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证券戴康今日表示,“2+1”因素驱动春季躁动行情。1)全球流动性紧缩的节奏缓和;2)信用扩张预期改善;3)短端利率较前期下一台阶。全球risk-on带动国内外风险偏好修复,将促使本轮春季形成“普涨”格局。近两周A股市场止跌回暖,外资、内资、个人多类型投资者轮流“登台唱戏”,分母端驱动下配置存在分歧,行业与主题“多点开花”。
戴康指出,社融存量增速在一季度见底的预期进一步增强,对“股市底”有一定的前瞻意义,历史上“社融底”领先“股市底”1-6个月不等。本周市场对12月社融数据的主要争议集中在结构,事实上过去三轮信用扩张的传导都有一个“从量到质”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A股对于宽信用的预期会渐进修复。
由于社融存量增速企稳回暖意味着政策“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见效,因此历史上存量社融的增速触底后、上证综指一般会滞后1-6个月见大底——除08年“四万亿”带动“市场底”率先见底之外,05年存量社融拐点领先市场底1个月,12年5月社融拐点领先市场底6个月,15年6月社融拐点领先市场底6个月。
市场对于12月社融数据的争议在于新增票据融资的占比较高而中长期企业贷款“发力不足”凸显“结构不够好”,戴康认为信用扩张的传导都有一个“从量到质”的过程,在05年、08年、12年几轮信用触底扩张时,企业融资环境改善往往先从短期融资渠道开始体现,随后向中长期融资传导。08年、12年、15年社融存量增速拐点前,由于政策驱动和银行经营偏好,企业的票据和短期贷款总是率先改善的,体现在当月绝对增量与占比先有提升,而随着社融增速见底企稳后,企业的融资需求和渠道步入正轨,中长期企业贷款的占比与绝对值才逐渐成为主导。事实上,当前票据融资量抬升也是银行风险偏好、政策驱动、企业预期三者的综合结果,与企业当前的短期融资需求匹配,所以对这一现象无需有太负面的理解,在信用扩张“由量到质”的过程中A股的风险偏好会渐次修复。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鼓掌 [鼓掌]](http://gbfek.dfcfw.com/face/emot_default_28x28/emot3.png)
![鼓掌 [鼓掌]](http://gbfek.dfcfw.com/face/emot_default_28x28/emot3.png)
![鼓掌 [鼓掌]](http://gbfek.dfcfw.com/face/emot_default_28x28/emot3.png)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