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温家宝7月7日在常州调研时强调,目前房地产市场调控仍然处在关键时期,调控任务还很艰巨。必须坚定不移做好调控工作,把抑制房地产投机投资性需求作为一项长期政策。他特别强调要毫不动摇地继续推进房地产市场各项调控工作,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决不能让房价反弹,造成功亏一篑。这些掷地有声的谈话对厘清当前房地产形势,扭转市场的混沌局面意义深远。
近一段时间以来,房地产市场释放出的信号空前杂乱,一些地方通过“放气球”式的再调整,探测“稳增长”基调下,地方“微调”和“再调控”的空间,试探中央的决心和底线。其实,每一轮调控中,各地都会出现些“小动作”,而今年以来,随着土地财政“路径依赖”局面的打破、“做梦都渴望调控转向”的地方政府成了“救市”的急先锋,他们“忽明忽暗”地“变相松绑”楼市限购政策的同时,还不断邀约一些专家学者,利用其话语体系,抛出一些没完没了的造梦师般的政策误读。
这些无厘头的“误读”混淆公众视听,扰乱市场预期,使人无所适从。而一些地方蠢蠢欲动地“放气球”得到了左邻右舍的默契配合,一粒小火星很容易形成燎原之势,如果不能果断遏制,极易汇聚成一股反调控的逆流,让来之不易的调控成果前功尽弃。所以,这次总理明确提出,对有些地方出台或变相放松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要有针对性地及时制止纠正。
房地产市场信息吊诡而混沌,不实信息频频炒作误导市场,有着深层次的利益因素。
有报告称,中国房地产市场接近90%的住房自有率,中国城市居民的住房资产市值已突破100万亿元,这一数字已经与中国银行业的总资产基本对应。房地产的过度泡沫化,威胁着一国的经济和金融安全。如果因为耐不住调控和转型的阵痛,政策暧昧摇摆,任由地产泡沫再度发酵,无限膨胀的地产泡沫必然走向破灭和崩溃。现在,无论是地方政府、银行还是绝大多数的住房持有人,利益都卷入其中,都希望房价“永远上涨”。
近年持有房产的人坐享了升值的红利,当然希望房地产市场永远“繁荣”。官员、学者和媒体整天唱高房价,说“房地产价值就是国家财富”,这说明房地产对中国经济和民众利益的挟裹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大家都侥幸这个市场不会下跌,如此这般,这个市场越来越成为一个只有侥幸而没有理性、只有贪婪而不知恐惧的“黑箱市场”。
一位作家说过,深刻影响现实的,是离现实最近的历史。发达经济体房地产泡沫破灭是一面镜子,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对中国的镜鉴意义在于,“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十年涨了十倍的中国的房地产,不是没有泡沫,而是正处于一场超级泡沫的前夜,系统性风险日益深化。
这时如果政策暧昧,放纵并任由泡沫膨化,市场各派因利益见风使舵,相互拉锯,必将加大非理性亢奋和波动,不断延缓拉长调整的时间,使得市场健康的因素日益式微,这从根本上难以阻止泡沫最终破灭的宿命,所以总理再次提出要继续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防止变相放松购房政策,要把抑制房地产投机投资性需求作为一项长期政策。决策者是清醒的,政策如果因自身利益而投鼠忌器,首鼠两端,持续摇摆,市场反复,其结局将十分可怕,就像一架出故障的飞机滑出跑道、加速、拉升、向下俯冲、再拉升、跃上同温层,最后坠落。历经艰难调控和复杂博弈后的房地产市场,如果走向这样一条宿命的不归路,那必将重创中国经济。
房地产深度地绑架并附着于中国的经济体系,成为主动脉血管上的胶质瘤和血管内壁厚厚的脂肪层,使得整个经济体日益臃肿而病态,如何安全地排除瘤,防止恶变,对脂肪层进行去脂化处理,需要大智慧和超乎寻常的技巧,更需要坚定的决心和历史的担当。总理的最新讲话说明保持房地产调控仍然要坚持正确的方向不动摇,必须对地方以各种理由推出的不识时务的反调控“新政”进行果断干预,严格责任追究制度,露头就打,同时要利用有利时机,在土地、财税政策、信贷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制订标本兼治的房地产市场的长期治市之道,加快物业税扩大试点范畴,以健康的市场机制替代行政管制的限购之手,真正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二季度全国主要监测城市的地价、房价出现环比微涨,温总理都看在了眼里,所以要求从抑制投机性需求、增加普通商品房供给、推进保障房建设三个方面进一步做好调控工作。尤其让人印象深刻的表态有三句话:一是把抑制房地产投机投资性需求作为一项长期政策;二是制止纠正地方变相放松楼市调控;三是绝不能让房价反弹造成功亏一篑的局面。
显然,在部分城市出现房价反弹苗头的关键时期,温总理的这一表态给快速升温的楼市泼了一盆冷水。尤其是,很多人把房地产看成是这一轮稳增长的“救急药”,而总理却表态绝不能让房价反弹。总理的这次表态是纠正某些人的幻想和猜想,即不会放松楼市调控来稳增长,房价回归合理水平的目标不变。这一明确表态相信会影响到市场预期和房价走势。
同时,总理表示把抑制投机作为长期政策,是明确告诉住建、财税等部门做好各自工作。要抑制房地产投机投资,不外乎限购和税收。虽然限购政策看上去没有放松,但由于住房信息联网不到位,政策执行不严,限购还有不少漏洞需要修补。更重要的是,限购政策难以持久,需要房产税、空置税及时“接棒”,财税部门应尽早让税收工具发挥积极作用。
而且,“制止纠正地方变相放松楼市调控”这一表态,既是要求房地产主管部门要对地方政府微调说“不”,也要求对房地产市场调控负总责的省级政府要真正负起责任来,制止地方政府变相救市。笔者以为,制止地方变相救市必须打出三招:一是限制地方政府擅自调整楼市政策的权力;二是让已经微调的地方恢复政策原样;三是对微调尺度过大、房价反弹过快的地方进行问责。尽管住建部日前表示,那些调控政策松动、房价大幅反弹、保障房建设迟缓的地方将被问责,但能否问责还需要观察。
值得一提的是,“绝不能让房价反弹”这句话让人重新对房价回归燃起希望。众所周知,随着楼市快速升温,地价、房价双双环比微涨,从专家到公众,不少人对调控走向和房价走势的看法相比去年底今年初发生了改变,看涨的声音完全盖过了看跌的声音。所以,目前这个时候,楼市特别需要权威声音来表明最高决策层的态度。无论是地方政府、银行,还是开发商、购房人,都要领悟总理的表态,理性看待房价。
当然了,房价走向不可能因为总理几句话就彻底改变,还需要再出重拳。笔者以为,有关方面应根据总理的表态再出“国X条”,可打出多记重拳,比如,为抑制投资投机,房产税推向全国的时间表应该公开,征收房屋空置税应早日提上日程;为制止地方变相放松调控,应该划出红线不允许地方政府去碰,用问责来应对地方放松调控;为避免稳增长、释放流动性刺激房价反弹,应该对房地产市场实行精准的信贷政策;为避免楼市调控影响地方财政,不仅要进行财税改革,还要通过政绩考核倒逼地方政府让经济转型。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要想让房价不再反复,回归理性,需要建立长效调控机制,而长效机制说白了就是完善制度,从政策调控变成法律约束。譬如,早日出台住宅保障法,把日益庞大的住房保障体系纳入法治轨道;再如,修订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土地法等法律法规,让相关法律跟上社会发展需要和房地产市场变化。也就是说,通过完善的立法和严格的执法让楼市恢复理性,健康发展。灵活性的政策调控,是一种补充。(每日经济新闻)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