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A股市场上,“二八现象”贯穿行情始终,极大改变了原有的市场运行格局。
如果说年初时很多中小市值品种的确估值过高,存在较大回调空间的话,那么到了年底,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得到了改善。临近年底,在投资者对资金面仍然十分担忧的情况下,部分前期热门品种也出现大跌。我们认为,当前所出现的这种个股分化现象,虽然有其合理性,但也存在受到情绪等因素影响而出现被错杀的现象。一旦市场调整压力减小了,个股被错杀的现象就会被纠偏。周二,人们就注意到,一些最近屡屡被大幅杀跌的品种,走势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有序上涨,当天沪深两市形成了少见的上涨股票数量数倍于下跌股票数量的状况。受此影响,尽管还有一些大盘股表现不佳,但指数仍被推高了。当天沪指重返3300点之上,实际上也表明年底资金面紧张的局面基本告一段落了。因此,由于资金紧张原因而大跌的个股,股价理应有所修复。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后市会展开一轮新的上涨行情,抑或走出一波有一定力度的反弹呢?笔者对此持谨慎态度。原因很简单,目前的上涨更多属于超跌反弹,这从成交量上就可见端倪。周二沪深两市合计成交金额3645亿元,比前一天的3813亿元要少4%以上,这种量价背离的态势,表明市场的确有资金介入,但规模十分有限。我们认为,由于目前市场仍处于存量博弈的状态,后市不太可能有较大幅度的上涨,沪指基本上还会围绕3300点一线小幅整理。我们预计,A股将以这样一种不温不火的姿态,结束2017年全年的交易。
股市策略>>>
把握核心主线,坚定“以龙为首”
我们在《慢牛换芯,盈利牵牛》报告中指出,A股盈利能力复苏将贯穿2017年,同时盈利的变化将成为A股市场运行的主线。当前盈利能力复苏进入扁平化阶段,市场认为投资主线将转移到流动性层面,我们认为流动性层面变化仅是盈利变化的分支,市场核心主线仍然是盈利的变化。明年A股大概率面临的组合是:盈利能力将在上半年进入高点之后缓慢回落,同时利率水平高位震荡,市场整体估值也将随着盈利整体下行而下沉。在盈利能力进入修复末期,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提升及总资产周转率向上的龙头公司将继续引领A股,坚定“以龙为首”。
盈利主线、流动性分支,消费仍是主要配置方向
2016年熔断以来,伴随着盈利水平及利率水平同步抬升,A股市场整体估值逐渐提升。我们发现股票市场估值提升有两方面贡献,一方面是“漂亮50”的估值抬升推动,另一方面是盈利整体修复的结果。而我们认为A股全部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在2018年进入高点回落之后,整体A股估值水平将出现下沉,同时我们判断2018年利率水平将在高位震荡,十年期国债利率中枢将高于今年,叠加通胀水平逐渐上行,消费行业享受盈利向上的持续性和防御属性,将在A股市场进入弱势震荡格局后,具备较优的配置价值。因此,我们建议继续关注消费龙头。
风格切换概率较低
当前市场预期较为混乱,有认为风格将切换至成长股,也有认为行情扩散至细分龙头领域。我们认为,整体风格切换或切换效应,需具备盈利继续企稳及流动性水平放松两个条件。当前市场估值的锚仍然是大市值龙头的估值水平,当利率水平高居不下,“杀估值”的局面将不会改变。同时,市场关注中盘蓝筹的投资机会是基于估值及盈利的相对优势,但是从本轮新常态经济来看,只有大市值龙头估值并未享受2014年以来流动性大幅宽松下的估值抬升,从2012年低点以来,大市值龙头估值抬升幅度也小于其他板块,因此在流动性继续中性的情况下,我们认为扩散出现可能性低。
杠杆成为盈利能力分化的最大认知差,建议关注“杠杆转移”领域
市场已充分认知销售净利率和资产周转率对盈利能力的支撑,我们认为2018年应该关注高质量领域加杠杆。微观杠杆率=宏观杠杆率*资产收益率,我们认为宏观杠杆率保持相对平稳,需要通过结构性政策完成杠杆在金融机构、政府部门、居民部门、企业部门之间的转移,从而将资金有效配置在高质量发展领域来提升经济资产收益率水平。建议关注“降杠杆”主线:债转股(海德股份)、环保限产(海螺水泥)、国企改革(中航机电);“加杠杆”主线:人工智能(景嘉微)、虚拟现实(歌尔股份)、5G(中兴通讯)、半导体(华天科技)、光伏(隆基股份)、军民融合(合众思壮)
行业配置优选消费龙头与大金融,中长期关注制造升级
短期行业配置优选消费龙头、金融龙头(工商银行/中国平安)。横向与纵向估值比较下,大部分消费龙头估值仍处于合理水平;市占率提升逻辑未改,消费龙头或将持续享有估值溢价。关注消费细分领域龙头:食品饮料(安琪酵母)、汽车(上汽集团)、医药(上海医药)等。中长期来看,制造业将是政策支持结构性加杠杆的领域。资产负债率提升主线,关注纺织服装机械龙头(慈星股份)等;研发支出视角选股,关注通用设备(先导智能)、电站设备(双杰电气)、新能源设备(隆基股份)、仪器仪表(耐威科技)、电子设备(海康威视)等。
风险提示:金融去杠杆加速,地产调控升级,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加码,美联储加息超市场预期。
三因素引导下的春季行情
对2012年-2017年的春季行情进行复盘,我们发现,引导春季行情的因素主要有三个:经济预期、流动性以及政策变化。我们从过去6年的一季度行情统计来看,仅2014年是没有出现明显的收益,原因在于2014年一季度在流动性、经济预期及政策上均出现较强的收紧态势,因此收益并不明显。
对于2018年的春季躁动行情,投资者应关注:明年年初时的经济预期、流动性以及政策变化。
关于风格,在我们长江策略组的专题报告《解构大小盘风格切换》里提到:决定大小盘风格切换的核心条件是相对业绩;在之前的周报《风格变化无非是一种价值的切换》里,我们对整个非金融A股和创业板的2018年的盈利进行了测算,预计明年大小盘的盈利增速之差将有所收敛,同时小盘股和大盘股的盈利并无明显的区分度。所以我们判断,未来可能不会出现特别明显的大小盘风格分化。
行业配置:关注地产+金融的大金融主线
行业配置方面,目前市场整体仍然持续围绕盈利确定性展开。在经济与企业盈利整体均保持韧性的情况下,地产和大金融板块整体盈利也将保持在较高水平。虽然2017年地产和大金融板块的配置有所提升,但是目前仍处于显著低配位置,随着市场价值投资的不断深化,作为市场基石的地产和大金融板块配置比例或将迎来系统性的提升。从基本面的角度出发,我们推荐地产+金融的大金融主线,并且持续推荐业绩相对更加稳健的行业:周期以及自下而上的光伏、风电等。
主题配置:关注民参军、半导体、5G和机器人等主题
关注民参军、半导体、5G和机器人。民参军方面,政策催化叠加业绩和估值拐点,板块或迎机遇,关注瑞特股份、天银机电、航新科技等;半导体方面,政策和资本双重助力下,集成电路国产化风口已到来,关注紫光国芯、兆易创新、北方华创、长川科技、士兰微等;5G方面,政策推动叠加主题催化,有望迎来新一轮主题投资机会,关注中兴通讯、烽火通信等;机器人方面,行业高景气叠加政策扶持,关注埃斯顿、新时达、机器人、汇川技术、拓斯达等。
风险提示:经济增长大幅低于预期。
一、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稿对过去一年(2017年)的经济运行的表述上看,站在当前时点,中央宏观调控部门对经济运行整体满意,对“产能过剩、企业债务过高”等的担忧有所缓解。在经济总基调的表述中,强调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相比较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稿而言,本次会议内容去掉了 “适度扩大总需求”的表述,而是更多的强调了“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二、在2018年经济总目标方面,已由2017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转向了“防风险、精准扶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并要求三打攻坚战取得成效。防金融风险方面仍放在重要位置,细节上,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稿中更加具体的增加了“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等表述。2018年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透露出未来一段时间内货币环境仍将延续2017年货币“中性偏紧”的环境,财政延续积极。2018年积极财政政策重点指向“确保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支持力度”。
三、汇率方面,相较2017年通稿的表述中,本次会议通稿去掉了“增强汇率弹性”,而是更多的强调“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表明了在美国加息周期通道中,2018年人民币汇率保持平稳的难度有所加大,中央宏观调控部门将努力确保汇率的平稳;相比2017年,2018年改革领域更强调的是“完善产权制度、要素市场化”的改革,行业集中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等。相比2017年,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稿中没有提到“国企改革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而提到的是“完善国企国资改革方案”。
四、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表述,2018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继续推进。区别在于: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稿中明确提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到“煤炭、钢铁”等行业,但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并未提到供给侧改革领域中具体涉及到的行业。另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关于“三去一降一补”并没有如2017年较大篇幅展开论述。表明中央宏观调控部门认可“2017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果”,2018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相比较2017年,或有所减弱,且涉及的领域或是其他新的方向,如民航等;去杠杆方面,相较2017年,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稿中并未提到“(去)杠杆”,没有提到“债转股”,表明2017年的企业杠杆率得到了有效的改善,目前中国处于“去杠杆”的中后期阶段。
五、相比2017年,2018年对“污染防治、生态文明”的论述篇幅较多,谈的很具体,有所超市场预期。“污染防治”被列为2018年三打攻坚战之一,足见中央宏观调控部门对“污染防治、环保”的重视。另外,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表述中,提到了“培育一批专门从事生态保护修复的专业化企业”,相关表述提到的非常的细。建议2018年应高度重视“环保产业链”的投资机会。
六、区域规划中,相比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8年新增了“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特色小镇”;农业问题方面,进一步强调了“精准扶贫(2017年通稿中也提到)”,新增了“乡村振兴”的相关表述;相比2017年,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单独新增了一句“积极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表明了2018年“军民融合”产业将稳中有进。
七、对地产严格调控的基调延续。关于地产长效机制的表述,从“加快研究”转向“完善促进”,表明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建立或在2018年有望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关于“新科技(TMT),培育新动能”这块,与2017年表述相同,笼统而谈,并未给出额外的增量(具体到行业)信息。
八、核心结论:
1)延续2017年货币“中性偏紧”的环境,财政延续积极,中央宏观调控部门整体对2018年“经济、财政、货币、防风险”的定调符合市场预期。明年会依此定调出细则,明年经济我们倾向于“逐季下行”;
2)在2018年经济总目标方面,已由2017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转向了“防风险、精准扶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并要求三打攻坚战取得成效;
3)对地产严格调控的基调延续。关于地产长效机制的表述,从“加快研究”转向完善促进,表明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建立或在2018年有望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4)2018年经济工作会议通稿对“污染防治、生态文明”的论述篇幅较多,谈的很具体,全篇内容中少有的超市场预期,建议2018年A股投资方向上,应高度重视“环保产业链”的投资机会。
风险因素:海外黑天鹅事件(政治风险、主权评级下调等)、政策监管(金融去杠杆等)
临近年关,2018年投资布局成为市场热议话题。建信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经理、建信龙头企业股票基金拟任基金经理姚锦认为,从整体上看,预计2018年经济增长波动不大,A股将继续按照经济转型方向演绎结构性牛市,持续看好龙头企业表现。行业龙头公司依靠自身内生动力增长的同时,在接下来有质量的宏观经济增长环境中将更加受益。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大背景下,当优质企业成为助力宏观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后,宏观经济的发展硕果也将体现在优质企业的市场表现中。
从宏观层面来看,2018年将处于经济增长转向追求质量的过程中。GDP目标淡化,经济内生韧性强,整体处于合理的通胀环境。同时,优质企业ROE底部已经确认,企业盈利数据的回落会更加缓慢和有限,这是由于行业集中度提升,龙头企业的需求相对稳定,而成本费用也仍未形成明显负面反馈。在一些细分的景气领域,资本扩张启动,叠加传统产能投资收缩,从微观角度提供了经济转型以及ROE中周期持续改善的信号。
展望2018年投资机会,姚锦认为,A股流动性仍将延续机构主导特点,MSCI将额外带来约千亿人民币左右的海外增量,将带动细分行业龙头优势持续,A股估值体系可能出现明显分层。预计2018年市场震荡向上,仍处于龙头企业持续受益的结构性牛市中,但风格缓慢趋于均衡,价值龙头和优质成长龙头配置价值并存。从结构上来看,价值龙头大盘股核心资产特点仍在,但更关注盈利增长部分,优质成长龙头的弹性较大,尤其是一些政策、投入以及行业景气度明确的新兴领域,如通信、新材料、集成电路、航空航天、医药、智能自动化工业等的龙头企业或存在估值上升空间。
我们对未来一个阶段的A股市场持积极乐观看法。我们认为未来一个阶段流动性预期将趋于改善,风险偏好将进一步提升。我们建议投资者在新年要更多关注战略新兴产业与成长股,我们中期战略性看好创业板指数。当前我们建议配置上重点关注电子、通信、传媒、环保、计算机、军工、医药等。主题重点关注半导体、大数据、5G、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国企改革等。
中信建投表示,2018年A股市场不支持全面牛市,结构性行情将大概率延续,A股市场 “以大为美”风格大概率难以改变。
中信建投认为,中国经济增长进入低波动时代,投资者应该重结构而非重总量。
公司宏观首席分析师黄文涛表示,创新驱动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从结构上来讲,中国经济正在向全球价值链上游移动,受益行业良多。中国制造业对进口零部件的依赖度在逐步下降,部分先进制造领域在过去几年已经累计了相当程度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的市场规模、产业集群、集成创新和工程师红利将推动部分先进产业领先于国际水平。我国产业升级将朝着“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方向发展,并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与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行政负责人苏雪晶认为,A股市场将继续“以大为美”,投资者结构向机构化、大型化和国际化演变,公募基金对市场风格的主导作用在减弱,国际投资者和社保资金等偏好绩优龙头股。
龙头股目前估值合理,龙头公司平均PE为14倍,低于历史均值,且大市值股票估值成长匹配度较高,2018年大概率延续2017年的市场风格,龙头溢价是市场被动选择。
苏雪晶表示,行业配置可继续沿着三条主线展开。
价值行情持续,推荐食品饮料、家电、医药和传媒行业;
资产质量改善,大金融价值凸显,推荐银行和保险行业,先进制造业推荐半导体、AI、5G和新能源等行业;
关注区块链和新能源的主题投资。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