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锂市场“再平衡”:电碳实质性跌破30万元 锂盐厂“拼成本”
2023年03月15日 00:01
作者:董鹏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3人评论
4
12
东方财富APP
Scan me!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Scan me!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炒股第一步,先开个股票账户

  整个市场,都在寻找新的价格和供需的平衡点。

  近期,碳酸锂市场正以每天5000元到1万元左右的幅度回落。截至3月14日,来自富宝锂电、上海有色网和百川盈孚等多家平台数据显示,电池级碳酸锂市场均价已经逼近30万元/吨,普遍保持在32.9-33.5万元/吨。

  “目前市场报价比较混乱,工碳今天应该到25万元左右,电碳散单成交价格在27到29万元之间,市场机构统计的均价本身存在一定滞后性。”富宝锂电锂行业分析师陈洋洋介绍称,比如昨日成交的一笔回收料工碳价格,便已经降25.8万元/吨。

  究其原因,还在于不见明显好转的需求端,“买涨不买跌”心理和持续的价格回落,又抑制了下游企业原料备货的意愿和力度,只是保持刚需、小批量的采购。

  对此,也有投资者在昨日召开的盛新锂能(002240.SZ)业绩说明会上提问,“近期锂盐价格下跌,公司一季度业绩影响如何?”

  需要指出的是,相比产销量的变化,带动锂矿股业绩放量的核心驱动力是产品价格上涨。若从该角度来看,目前正处于考验其盈利同比增长的一个临界点。

  从上海有色网价格数据来观察,2022年一季度电碳市场均价为42.2万元/吨,2023年初至3月13日均价为43.9万元/吨,十分接近上年同期水平。

  若接下来锂价无法止跌,势必会带动今年一季度均价、利润率的再次走低,进而增加相关上市公司盈利保持增长的难度。

  即便按照锂辉石5000美元/吨的到岸价计算,其生产成本超过30万元,行业内部已经出现成本局部倒挂的情况。

  接下来,锂盐厂也将正式步入“成本比拼”的新阶段,扛不住锂价下跌的企业将率先出局。

  产业链等待“消费者买单”

  “下行阶段,任何更低的价格都可能出现。”陈洋洋称。

  综合各方价格数据,由于市场供需由此前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下游的议价能力开始有所增加。

  据陈洋洋介绍,比如现在的电碳价格是29万元/吨,从签订合同到运输到厂还需要两三天时间,这期间就有可能会跌到27万元,“所以买方会提前将这部分跌价风险计算在内,所以实际成交价格比市场价格更低。”

  正因于此,在上述报价机构统计的电碳市场均价保持在32万元以上的情况下,富宝锂电13日便已经指出,“采购价格持续在压低,最低可见材料厂30万元/吨的心理采购价。”

  同时,锂盐每天保持可观幅度的下跌,下游企业也不敢大量拿货,以刚需采购为主,又进一步减少了市场上买盘的力量。

  “下游企业基本上是用多少买多少,不存在备货,比如铁锂厂采购1车货(30吨)就已经算是多的了,整体采购节奏很慢。”陈洋洋介绍称,部分企业是马上断料了,货才会运到厂里,现在生产更多是为了维护客户关系。

  上海有色网钴锂事业部分析师冯棣生也指出,现阶段下游备货非常谨慎,原料库存至多准备一个星期,同时客供订单比例增加的情况十分普遍。

  所谓客供订单,是指由电芯厂采购原料交由材料厂加工,如铁锂企业只需承担磷酸铁的价格波动,而无需承担近期锂盐价格的大幅下跌风险,其利润主要来自于代加工的费用。

  另一边,对锂盐价格的悲观预期,还反映在了现阶段唯一可参考的远期合约上。

  3月14日,隶属于无锡不锈钢电子交易中心旗下的常州中联金,其上线的碳酸锂2304远期合约收盘已跌破24.8万元/吨。

  对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业内了解到,该平台交割品以上海中锂、邦普循环等回收料产品为主,整体价格也要低于矿石料产品,同时其价格受到市场情绪影响较大,至今4月到7月的合约价格尚未形成远期价格曲线,整体价格基本保持一致。

  只是,由于碳酸锂期货的缺失,上述远期合约价格走势则成为了反映市场预期的主要参考。

  虽然部分卖方研究员近期仍在测算海外矿上的供给增量,并得出了年内产能释放不及预期的结论,但是综合上述情况和业内关注方向来看,左右锂盐短期变动的焦点却主要集中在需求端。

  “导致锂价持续回落的主要因素,就是供需不匹配。”冯棣生指出,去年底国补最后阶段,使得部分需求提前释放,此后部分月份汽车经销商库存指数大幅增加,加上春节因素,产业链整体库存保持高位,虽然2月份销售有所回升,但是幅度较为有限。

  相比之下,锂盐生产并未明显减少,包括江西宜春环保督察事件也未对锂盐冶炼端产生明显影响,行业整体开工率继续保持在80%以上的高水平。

  在他看来,接下来需要重点关注终端汽车的销售恢复情况,“需求恢复起来,也需要一到两个月的库存消耗期,这是一个缓慢爬升的过程。”

  不难看出,决定锂盐价格能否止跌的关键,还是看终端市场的消费表现。

  对于上述现状,近期业内流传的一个段子便形容得十分到位,“磷酸铁在等铁锂厂给单,铁锂厂在等电池厂给单,电池厂在等车厂给单,车厂在降价等消费者买单。”

  相当于,整个产业链都在看消费者的脸色行事。

  从集体盈利转向到“成本比拼”

  产业链在等待消费数据的恢复,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却已深套在了新能源股票上。

  11月13日,盛新锂能召开业绩说明会。会上,碳酸锂和公司股票的持续下跌,成为了诸多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业绩翻倍,为什么股价下跌这么严重,请问你们怎么做到的?”、“请问董事长对现在公司的股价怎么看?客观的说是否合理?”、“近期锂盐价格下跌,公司一季度业绩影响如何?”……

  面对上述诘问,上市公司只是表示要练好内功、努力提高盈利能力,而没有给出正面、直接答复。

  事实上,如果从2022年高点算起,锂矿股确实已经出现了非常可观的跌幅。如果买在高位,个别投资者被套40%也属正常。

  2022年7月8日,锂矿指数创历史新高。

  以上述日期作为起点,统计至今市场表现结果为,19只成分股无一取得正收益,区间平均跌幅为36.93%,9只个股跌幅超过40%。

  其中,盛新锂能跌幅达47%,位列跌幅榜第三名。这也就不难理解,业绩说明会上为啥投资者会颇有微词了。

  只是,参照其他周期股“股价提前周期品半年时间见顶”的历史表现来看,上述锂矿股的走势又非常正常。

  其背后逻辑链条为,周期品(主营产品)价格下跌—上市公司利润率降低—每股收益降低—估值水平上升,投资性价比降低。

  而结合上述锂盐市场近期表现来看,目前就处于一个后续盈利能否实现同比增长的“临界点”上。

  要知道,从2020年下半年算起,拉动相关上市公司盈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就是碳酸锂、氢氧化锂等产品价格的上行。

  继续以盛新锂能为例,该公司2020-2022年期间,锂盐毛利率分布为-9.39%、47.48%和60.07%,对应公司当期净利润为8.5亿元、43.5亿元和55.52亿元。

  相比之下,产销量、单位成本、原料类型和自给率等都是次要因素,不及产品价格上涨的一项拉动效果。

  从这一角度上看,2022年一季度上海有色网的电池级碳酸锂均价为42.2万元/吨,如果今年同期均价持平或者低于42万元,在不考虑个别新增产能释放的情况下,相关上市公司业绩就很难保持同比增长。

  而截至3月13日,受到需求低迷、刚需采购等多重因素影响,上述均价已经回落至不足44万元。接下来,如果碳酸锂跌势不止,也会进一步拉低市场成交均价,以及锂盐类上市公司的销售价格和利润率。

  相比之下,缺少自有矿、依靠长协进口原料的锂盐企业,利润率会受到更为明显的冲击。

  如果按照5000美元/吨的到岸价计算,加上辅料、燃料等成本后,碳酸锂目前生产成本已经高于前述报价机构所给出的实际成交价,行业内部开始出现局面成本倒挂情况。

  对此也有华东锂盐行业人士指出,“部分锂盐厂已经出现阶段性亏损,如果范围进一步扩大可能会引发主动减产,不可能越亏损越生产。”

  当然,具体公司需要具体分析,就比如成本水平最低的盐湖股份藏格矿业,即便碳酸锂重新跌到2020年上半年的4万元,仍然有利可图。

  从上述角度来看,随着锂盐价格的快速杀跌,行业内部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将出现明显分化,最快将会在接下来披露的一季报中有所体现。

  整个行业,也将从集体盈利转向到“成本比拼”的新阶段。

  全新妙想投研助理,立即体验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责任编辑:3
原标题:碳酸锂市场“再平衡”:电碳实质性跌破30万元,锂盐厂“拼成本”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Scan me!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还可输入
清除
提交评论
郑重声明: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全部评论
最新 最热 最早
2023-03-20 14:50:41 来自 陕西
都没钱了,如何消费
置顶 删除 举报 评论 点赞
2023-03-20 13:26:38 来自 广西
国外市场碳酸锂价格坚挺。国内市场生意社网站报价,从囯外进口的电池级高纯度碳酸锂,3月17日报价仍然在55万元/吨。国外市场价不会低于40万元/吨(折合人民币),《如果国内压价,就可以将碳酸锂,氢氧化锂出口给国外客户,一线锂矿企业都是民企,经营灵活,出口赚美元利润一点不会少。根本就不会按照国内超低价供货给国内电池企业,这点很肯定》,出囗利润更丰厚,正如赣锋锂业,天齐锂业,天华超净现在就这样做,这就是...[展开]
置顶 删除 举报 评论 1
2023-03-15 06:31:19 来自 上海
价格底了不买,等涨到50万又哇啦哇啦叫价格高。
置顶 删除 举报 评论 1
热点推荐
中国与越南签署产供链合作谅解备忘录
央视新闻客户端
114 人评论 2025-04-16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
搜索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