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上海人才保有量全国占比第一 青年人如何引领未来产业
2023年05月19日 00:35
来源: 第一财经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近期,上海交通大学金贤敏团队研究的光量子芯片技术,正在进行阶段性验证阶段,预计3~5年可进行产业化生产。而距离金贤敏创立图灵量子,才过去2年时间。

  瞄准未来产业的图灵量子,如今已完成四轮融资,估值近30亿元,现已形成上海总部、北京、无锡三地联动布局。“正是依托上海的人才优势,才能迅速组建成一个150人的顶尖人才团队。”图灵量子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金贤敏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像金贤敏这样的青年人才,近年来不断涌现。

  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上海地区人才供需数据报告》显示,在人才储备方面,近三年上海地区人才保有量全国占比第一。2022年,上海人才保有量占比为10.2%,居首位,第二、三位分别是北京(9.18%)、深圳(6.43%)。另据去年年底发布的《上海海归300指数》(2022),海归人才来上海的原因中,“城市魅力”“海归信心”分别占比82.2%和80.6%。

  上海目前也在主动布局一批未来产业,鼓励年轻人创新创业。

  “希望通过面向未来、真抓实干、抢占先机,帮助与会的青年人了解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开拓视野、凝心聚力,助力青年创新创业之路,共建创新创业热土。”近日召开的第四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新闻通气会上,论坛主办方介绍。

  引领未来产业

  为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上海此前已发布了未来产业新政布局新赛道,并开放众多新赛道的应用场景,让创新企业找到落脚点。

  根据《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上海提出围绕五大未来产业集群,建设15个左右未来产业先导区,攻关一批核心部件,推出一批高端产品,形成一批“中国标准”等。五大未来产业集群分别是未来健康产业集群、未来智能产业集群、未来能源产业集群、未来空间产业集群、未来材料产业集群。

  谈及为何将公司落在上海,金贤敏解释,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上海乃至长三角都有很好的基础,所以他们也在无锡落地了产线,形成了长三角的联动。公司的战略布局是依靠长三角产业协同,无论人才、研发,还是未来的生产,都是依托这样一个大的背景条件。

  从上海交大毕业后赴美留学的潘晶,如今已是创业成功的“张江男”。2015年,他创立上海钛米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之后公司相继获得“创·在上海”科创之星百强、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国赛优秀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称号。

  潘晶告诉第一财经,对于一家做医疗机器人的企业来说,最关注两个元素:一是临床层面,要有具有代表意义的医疗机构和专家;二是人才层面,需要有国际视野和最顶尖的工程师。“这两个维度,上海都是不二之选。此外,上海的医疗生态中,行业非常丰富。”

  对于接下来的产业发展重点,他希望上海能大力加强对于跨代技术的产业扶持,从产业规划和固定资产投入的角度,为跨代技术的产业发展孕育温室。“比如我们在做的医疗智慧化建设,通过十余种机器人完成医疗底层的业务和管理,如果在政策层面有对于跨代技术的定向支持,在医疗基础设施投入的角度在预算中明确智慧建设的比例,那么对于这个细分产业就会产生新的核爆点。”

  对于青年人才未来产业创新创业,20日举行的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将聚焦“3+6”重点产业体系、四大新赛道和未来健康、未来智能等五大未来产业,并进行四大创新发布。

  其中,今年首次启动的1.0版数字地图由上海市经信委首次发布3个上海未来产业先导区和2个国际级未来产业科技园。“数字地图将着重围绕企业数据透明化、双创青年立体化、生态联通精细化、政府资讯精准化,打造成为双创资源汇集展示、分析服务、场景应用的数字化综合智库平台。”上海市青年五十人创新创业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吴智亮对第一财经介绍。

  青年人向往之地

  作为国内经济最为活跃的城市,上海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的海归人才。上海也拿出了更大力度的举措与行动来引才。

  上海“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大力集聚海内外优秀人才。比如,实施更加开放的海外人才引进政策,创新海外引才方式,鼓励中外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先行先试更加开放便利的签证、工作许可、长期居留和永久居留政策。实施更有吸引力的国内人才集聚政策,加大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和基础研究领域人才引进力度,完善人才落户政策,优化居住证(积分)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沪发展。

  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贺强,2018年从美国杜克大学环境学院海洋实验室完成博士后研究后,就来到复旦大学工作,一直从事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与保护修复研究。

  今年贺强的研究项目刚入选上海基础研究特区计划,在他看来,对科研人员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沉住气,等待成果的累积聚合,迎来最终迸发,而上海率先实施的基础研究特区计划,为他们的潜心研究提供了可能。

  “上海对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青年人有不同梯度的支持。我们这种刚从国外回来的,或者是刚开始工作的人,前期都是需要一定的支持的。以我自己为例,就一直受益于这些政策,从最开始的国家杰青,到后来市科委的青年启明星计划,再到现在的基础研究特区计划。”他告诉记者。

  除了高校海归,针对海归创业者群体,上海也在利用创新载体,聚焦细分领域,提供专业垂直的孵化服务。

  就在5月16日,上海张江举行了“海创浦东”归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暨895星荟萃路演会,正式启动了青年50人论坛创新创业接力站“海创浦东”品牌项目、“海创浦东投资联席机制”。

  张江高科副董事长、总经理何大军说,这次来参加比赛的团队,创始人基本是都是“80后”“90后”,产业分布也比较广,主要都是浦东的六大硬核产业。他们不仅有7万多平方米的实体孵化器,也通过十多届895创业营的打造,全方位赋能科创企业。

  不只是张江,目前上海在各区、各行业领域均有优质的载体,对青年创业扶持比较突出的有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的孵化基地、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以及同济大学周边地区的创新生态。

  今年1月发布的《2022上海科技进步报告》显示,2022全年上海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22家、众创空间25家,全市现有各类科技创新创业载体600余家。全市纳入双创载体培育体系的载体达418家,经营面积超365万平方米,孵化服务企业近3万家,吸引各类创新创业人才近13万人,累计毕业企业近5000家,累计上市企业近200家。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责任编辑:73
原标题:近三年上海人才保有量全国占比第一,青年人如何引领未来产业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