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可转债发行升温 转股新模式待探索
2023年03月18日 02:52
作者: 王柯瑾
来源: 中国经营网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近期,拟发行可转债银行数量持续增加。民生银行长沙银行厦门银行瑞丰银行分别发布公告称,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申请获得上交所受理。

  目前,市场存续银行可转债共有19只,其中股份行转债4只,其余为城商行和农商行转债。从转股情况看,银行可转债转股率整体偏低,且不同银行间转股率呈现分化情况。

  银行可转债转股情况一直备受业界关注。3月13日,光大银行公告显示,董事会同意该行向银保监会申请核准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华融”)作为该行主要股东的资格。而中国华融近日增持该行可转债4287万张,占光大转债发行总量的14.29%。截至3月9日,中国华融累计持有光大转债占光大转债发行总量的 40.56%。

  业内分析认为,光大转债或实现银行转股新模式。对光大银行而言,在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同时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对未来业务发展形成有力支撑。

  转股率备受关注

  所谓可转债,是在一定期间内依据约定条件可转换成股票的公司债券。如果持有人看好发债公司股票增值潜力,在宽限期之后可行使转换权,按照预定转换价格将债券转换成为股票;如果债券持有人不想转换,则可以继续持有债券,直到偿还期满时收取本金和利息,或者在流通市场出售变现。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目前市场存续的19只银行可转债中整体转股率比较低,14家银行可转债未转股比例为100%或接近100%。

  “部分银行股价持续调整,转股溢价率居高不下。”一位股份行研究人士告诉记者。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表示:“只有发债主体的二级市场股价在一个时期内平均价格高于转股价时,转股抛售才能赚到收益,因此转股溢价是投资者考虑的重要因素,在股价低迷的情况下,银行的转股率会明显偏低。”

  “但随着股市回暖,正股估值修复,银行可转债转股率有望提升。”前述股份行研究人士认为。

  近日,银行可转债迎来最新动态。2017年3月,光大银行发行了300亿元可转债,于今年3月17日正式摘牌。而3月9日,中国华融就增持了光大转债4287万张,占光大转债发行总量的14.29%。

  中国华融在港交所发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作出决议,同意将截至2023年3月13日持有的光大转债申请实施转股,将按程序报监管部门核准审批。同日,光大银行亦公告表示,董事会同意该行向银保监会申请核准中国华融作为主要股东的资格。

  “中国华融实施转股,有助于光大银行补充核心资本,提升抗风险和信贷业务扩张能力,同时中国华融一跃成为该行大股东,也有助于优化银行股东结构等。”前述股份行研究人士认为。

  付建表示:“中国华融连续溢价入股光大银行,可以避免二级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额外支出,转股完成后,中国华融将进入光大银行前十大股东行列。中国华融之所以溢价入股光大银行,一方面是看好光大银行未来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是可以增加利润空间。对于光大银行来说,可以减轻到期清偿债务的压力,还可以填充新一轮的核心一级资本。”

  多只银行转债蓄势待发

  2022年银行可转债发行规模降幅明显,全年共有齐鲁转债、常银转债、重银转债、成银转债4只银行转债发行,尽管转债数量较2021年没有明显变化,但发行规模仅为350亿元,同比下降68.18%。

  今年以来,民生银行长沙银行厦门银行瑞丰银行分别发布拟发行可转债的公告。根据披露,民生银行拟发行不超过500亿元,长沙银行拟发行不超过110亿元,厦门银行瑞丰银行拟发行均为不超过50亿元。

  中泰证券研究认为,目前,民生银行、长沙银行、厦门银行、瑞丰银行等均已披露可转债发行计划。在国内宽信用环境下,部分银行补充资本需求大。出于防范风险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考量,后续银行转债发行上市规模值得关注。

  中泰证券研报分析称,2022年受有效信贷需求下降、LPR多次下调等因素的影响,银行贷款收益率呈下降趋势。银行负债端竞争较激烈,存款利率下调幅度不及资产端收益率下降幅度,留存收益补充核心资本能力下降。银行发行可转债较为灵活,融资成本较低,是目前上市银行重要的融资方式。

  通常银行补充资本金渠道包括利润留存、优先股、定增、增发、IPO、可转债、永续债、二级资本债等,但可转债的优势明显。前述股份行研究人士表示:“可转债由于具有转股特点,使其可以相对较低成本发行,通常情况下采取溢价发行;发行不需要进行信用评级,发行审核流程相对简单;期限较为灵活;在触发相应条款有利条件下可以强制转股;相对于增发方式,银行发行可转债对股本稀释较缓等。”

  综合看来,银行资产规模扩张速度相对较快,资本消耗强度相对较大,因此发行可转债的诉求较强,加之银行可转债发行利率较低,其既具有债券属性,也可根据银行良好的经营进行转股,一举两得,因此受到不少上市银行的青睐。

  近几年,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实体经济增速整体放缓,银行股价持续低迷。2023年,在经济复苏背景下,企业经营环境向好,信贷需求有望自然回升,银行息差压力有望降低,贷款结构或有所改善,银行经营环境向好,基本面预计维持稳健。市场普遍认为,银行股估值修复有望回升,对银行转债形成利好。

  “随着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回暖及继续加大不良资产处置等,部分银行资本补充压力有所上升。同时,资本市场情绪回暖,也有助于提升可转债投资吸引力。”前述股份行研究人士表示。

  该股份行研究人士认为,银行可转债转股率也或将迎来提升。“由于部分银行业务发展受资本约束仍明显,银行通过可转债等资本工具补充资本需求仍旺盛;而随着银行估值修复行情展开,银行可转债投资吸引力将有所增强,转股率也有望提升。”

  那么,对于投资者而言,投资银行可转债应关注哪些问题?付建认为:“投资者首先要考虑的是转股溢价,从历史行情看,可转债收益与股价呈正相关,当股价处于上涨趋势时,转债入股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如果经济下滑,风险可能会超过预期,投资者应当谨慎处理。”

  “可转债兼顾股债特性,投资者需要避免投机炒作,同时,投资者需要留意可转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以及可转债相关强赎、回售等条款。”前述股份行研究人士提示称。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责任编辑:43
原标题:银行可转债发行升温 转股新模式待探索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