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社保“第六险”:南通长护险七年试点 守护失能人群体面余生
2023年03月31日 15:09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46岁的袁国伟本该有不一样的人生。

  身为退役军人的他原本在一家保险公司任职,事业蒸蒸日上。可在两年前,袁国伟因操劳过度突发脑溢血,当母亲回到家中紧急呼叫送医时,已然错过了黄金抢救时间。经过手术,袁国伟捡回了一条命,可从此落下了右侧偏瘫的病根。

  照顾袁国伟的重任落在了年逾七旬的老两口身上。老人们听信偏方谣传,花掉家里不少积蓄,袁国伟的病情却不见好转;洗澡、翻身等生活照料更是艰巨。

  约半年前,家里迎来了一批“新客人”,袁国伟的生活有了改观。那时,江苏省南通市照护保险服务中心派遣专家上门,将袁国伟评定为中度失能人员。而后,袁国伟开始享受长期护理险待遇,他选择了安康、宁康两项居家上门服务套餐,包含洗浴、压疮护理、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肢体按摩/推拿等内容,订单被下派至南通亲仁照护服务有限公司。

  所谓长期护理险,又称为社保“第六险”,是指对个体由于年老、疾病或伤残导致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在家中或疗养院治病医疗由专人陪护所产生的费用进行支付的保险

  当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进袁国伟的家中,两位护理员正在合力帮助他进行全身的康复训练。亲仁公司负责人王烨告诉记者,这样的康复训练一周要进行两次,通过努力,袁国伟逐渐能在人搀扶下小步行走。

  “两位的按摩水平比医院的护工还要好,理发、洗澡、擦身,什么活都干。他们的到来也让家里多了几分生气,让我父母不再那么难过。”袁国伟对护理员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袁国伟是南通市9万余名享受长护险待遇人群中的一员。但像他如此年轻的尚在少数,更多的是失能失智老年群体。作为全国最“老”的城市之一,南通市更早就体会到“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切身之痛。2016年1月1日起,南通市在市区范围内试行长护险。也正是在这一年,南通市成为全国首批长护险制度15个试点城市之一。

  南通市医疗保障研究会会长、南通市医保局原副局长顾忠贤见证了长护险“南通模式”从无到有、茁壮成长的历程。他告诉记者,7年来,南通市的长护险制度已覆盖全市730万名基本医保参保人员,逐步形成机构照护、居家服务、照护补助、辅具支持、预防管控“五位一体”的制度体系,进而带动社会资本踊跃投资养老服务产业,吸纳大量人员投身护理岗位。

  放眼全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于2022年8月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已超过4000万,2050年将达到1亿人左右,长期照护需求巨大。

  从2016年起国家启动长护险制度试点开始,截至目前,两批试点共纳入49个城市、覆盖近1.5亿人,累计有超过180万人享受待遇,但在筹资渠道、待遇保障、服务队伍建设等方面仍有不少问题待解。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长护险制度成为不少代表委员的衷心期盼。

  2023年初召开的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强调,今年将推进扩大长护险制度试点。探索建立有效的独立筹资机制和监管机制,健全失能等级评估标准体系,引导护理服务市场规范发展。

  何以实现独立险种

  时针拨回到2014年,彼时的南通市已经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南通市委、市政府开始酝酿长护险的实施方案。

  据顾忠贤介绍,有两条思路贯穿于南通市探索长护险的历程之中。第一,长护险需要按照社会保险制度“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的原则,作为独立险种来设计。实施过程中可以借助但不能完全附着于基本医疗保险;第二,长护险基金主要用于购买针对失能人员生活照料的第三方服务,少部分兼顾其医疗护理需求。

  从筹资渠道来看,南通市明确建立“个人+财政补助+医保基金划拨+社会捐助”的多元动态筹资机制。政策制定之初,筹资标准为每人每年100元,其中个人缴纳30元,医保统筹基金筹集30元,政府补助40元。个人缴费部分与基本医保缴费联动,职工医保参保人由个人医保账户中划转;居民医保参保人则与居民医保费同时缴纳。

  “既然要实现广覆盖,那长护险就应当将老、中、青三代人,以及城镇职工、城乡居民两大基本医保险种参保群体全部涵盖进来。为什么将未成年人也纳入其中?一是因为各年龄段都面临失能风险,一旦儿童失能,家庭照顾起来就是一辈子的事,理应纳入保障范围。当然,非老年人失能的比例相对较低,因此政府对未成年参保人予以全额补贴。其次,将未成年人纳入可以降低人均筹资标准,有利于制度在初期平稳建设运行。”顾忠贤解释称。

  在2023年,南通市对长护险筹资标准及筹集方式进行了微调。其中个人缴费部分不变;医保统筹基金筹集部分,由原先的定额划转改为分险种定比划转,职工医保划转比例为3%,居民医保则为1.5%;财政对职工医保参保人不再补助,对居民医保参保人仍按每人每年4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

  在南通市医保局负责人看来,由定额划转改为定比划转将为长护险基金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长护险基金逐渐实现财政“断奶”,也意味着长护险制度朝独立险种的目标更进一步。

  在经办监管方面,南通市以招投标的方式遴选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经办服务,成立照护保险服务中心作为第三方经办机构,具体承办申请受理、上门评估、待遇给付、服务监督等一系列事项。

  医保部门则抽身幕后,专注政策研究与指导监管,对“事前、事中、事后”每个环节绘制经办业务流程图,并排查出10多个业务重点环节的主要风险点加以防控。先后出台了照护保险实施细则、定点照护机构协议管理办法、居家上门照护服务意见、第三方业务经办流程、照护服务公司准入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同时加强对基金筹集、评定复审、费用支付等环节的监督管理,防范骗保行为,确保基金安全。

  南通市医保局负责人表示,长护险与医疗保险的经办监管难度有显著差异。医疗保险的使用场景是参保人到定点医药机构就医购药,由于定点医药机构的发展历程较长,且受到卫生健康、药监等部门的共同管理,相对而言,医疗保险的监管难度不大。长护险则不尽然,它的使用场景主要是定点照护机构为参保人提供长期护理服务,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居家上门服务。一来失能的参保人分散在千家万户,况且在养老产业起步初期,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服务尚不规范,单纯依靠医保部门监管力不从心。而商业保险公司在经办经验、人员配置、系统建设等方面拥有优势,因此采取购买第三方服务经办与政府部门监督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更加稳妥。

  探索居家服务,政策“四两拨千斤”

  待遇保障是参保人最为关切的环节。符合怎样条件才可以享受待遇?这就涉及到失能评定。同国内大部分长护险试点城市一样,南通市在建制初期采用巴氏量表作为评定依据,根据进食、洗澡、大小便控制等不同指标进行打分,分数越低失能程度越高,40分以下即被判定为重度失能,若参保人已经过不少于6个月的治疗仍未恢复,则可享受长护险待遇。

  南通市照护保险第一服务中心负责人钟珹介绍称,参保人及其家属可以向服务中心提出申请,服务中心也与残联、社区等单位联动,主动发现潜在的待遇适用人群。2020年起,服务中心还探索设立了社区照护经理制度,配备专人下沉至各街道、乡镇,负责政策宣传咨询等业务。起初,评定工作由市医保中心专家库完成,在2020年则引入社会第三方专业评定机构共同参与评定,服务中心以专家组抽查的形式对评定结果加以监督。

  随着制度逐渐成熟,2017年,南通市将中度失能人员(巴氏量表评估得分在40至60分之间)纳入保障范围;2018年又根据MMSE评定量表对参保人智能精神状态开展评估,并将重度失智人员纳入保障范围。

  当年在思考待遇支付的具体形式时,顾忠贤意识到失能家庭缺的不光是钱,更关键是服务。面对居家照护这一主流需求,制度设计应当予以倾斜。因此发放给重度失能人员家庭的补助金敲定在每天15元(中度失能为8元/天)这一标准,多年来始终未变,购买居家上门服务成为了长护险基金支付的主要路径。

  南通市医保局负责人坦言,在起步阶段,南通当地的养老产业尚不发达,只得先行依赖定点护理院探索居家服务。但很快,政策的撬动效应有了起色。2017年,首批居家照护服务企业被纳入长护险定点范围,抚理南通照护服务有限公司是其中的第一家。

  抚理公司总经理仲美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有了好的政策,企业可以心无旁骛地专注照护服务队伍建设与照护服务质量提升。“照护服务并非人人皆可胜任。从业人员需要具备爱心、耐心,且要经过标准化的培训与考核方可上岗。如果没有合理的定价,很难吸引到相应人才。可幸的是,南通市制定的政策为企业发展留出了充分空间。”

  2019年,南通市将长护险试点范围由市区扩展到全市各县(市)区。抚理公司也迅速地将服务触角由城市向农村延伸。在农村地区从事照护服务的人员能拿到每月5000元左右的薪资(扣除社保后),吸纳了不少“4050”人员就业,也破解了农村地区专业照护服务能力薄弱的难题。

  仲美娟说,抚理公司特别注重提升员工的职业价值和归属感。员工的称谓不叫护理员,而是管家,希望员工能融入每一个上门照护的家庭,像对待亲人一样为失能人群服务。员工的职业发展路径清晰,如具备4级养老护理员资质,且工作满2年以上的全职优秀员工可获评高级照护管家。

  政策护航下,南通市的养老产业迎来了飞速发展。7年来,南通市照护机构扩大到9类,新增350家,投资总额超过30亿元,从业人员达到1.2万人。

  在社会化专业服务之外,南通市还打通义工参与照护服务渠道。义工将提供包括读书读报、消遣聊天、心理安慰等喘息服务,以及清理个人卫生等有利于失能人员身心健康的服务。义工服务时长按照每服务1小时记10分的方式进行积分,积分终身有效,可由直系亲属继承,可兑现照护保险的相应待遇,以此作为服务激励。

  保障范围不断在拓展。居家上门服务套餐从2016年的两个安康系列,发展为如今的5个系列14个套餐,包含洗头洗澡、进食排泄、口腔清理、泡脚按摩、褥疮护理等33种项目。服务人员2人一组,每周上门2次,服务时长在1至1.5小时左右。基金为此支付每月1100元的费用;个人自付每次5元,从家庭照护补助金中扣除。

  2018年,南通市将辅助器具纳入基金支付范畴。在华录健康养老服务南通有限公司,记者见到了帮助残疾亲属购买尿不湿的陈志文。陈志文说,长护险政策在南通已是家喻户晓。个人每月可购买5包尿不湿,质量有保证、价格也实惠,一共只要掏45元钱。

  采访期间,前来咨询辅具租买事宜的市民络绎不绝。华录公司负责人张玲向记者介绍,目前有6类产品可供租赁,15类产品可供购买,其中家用照护床、轮椅以及尿不湿最受青睐。中度和重度失能失智人员分别有6000元和8000元的年度限额,在限额之内,长护险基金和个人按8∶2的比例支付。

  张玲表示,部分辅具造价高昂,且失能人员使用时间短,如果购买对于家庭而言负担较重,而租赁服务恰好可以满足群众需求,如家用照护床一天的个人自费租金仅为3.75元。结束租赁后,辅具将退回至华录公司的洗消中心进行清洁消毒,从而实现循环利用。

  2019年,制度进一步探索向预防延伸。通过失能失智预防知识普及、风险人群筛选,以及针对性的干预,延缓老年群体失能失智的发生。照护保险服务中心按月向服务机构支付干预服务费用,费用标准为每人每次100元。

  “我们做过测算,拿出1块钱用于预防,可以减少长护险基金7块钱的支出。实际上这不光是一笔经济账,如果老人晚1天失能,家庭就少1天受累。”顾忠贤说。

  构筑失能失智老人“新家”

  在居家服务之外,也有相当部分的失能失智人群选择入住机构接受照护,二者的保障额度均在每年25000元左右。

  若参保人入住护理机构,根据失能失智程度,可以按床日获得每人每天40元到70元不等的长护险基金补贴。银城康养南通分公司总经理常蓓蓓告诉记者,银城护理院是一家医养结合机构,目前有192位老年人入住,其中享受长护险待遇的约占55%。同时,护理院还是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医联体成员单位,入住老人看病就医能够得到充分的便利。

  常蓓蓓介绍称,若将床位费、护理费、餐费等计算在内,失能失智人员入住护理院的费用在每月4000元至6000元这一区间。南通市当地职工退休金约为3000元,加上长护险的待遇支付,基本可以覆盖入住费用,切实减轻了部分家庭的经济负担。

  走进半失能人员护理区,一块工作板赫然映入眼帘,上面详细记录着入住这一区域的57位老人每日需要进行的治疗与护理服务,涵盖心电监护、血糖血压监测、胃管护理、胰岛素注射、膀胱冲洗等内容。护士长陈燕秋说,有不少老人是从医疗机构迁入护理院,旨在寻求术后专业的康复护理。

  来到失智人员护理区,80岁的林秋香老人正在漫无目的地在走廊上穿梭,和她打招呼不见反应,嘴边还挂着一根刚吃过的面条。陈燕秋说,老人本是一位声名远播的妇产科医生,自患上阿尔茨海默症后入住护理院。原先老人习惯把腰弯成90度快步行走,一次跌倒意外惊出了护理团队一身冷汗,经过全面检查发现并无大碍,反倒是老人把背直了起来。

  “相较失能人员而言,失智人员的护理难度来得更大。他们往往作息颠倒、情绪暴躁,且行为不受控,照护服务很难在家庭环境中开展,在长护险的支持下,到机构里来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常蓓蓓说。

  护理员徐美娟向记者展示了她手臂上的伤痕。她笑着说,这是自己护理失智老人的“军功章”。在徐美娟看来,失智老人表现出的攻击性并非针对她个人,只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更需要护理员给予呵护。

  在银城护理院的护理团队中,不乏陈燕秋和徐美娟这样的“90后”,也有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

  25岁的护理员沈浩宇告诉记者,养老行业需要更多年轻血液注入,老人和年轻人呆在一起也会更加开心。先前在银城护理院实习期结束后,沈浩宇曾打算离开。当他向照护过的20余位老人依次道别时,老人们竟无一例外掉下了眼泪。自诩理性的沈浩宇感到无比难过,自此坚定了深耕行业的决心。

  目前,南通市开设护理专业的技校有5所,在校生近千人。近3年,全市累计培训养老护理员1.5万人次,岗前培训率达到100%。南通市《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力争到“十四五”末,从事各类养老护理服务的专业人员不少于1.5万人,其中通过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不少于1万人;全市累计培训养老护理员2万人次、专兼职老年社会工作者1000人,所有养老机构负责人轮训2遍。

  社保“第六险”尚待结果

  南通市7年来的探索实践,正是我国长护险制度建设历程的缩影。目前,参与试点49城各出实招,为解决失能人群照护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仍然有多个问题待解。

  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朱铭来长期专注于长护险领域研究,他认同长护险应作为社保“第六险”单独建制的观点。“养老保险的给付是以法定退休年龄为依据,无论参保人身体状况如何,到了年纪就可以享受待遇;医疗保险聚焦于解决看病就医问题,而长护险则侧重于保障失能失智人群生活照料方面的内容。三者之间有一定区隔。”

  独立的筹资机制是决定长护险单独建制的关键。在试点过程中,有的城市长护险基金完全来自于医保基金结余划拨,更多的城市则如南通市一般探索多元筹资机制,但普遍来看,政府、单位和个人的筹资责任尚不明朗,过度依赖基本医疗保险的情况是为主流。

  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省政协副主席、农工党吉林省委会主委秦海涛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农工党界别协商会议期间作了题为《健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夯实健康消费基石》的发言,他主要为完善长护险筹资机制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探索建立个人按不同年龄段的分档费率缴费机制。

  二是明确缴费方式和单独筹资的适用条件。长护险单独筹资是方向,但考虑到目前用人单位和个人的社保缴费成本,在实施过程中不宜操之过急。

  三是建立健全政府对长护险的长效补助、资助机制。试点地区政府对参加长护险的城乡居民给予适当补助,对参保困难群众长护险个人缴费部分,可以比照医疗救助资助范围给予适当资助。同时,也要鼓励地方探索福彩公益金、老年人护理补贴、残疾人相关补贴参与长护险筹资的可行机制。

  四是统一长护险基金管理,相关渠道筹集的资金全部纳入长护险基金池统一管理,解决分账管理带来的弊端,增强基金共济和抗风险能力。

  在牵涉待遇保障的前置环节,失能评定也有待优化。2021年7月,国家医保局办公室、民政部办公厅联合印发《长期护理失能等级评估标准(试行)》,失能等级评估自此有了全国“一把尺”。但也有试点城市反馈,“国标”中对失智方面的评估比重过低,导致失智人员只有在发展至一定失能程度后才可被认定为待遇享受人群。为此南通市采取“老人老等级老待遇、新人新等级新待遇”的原则明确待遇衔接过渡办法。

  在待遇保障维度,朱铭来十分赞赏南通市把基金投向服务供给方的做法。他表示,长护险制度实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失能失智人员有尊严地度过余生,因此护理服务方面的支持尤为重要。部分试点城市在起步阶段出于专业护理人才队伍的匮乏,把大量的基金支付给家庭而非培育护理服务市场,往后找补的难度就很大了。

  某试点城市长护险参保人家属告诉记者,长护险购买的居家上门服务难以完全满足失能失智人员的需求,她更希望有白夜轮班的服务人员与之携手完成照护任务。其家庭经济支付能力尚可,但在当地很难找到专业的照护公司和照护人员。

  顾忠贤对此表示,长护险的定位在于保基本,但是可以通过制度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催生拉动护理服务市场的繁荣,进而满足群众多层次的需求。如抚理公司等企业在院后居家康护服务、商保市场等方面已有建树,这是一个用时间换空间的过程。

  可以看出,影响待遇保障的关键因素在于养老护理服务队伍建设。秦海涛为此建议,加强养老护理员和医疗护理员培训,符合条件的给予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引导高校优化专业设置,加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力度。完善相应保障激励机制,提高养老护理服务人员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

  在经办监管方面,朱铭来认为应当继续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商业保险公司提供经办服务。商业保险公司并非简单的长护险基金“二传手”角色,应当配合医保部门落实基金支付、服务监管、满意度评价、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基于辖区内人员支付能力及需求的调查,开发出配套的补充性商保产品。

  朱铭来指出,失能失智人员保障是促进健康老龄化的兜底一环。长护险政策归口于医保部门制定,但在实践过程中涉及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照护公司、商业保险公司等多方主体,需要医保、民政、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部门形成人、财、物合力,从制度层面为长护险运行保驾护航。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33
原标题:破冰社保“第六险”:南通长护险七年试点,守护失能人群体面余生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