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特斯拉FSD入华渐行渐近 智能电车下半场将至
2023年06月09日 08:17
来源: 证券时报·e公司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中信证券研报认为,特斯拉FSD进入中国虽时间未定,但趋势愈发明确。FSD入华后,有望整体加速中国电动汽车的智能化进程,在强化消费者教育和认知、扩大市场的同时促进车企优胜劣汰。而若特斯拉“极致性价比硬件+高毛利FSD软件”的模式在国内得以规模化落地,可能类似于智能汽车的“ChatGPT时刻”,不论在增量需求还是商业模式层面,对于当下国内车企和供应链而言都意味着新的可能性。深耕高阶智驾功能并以此为差异化卖点的车企或有望受益,而自年初特斯拉发动汽车价格战后,行业进入一轮洗牌和出清周期,缺乏自研能力的中低端车企在FSD入华后或面临更大压力。

  全文如下

  自动驾驶丨FSD入华渐行渐近,智能电车下半场将至

  特斯拉FSD进入中国虽时间未定,但趋势愈发明确。我们认为FSD入华后,有望整体加速中国电动汽车的智能化进程,在强化消费者教育和认知、扩大市场的同时促进车企优胜劣汰。而若特斯拉“极致性价比硬件+高毛利FSD软件”的模式在国内得以规模化落地,可能类似于智能汽车的“ChatGPT时刻”,不论在增量需求还是商业模式层面,对于当下国内车企和供应链而言都意味着新的可能性。深耕高阶智驾功能并以此为差异化卖点的车企或有望受益,而自年初特斯拉发动汽车价格战后,行业进入一轮洗牌和出清周期,缺乏自研能力的中低端车企在FSD入华后或面临更大压力。

  ▍FSD入华在即?数据采集资质和超算中心是落地关键。

  此前,因地图测绘等数据敏感性问题,特斯拉未能在中国获取数据采集资质,FSD也因此迟迟未能落地。据澎湃新闻报道,2023年5月12日,上海市经信委领导在参观特斯拉上海工厂时表示,上海将进一步深化与特斯拉的合作,推动自动驾驶等功能板块在沪布局,被认为是国内相关部门首次释放“愿意接纳FSD”的信号。而据经济观察网报道,5月31日,马斯克访问商务部,网传照片显示,马斯克直接将特斯拉Model X停在商务部门口,而此前特斯拉在国内通常被禁止进入党政机关,进一步引发行业热议。据第一财经报道,百度智能汽车事业部总经理在上海车展期间曾表示,FSD很可能在2024年进入中国市场,并在2025、2026年迭代至较高水平。

  我们认为,“FSD入华”是整体趋势,但距离真正落地还有两道门槛:1)数据采集资质:2022年9月,自然资源部下发的《关于促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维护测绘地理信息安全的通知》明确规定,高精地图测绘(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采集、存储、传输和处理),只能由具备导航电子地图制作甲级资质的单位进行(目前仅19家);且导航电子地图编制只向内资企业开放,向境外传输相关测绘数据也必须提前进行审批。地图数据高度敏感,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尽管有关部门口风放松,但特斯拉究竟该如何获取相关资质仍是个未知数,或与中国企业进行合资,或在上海进行试点,但想要短时间大规模铺开并非易事。2)超算中心:纯视觉路线对于图像的处理更依赖大量的数据采集和模型训练,因此特斯拉在美国自建超算中心Dojo并自研D1芯片,以大幅提升FSD的训练效率。而在中国,即使特斯拉获取了数据采集资质,也大概率只能在中国本地进行模型训练,数据不得传回美国。这意味着想要达到与美国同等的训练效率,特斯拉需要在中国建立类似于Dojo的超算中心,同样需要一定的开发周期和成本。

  特斯拉优势何在?国内主机厂与特斯拉的主要差距在于处理大规模数据的工程化能力,即“数据飞轮”的建立。

  我们认为,特斯拉的核心优势在于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工业化数据训练流程,包括数据收集、训练、标注、黑白测试等流程闭环,以及超算中心dojo等基础设施。尽管国内主机厂也在构建类似的“数据闭环”,但想要搭建这样一套高度自动化、流程化的系统工程绝非一蹴而就,需要的不仅仅是了解框架的工作原理,还有超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多年的打磨迭代。即使是小鹏、华为等国内领先玩家,在“数据闭环”方面或也落后特斯拉2-3年的时间。例如,一辆10V配置的汽车每秒产生的数据量大约在100M左右,无法全部上传云端,因此必须在车端通过相关软件将这些非结构化的原始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在转化为结构化数据后再进行上传。该转换过程直接影响了上传数据的质量和后续数据的可用性,在算法层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此外,仅从数据量角度,中国车企中智能驾驶自研能力相对突出的造车新势力,在汽车销量和车队规模方面目前仍不及特斯拉。也因此我们认为,一旦FSD落地中国,“飞轮”在中国开始运转,特斯拉与国内主机厂在“数据闭环”方面的差距或愈发明显,留给国内厂商的时间窗口或将迅速收窄。

  在2023年1月25日发布的4Q22 Shareholder Deck中,特斯拉表示FSD Beta版本在北美地区(美国和加拿大)的部署车辆已达40万辆,对比特斯拉截至2022年底在北美累计销售约170辆车,渗透率超20%。此外,在5月的特斯拉2023年股东大会上,马斯克表示FSD Beta版用户的累计行驶里程已接近2亿英里(约3.2亿公里)。

  “鲶鱼效应”?FSD入华将整体利好中国电动汽车的智能化进程,在加强消费者教育、扩大市场的同时加速车企优胜劣汰。

  从消费者角度,目前智能驾驶在购车的考量因素中排序相对靠后,而特斯拉作为行业领军者,对市场教育有主要作用,此前对中国纯电汽车市场的推动就是一大例证。因此我们认为,FSD入华或可显著加强中国消费者对汽车智能化的认知,同时培养消费者对智能驾驶的日常需求和使用习惯,中国前装智驾市场有望大幅扩容。

  从中国主机厂角度,我们认为,在特斯拉完成消费者教育后,辅助驾驶乃至高阶智能驾驶在车企淘汰赛中的权重或有所上升。一方面,对于重视智驾功能的高端车型,车企有望受益于消费者对智能驾驶认知的提升,尤其是FSD高昂的售价(目前中国6.4万元、美国1.5万美元)将进一步打开中国车企的想象空间。尽管特斯拉的智驾能力领先于国内主机厂,但考虑到中美道路环境和驾驶习惯有较大差异,FSD在入华初期或会“水土不服”,需要一定时间进行本土化“数据闭环”的搭建和算法模型的训练适配。因此我们认为,国内主机厂仍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和本土化优势,接下来能否把握所剩不多的时间窗口加速打磨智驾产品、卡位消费者心智将至关重要。而另一方面,年初以来车企价格战由特斯拉发动后,行业进入一轮洗牌和出清周期。对于受价格战冲击较大的中低端车型,如果特斯拉将极高毛利的FSD引入中国后,不排除对整车进一步降价,包括推出更低价格的Model 2/Q(定价或在15-20万元区间)。若特斯拉“极致性价比硬件+高毛利FSD软件”的模式能在国内规模化落地,中低端车型的成本压力将进一步加剧,通过第三方供应商提供一个低价但合格的智驾产品或成为自研能力较弱主机厂的主流选择,但这或也会削弱他们在智能化新赛道获取溢价的可能。

  风险因素:

  FSD受资质、算力等影响迟迟无法落地中国;FSD中国选配率不及预期;FSD在中国大幅调低售价,挤压中国车企空间;FSD在中国出现重大安全事故;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等。

  投资策略:

  如果FSD进入中国,有望加速中国电动汽车的智能化进程。一方面,特斯拉作为行业领军者,有望借FSD加强中国消费者对智驾功能的认知,扩大市场容量,深耕高阶智驾功能并以此为差异化卖点的车企有望率先受益。另一方面,自动驾驶芯片、域控、传感器等供应链有望整体受益于高阶智驾渗透率提升,建议关注自动驾驶芯片厂商。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e公司 责任编辑:65
原标题:中信证券:特斯拉FSD入华渐行渐近 智能电车下半场将至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