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剩压力加大 塑化行业借助期货工具寻突围
2019年06月27日 04:48
作者:魏书光
来源:证券时报
2
东方财富APP
Scan me!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Scan me!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在东方财富看资讯行情,选东方财富证券一站式开户交易>>

  今年的石化塑化行业有点难!一方面是上游新增产能持续扩张,价格持续下滑;另一方面是贸易等因素下,下游需求整体不太乐观,库存去化缓慢。面对这些国内外供需的剧烈转变,国内聚烯烃为主的塑化行业产业企业,如何突围?

  昨日在“2019年塑料产业大会”上,众多行业专家和领军企业共同研判形势和对策。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塑化行业的领军企业正在通过主动参与期货市场,利用期货贸易的价格发现、套期保值等功能,对冲价格大幅波动带来的风险,甚至不断能力升级,借助场外期权、含权贸易等新型衍生品工具,增加客户的黏性。

  会上,大商所总经理王凤海透露,下一步大商所将持续创新增量供给,平稳推出苯乙烯和粳米期货,研究液化石油气、集装箱运力等期货品种。

  供需形势

  恐将进一步恶化

  “石化行业的部分产业链面临较大过剩压力。”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专家吕晓东表示,2019年整个石化行业周期下行趋势进一步明确,预计未来整个石化行业平均增速水平还将下降到4%左右。特别是从供给端来看,中国化工产能大规模扩张近些年贡献了50%以上的全球新增产能,整个石化行业盈利红利期在未来几年即将消退。

  中石油华东化工销售公司信息部副经理许彦认为,“国产聚烯烃产业供应方面,在2019年底随着浙江石化、恒力石化及部分煤化企业工二期的陆续开车,加上后期乙烷、丙烷脱氢制烯烃的大批上马,国内聚烯烃供应将进入群雄逐鹿时代。”

  山东道恩化学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书海也有同感。杨书海说,从2013年开始,聚丙烯、聚乙烯的设备审批权下放到各省以来,新增产能集中上马,未来3年~5年,聚烯烃的产能增幅将是2018年产能的70%。预计2019年整个下半年国内将有500万吨、国外将有800万吨的产能陆续释放。

  一方面是产能激增的供给,而另一方面则是持续增长乏力的需求。有关数据显示,2019年一季度国内塑料制品产量增长率仅为3.5%,继续延续低增长态势,贸易对市场影响显著。中国出口美国的聚烯烃制品约280万吨,加上附着物出口预计是130万吨,达到了410万吨,这部分制品约占中国聚烯烃表观消费量的7%左右。

  在供需失衡的形势下,自去年下半年以来,PP(聚丙烯)、L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等塑料产品价格持续下行。今年6月中旬,拉丝级PP华东出厂价约8540元/吨,7个月跌幅达到24%;同期薄膜级LLDPE的山东地区出厂价下跌16%。

  塑化企业借助期货

  推行定价新模式

  价格下行的同时,塑化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经营困难重重,但由于国内已经上市PVC(聚乙烯)、 PP(聚丙烯)、L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乙二醇等塑化品种,更多企业主动参与期货市场,利用期货贸易的价格发现、套期保值等功能,对冲价格大幅波动带来的风险。

  浙江特产石化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小明介绍,原来他们跟客户之间盈利模式更多的是博弈性的,但是这两年这种博弈的盈利模式他们逐步不用了,特产石化现在的定位是给中小用户服务的。

  袁小明说,“举个例子,比如行情涨价,原来我们可能想赌行情,不愿意卖货,现在行情涨价,我们希望下游向我们买货,因为业务量大了,我们可以用一些金融工具来对冲,我现货卖掉,期货可以买进,现在经营模式已经多样化。”

  “我们也愿意把盈利的一部分让给客户,通过买期权,给客户提供保护,那么客户也更愿意跟我们合作,提高客户跟我们的黏性,我们现在给客户提供很多服务,像点价业务、含权贸易等。”袁小明表示。

  在塑料原料经销量名列全国前列的浙江明日控股公司,也同样在积极开展期货定价。明日控股与上海赛科石油化工公司开展了远期保价交易的创新业务。上海赛科石油化工公司聚丙烯业务经理谢令介绍,双方通过确定基差解决了期货价格与赛科产品的价格差异问题,卖方赛科购入看涨期权,解决了赛科怕卖便宜的问题;买方客户购入看跌期权,解决了客户怕买贵的问题,而用远期货物结算和交割则是解决了客户的资金压力。这样,赛科有了最低保底销售价,客户有最高限顶采购价。

  谢令认为,“上游石化企业利用固定基差,锁定最低销售价。中游分销商利用固定基差,锁定最高采购价。再由下游实体企业向中游分销商采购,实际上形成了双向对冲,实现闭环交易,合理规避风险。”

  更多石化期货品种

  酝酿推出

  “下一步大商所将持续创新增量供给,平稳推出苯乙烯和粳米期货,研究液化石油气、集装箱运力等期货品种,加快构建大商所农产品、化工、能源、黑色、航运等五大品种板块。”王凤海在会上透露。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大商所4个化工期货品种日均成交量65.88万手(单边,下同)、日均成交额299.66亿元、日均持仓76.21万手,分别占大商所市场份额的16.51%、13.95%和13.47%。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结构在不断优化,产业客户持仓占比达到了55%以上。2018年参与大商所石化期货的法人客户超过8000户,其持仓占比55.1%,同比上年提升7.4个百分点。今年1月至5月,法人客户持仓量占比52.7%。

  全新妙想投研助理,立即体验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责任编辑:DF380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Scan me!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网友评论
还可输入
清除
提交评论
郑重声明: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全部评论
最新 最热 最早
加载更多
查看全部评论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
搜索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