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丽红:豆粕保持偏强格局
2022年02月24日 10:14
作者:石丽红
来源:期货日报
东方财富APP
Scan me!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Scan me!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K图 mm_0

  在东方财富看资讯行情,选东方财富证券一站式开户交易>>

  在植物油的强势表现下,过去较长一段时间,豆粕价格一直被油粕比压制。不过,随着年初南美大豆出现远超预期的减产情况,豆粕价格开始上涨,油粕比也出现明显松动。市场预计,2021/2022年度南美大豆减产幅度超过2000万吨,这将颠覆性改变全球大豆的供应格局,CBOT大豆及南美大豆升贴水有望在偏紧供应格局下保持强势。在国内远月合约大豆采购缺口较大且大豆盘面榨利较差的背景下,大豆进口成本增加势必会向下游转嫁,从而支撑包括豆粕在内的压榨产品价格强势,所以说豆粕价格的强势格局仍未结束。

  全球对美豆的依赖性增强

  在经历去年12月至今年1月关键生长期的持续干热后,目前市场主流机构将2021/2022年度巴西大豆产量看至1.25亿—1.3亿吨(去年为1.39亿吨),将阿根廷大豆产量看至4000万—4200万吨(去年为4620万吨),将巴拉圭大豆产量看至400万—500万吨(去年为990万吨)。粗略计算,2021/2022年度南美大豆同比减产超过2000万吨,全球大豆供需平衡表遭遇颠覆性改变。

  南美大豆大幅减产使得全球大豆供需平衡收紧,令全球对美豆的依赖性大幅增强,市场对美豆2022/2023年度新季产量的容错度也随之降低。笔者预计,未来几个月,美豆种植面积以及美豆种植期天气的题材,将使得美豆走势易涨难跌。本周,美国农业部农业展望论坛将给出美豆新季种植面积基线,紧接着是3月底的种植意向报告和6月底的种植面积报告。据测算,美豆9000万英亩以下的种植面积均将对应紧张的美豆供需平衡表。

  笔者从气象监测中发现,美国目前正经历着不同程度的干旱,或为后续美豆生长期的天气埋下隐患,5—8月的天气题材也将更容易被多头利用。进入第四季度,随着南美出口接近尾声,全球将面临美豆供应一家独大的局面,届时美豆价格将更难回落。因此,在大豆进口成本显著抬升的背景下,包括豆粕在内的豆系品种将维持强势格局。

  我国进口大豆成本抬升

  随着CBOT大豆站稳1500美分/蒲式耳,并向1600美分/蒲式耳发起冲击,南美大豆升贴水报价也不断向北美看齐,这使得我国大豆进口成本出现显著抬升,目前最便宜的巴西3月船期大豆所对应的豆粕保本价都已升至3850元/吨,豆粕价格重心被显著提升。

  近期,豆粕价格更是在对近月供应的担忧中被推向了新高度,短短几天时间,豆粕03合约和05合约价差从不足200元/吨快速拉涨至430元/吨的超高水平,并对豆粕05合约单边上涨形成了较强带动。根据调研得知,国内2—3月大豆月均到港量或不足600万吨,部分油厂出现大豆接不上的情况,叠加大豆压榨利润不佳,这些油厂因此计划了较长时间的停机。调查显示,全国共有9个地区31家油厂2—3月存在长期停机计划。其中,山东地区计划停机油厂最多,共有6家油厂停机;华东、广东、福建地区油厂停机时间较长,基本停机30天。在当前豆粕库存处于不足40万吨同期低位的情况下,这些油厂较长时间的停机计划加剧了市场对近月豆粕供应的担忧,进一步支撑豆粕的偏强表现。

  综上所述,虽然短期南美减产题材接近尾声,但随着未来几个月市场针对美豆种植面积及天气的题材展开,预计美豆走势易涨难跌,而南北美大豆的升贴水报价也有望在紧张的库存和农户的惜售中保持强势。在大豆采购缺口较大的情况下,国内压榨企业将承担大幅增长的大豆采购成本,大豆进口成本增加也必将向下游转嫁,支撑包括豆粕在内的压榨产品价格。因此,未来几个月豆粕05合约和09合约建议以回调买入操作为主。(作者单位:中信建投期货)

  想炒股,先开户!选东方财富证券,行情交易一个APP搞定>>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责任编辑:429
原标题:豆粕 保持偏强格局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Scan me!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
搜索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