安银行还不到三个月,党委书记兼拟任行长冀光恒首次公开亮相就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场合。

  8月24日上午,平安银行2023年中期业绩会如期举行。已披露的财报数据显示,虽然净利润维持14.9%的两位数增长,但净息差下滑的行业压力还是直接传导到了经营收入之上。上半年,平安银行营收下滑3.7%至886.1亿元。在目前可比的4家全国性银行中,这一降幅暂时最大。

  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掌舵一家规模超过5万亿的全国性银行,一边穿越周期一边寻找新的突破口,其压力可想而知。要知道,经过多年发展平安银行已经是规模5.5万亿、员工超4万的庞大身躯,不再是船小好掉头的状态,同时,那种可以在高速发展中“解决任何问题”的年代业已过去。

  冀光恒显然也知晓自己要面对怎样的挑战。他用“承前启后、迭代升级”八个字首度向外界披露自己的“施政纲领”,具体而言则是“保持经营连续性、优化发展模式,坚持战略不动摇,调整盈利模式”。

  他表示,平安银行过去的转型成果是显著的,今年上半年的整体经营业绩表现是稳健的,是符合预期的。面对平安银行业已形成的零售特色,他的评价是过去几年已经做到了“突破”,已经比较大了,现在要思考的是怎样让它更强。

  但他同时强调,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合规风控将是银行非常重要的竞争力,甚至是生存底线。面对行业整体的增速下行,未来成本管理将是重要的方向,“面对规模的追求可能要更为冷静一些”。

  在冀光恒的发言中,充满了变与不变的定性、定量交融。在他看来,地缘政治、国内经济和银行业本身等外部环境都已经发生深刻变革,平安银行要未雨绸缪,考虑如何在“寒冬中生存下去”。

  发布会之后,在与财联社等媒体的座谈中,冀光恒用一快一慢来形容平安银行的动作。一方面希望在战略层面加快调整,“我们做出调整不是战略出了问题,而是执行过程中遇到市场变化调整得慢了一些”。但同时,又要求“减少头脑发热,减少盲目扩张,要懂得算账。有的时候哪怕暂时牺牲一点规模的扩张,更多关注效率跟效益”。

  冀光恒的危机意识,让财联社记者想起去年同样这个时候任正非的那句名言——把寒气传递给每一个人。事实上,近期与其他金融机构高管交流时,“冷静”二字也是多数人的基本态度,此番更是再度在与冀光恒的交流中到印证。基于此,记者将与其对话摘要梳理如下,以飨读者。

  问:近期宏观数据显示社会需求较弱,导致实体经济的信贷需求比较弱,同时不少银行反映说资产荒,平安银行是不是也感受到这方面的挑战?你们是怎么应对这一系列问题?

  冀光恒:整体来讲,国内的经济形势虽然说稳中向好,但恢复不及预期。但是,我认为市场中永远存在供需矛盾,现在说资产荒,一方面可能是有效需求不够;其次供给也有过度情况。比如上半年信贷投放非常大、投放节奏超前,尤以第一季度和6月份为甚,其实当中有效需求不足。

  具体来看,居民端和企业端有效需求不足,资产端由于资产荒或者投放的量大,竞争激烈,量大价低,对银行盈利结构形成冲击,对下一步大规模投放也会形成抑制。

  未来的应对,平安银行首要关注几个方面:

  一是做好资产结构的调整。从房地产、政府平台的资产结构逐步向制造业、绿色金融、数字经济等方面调整。

  二是以客户为中心,进一步深耕客户,做好客户经营。通过产品、定价、服务等,精准了解客户的金融需求,帮助客户恢复和扩大生产。

  三是充分发挥平安银行综合金融的资源禀赋,抓住大财富管理、新银保等仍有很大市场空间的业务机会,进一步深化零售业务的优势。

  四是做好资产负债的经营。通过进一步调整负债结构,加强多元化升级资产和收入来源,稳定的低成本负债来夯实整个服务实体经济的基础。

  五是加强精细化管理。包括运营成本、风险成本管理,问管理要效益,提升人均产能。

  问:今年以来,银行业整体面临净息差下行的压力都比较大,平安银行后续要怎么样去应对这种压力?

  冀光恒:随着社会平均利润下降,社会的融资成本处于不可逆的下降趋势,银行业基本告别高息差时代。具体来讲,应该是“三下”,负债成本下来、资产成本下来、息差下来,最终中国会成为一个成熟稳定的经济体。

  在这种大的趋势下面,上半年我们的综合净息差是2.55%,较去年同期2.76%下降了21个BP。为缓解净息差下行不利局面,未来我们的策略仍然是以调结构、控风险为主,具体从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全面加强负债业务的管理,特别是我们将全面深化客户经营,提高客户资产的留存能力和客户存款的稳定性,降低客户存款的成本,同时我们也将按照持续管控高成本存款,灵活调整外币负债的吸收策略,积极管控负债端的成本。

  二是继续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在资产端持续加大实体经济的投放力度,并积极推进降息、减费、让利,在更好的优化资产结构、控制金融风险的同时,一方面履行好金融业的初心使命,另一方面也使我们的收益稳定在一个合理区间。

  最后一点,我们会加快非息业务的发展,让我们的业务发展有更多的回旋余地。

  问:你对平安银行未来的发展战略是如何考虑的?对整个中国银行业、中国金融业未来的发展有没有一些思考可以分享?

  冀光恒:在顺周期的时候,可以用发展的手段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但是现在显然不是。我个人觉得,在过冬的时候,理智、冷静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平安银行下一步,在战略层面,首先要保持定力,坚持“科技引领、零售突破、对公做精”不动摇。我们做出调整不是战略出问题,而是执行过程中遇到市场变化调整得慢了一些。事实上,平安银行市场化因素高、科技能力强、根植中国改革最前沿等高质量发展的要素都在。

  第二在战略执行层面要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我认为银行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在精细化管理的问题上、在基础管理的问题上,它是一个传统行业,要静下心来、俯下身子,要做久久为功。任何的短视行为、急功近利的行为,都会让我们三五年之后追悔莫及。

  最后是全面的成本管控。要减少头脑发热,减少盲目扩张,要懂得算账。有的时候哪怕暂时牺牲一点规模的扩张,更多关注效率跟效益,才可以让健康指标维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

  问:作为平安银行的一把手,你怎么看待绿色金融和传统金融的关系和异同之处?ESG理念和模式会对金融业乃至社会运作产生怎样的影响?

  冀光恒:我个人认为,绿色金融和传统金融没有绝对的界限,有的时候甚至是互相转化的,可能今天的绿色金融,明天它会成传统金融。

  与传统金融相比,绿色金融有三个特点:一是绿色金融对专业性的要求更高;二是绿色金融对产品创新要求更高;三是绿色金融对风险把控能力要求更高。

  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绿色产业就是新行业,并不是所有的新行业就是绿色产业。随着技术的进步,可能是革命性的技术进步,一些原来高排放的产业突然大幅度减少排放而成为绿色产业。

  ESG中,E是环境,S是社会,G是公司治理。平安集团是国内ESG评级最高的,我多年主管这方面工作的体会就是公司治理在ESG中非常重要,G是S和E的基础,没有从公司治理机制植入ESG理念,前面都是花拳绣腿。

  对于平安的ESG布局,我认为第一起步比较早;第二初步有些成果;第三,任重道远。我们新的班子愿意在这个方面做积极的尝试,特别我认为在以往做得比较多的绿色金融方面,我们继续维持、继续往前推,在社会责任和内部治理结构方面更向一个高评级的企业迈进。

(文章来源:财联社)

文章来源:财联社 责任编辑:6
原标题:对话银行家|平安银行党委书记、拟任行长冀光恒:理智冷静才能过好冬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