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保无人机企业创收三管齐下 卖整机搞服务挖掘大数据
2018年01月29日 04:50
作者:闫坤
来源:证券时报
3人评论
5
东方财富APP
Scan me!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Scan me!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炒股第一步,先开个股票账户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近年我国植保无人机的市场潜力被广泛看好。证券时报·新三板论坛记者调查发现,随着技术的成熟和用户接受度的提高,植保无人机整机和服务的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而处于发展早期阶段的“植保无人机+农业大数据”,更有着广阔的前景。

  整机:广泛看好

  但存分歧

  “业内发布的2016年国内市场植保无人机数量大约是6000多架,这个数据当时可能还有点水分,但是2017年妥妥地超过1万架。”国内某植保无人机企业市场负责人游万方(化名)对记者表示。

  那么中国植保无人机硬件市场天花板在哪里,市场容量究竟有多大?

  目前市场上比较主流的数字大致有三个: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认为中国市场植保无人机数量大约为4.5万架,且两三年内市场会达到饱和;极飞科技联合创始人龚檟钦认为是50万架;研究机构前瞻研究院认为是20万-41万架。

  在接受证券时报·新三板论坛记者采访时,大疆农业中国区销售负责人陈韬解释,4.5万架的逻辑是,目前平均每架植保无人机作业面积是每年1万亩次,但是做得比较好的植保队,可以达到2万到3万亩次。

  因此大疆方面认为,随着植保无人机作业效率的提升,单机作业可以达到每年4万亩次。

  “按照发达国家经验,假如中国的耕地中,三分之一可用于植保无人机作业,按照20亿亩耕地,每亩每年作业3次计算,那么国内的市场容量只有4.5万架。”陈韬解释,“这是根据我们自身的设备性能推算的数据,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认为这个数据还是比较值得信赖的。”

  龚檟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则提出,预计国内市场需要50万架植保无人机,且其公司营业额在持续增长,2017年已实现盈利。

  极飞方面提供给记者的计算口径,则是每亩每年作业4次,按照目前植保无人机的运营效率来算,每架飞机一年可以作业8000亩次;中国20亿亩耕地,渗透率达到50%的话,大约需要50万架植保无人机。

  前瞻研究院的数据是立足于每亩作物平均每年需要作业10次,每3000亩需要一架植保无人机,无人机植保渗透率分别达到30%和60%时,按照中国20.27亿亩耕地,植保无人机整机市场容量分别为20.3万架和40.5万架。

  按每架30万-50万元的单价估计,前瞻研究院预计对应整机市场为770亿元和1216亿元。

  不过游万方认为,大疆的测算方式,对植保无人机作业效率和可靠性估计过于乐观,不但没有考虑飞机损坏、闲置、实际作业效率等问题,也没有考虑耕地之外的林地、牧草地、园林等,因此数据非常保守。

  前瞻研究院的测算,除了无人机作业范围存异议外,被认为对植保无人机单价估计过高。

  “目前市场上,除了日本的雅马哈等少数几家公司的油动无人机价格达到数十万一架,以及国内部分单旋翼植保无人机十几万一架之外,其他的电动多旋翼植保无人机价格,大都不超过10万元。”游万方介绍,极飞和大疆的一些产品甚至都在5万元以下,“而且我们认为,随着技术的进步,供应链的完善,无人机的价格会进一步下降。”

  服务:应用范围

  持续扩展

  整机的销售,是植保无人机市场的基础,也是植保无人机企业前期“烧钱”发展的主要原因,而市场空间更大的植保服务则可带来长期持续的收入。

  业内统计,虽然已经发展了数年时间,但是目前我国20.27亿亩耕地面积中,无人机植保服务渗透率仍然不足3%。

  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日本和美国的航空植保渗透率都超过50%,其中日本以无人机为主,美国则有大量的有人驾驶固定翼飞机。

  以目前使用较多的参数——国内无人机植保渗透率30%,每亩每年作业3次-8次计算,中国的植保无人机作业潜在面积达到18亿-49亿亩次。

  而关于作业价格,据证券时报·新三板论坛记者了解,不同的区域、不同的作物,附带不同的作业条件,每亩作业价格差异较大。

  以东北为例,据东北飞防联盟提供的2017年东北的植保无人机作业数据,如果是客户供药,矮颗作物,如小麦等,是每亩10元,而玉米等高杆作物价格稍高;如果是无人机自己带药作业,价格则为每亩15元-35元不等。

  这和高科新农等提供的作业价格基本一致。不过据高科新农总经理助理吴义元介绍,2017年内蒙古玉米遇到严重的病虫害问题的时候,传统的多旋翼植保无人机由于下压风场风力较小,对玉米这种高杆作物比较难以打透,当地农民甚至提出上百元一亩,请他们的单旋翼植保无人机进场作业。

  上述只是作为“耕地大国”计算的大田作物,前瞻研究院指出,我国还有林地面积37.98亿亩,牧草地32.92亿亩,园地2.12亿亩。

  尤其是根据农田保护条例和土地管理法,被纳入林地而不是耕地范畴的果树林,如柑橘、苹果、槟榔、椰子、芒果等果林,由于地形和作业难度较大,每亩作业价格甚至超过100元或200元,乃至按棵计价。

  但是,林地等到底能够渗透到什么程度,市场拓展能有多快,哪些经济作物更适合无人机作业?常锋无人机CEO赵自超认为,“就算是国家来统计,恐怕都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数字。”

  常锋无人机主要生产的“天马”系列油动多旋翼植保无人机,由于载药量比普通电动无人机大四倍以上,马力更足,用在果树、高杆作物上,比电动多旋翼植保无人机优势更大。

  因此在硬件市场,又有油动、电动植保无人机之争,电动单旋翼和多旋翼之争等,使部分植保无人机企业开始在植保服务上采取差异化竞争的方式。

  吴义元表示,由于公司电动单旋翼植保无人机在载重、续航,以及风场等方面的优势,目前产品在福建、湖南等地丘陵地带的果树上,应用服务推进更快。

  其他多旋翼无人机企业显然也注意到了这块市场,比如极飞正在海南进行槟榔、芒果、菠萝的作业验证,大疆也对记者称正在进行相关的技术攻关。

  数据:前景诱人

  变现不易

  在硬件和服务之外,另一个市场逐渐引起植保无人机企业的重视,那就是“植保无人机+农业大数据” 。

  现行最典型的植保服务操作模式,大多是哪里发生了病虫害,或者农业生产者凭经验认为到了喷洒某种农药的时候,才进场作业。不过,当无人机植保积累足够的数据后,什么农作物到什么时间,可能遇到什么病虫害,病虫害发生发展情况分析和预测等,都能提供精准的解决方案。

  当植保无人机企业凭借硬件取得农业数据的入口之后,水肥、土壤、农业气象等诸多方面,“很多事情就大有可为”。基于此,高科新农成立了农业大数据平台“爱极云”;极飞推出数据共享平台——极飞农业智能(XAI);大疆发布了记录作业管理、飞行记录等的农业植保服务平台。

  新三板植保无人机企业中,全丰航空(839329)在2017年半年报中宣称,公司未来定位于“大数据服务提供商”,组建信息网络平台,通过机载传感器与地面传感器,收集地理信息、气象信息、植保信息、粮食安全信息等,并为第三方提供可靠的信息数据。韦加股份(837999)在2017年半年报中则表示,公司2017年4月发布的智慧农业云平台取得一定的销售额。

  此外,植保无人机的数据还可用于农药研发。中国工程院院士宋宝安在一次植保无人机会议上就曾介绍,植保无人机采用的是超低容量喷雾,首选的农药剂型应以油剂最好,但目前市场上多为可湿性粉剂、悬浮剂等。这些适合传统人工喷雾设备的剂型,并不适合航空作业,因此随着植保无人机的日渐普及,农药企业需要与植保无人机企业合作,进行航空专用药剂方面的研发。

  一些农药公司已开始进行尝试,比如上市公司新安股份已和全丰航空开始了合作。

  “未来这个市场就不仅仅是硬件和服务本身了,农业大数据带来的想象空间,可能比硬件和服务都要大。”吴义元甚至认为,未来的植保无人机市场,数据可能会是主要的竞争手段。

  不过,前景虽然很好,但是业内并不认为农业大数据能够很快变现。如大疆方面表示,由于植保无人机行业产业链相比成熟行业,还有很大差距,农户的需求和植保服务提供商对接不是很顺畅。

  “大疆推出服务平台的目的其实是服务,主要是解决实际作业问题考虑的。”陈韬说,“到最后这些数据的商业价值如何开发,数据如何变现,都在探索过程中,暂时在变现上还没有太多期待。”

  想炒股,先开户!选东方财富证券,行情交易一个APP搞定>>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责任编辑:DF309
原标题:植保无人机企业创收三管齐下 卖整机搞服务挖掘大数据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Scan me!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还可输入
清除
提交评论
郑重声明: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全部评论
最新 最热 最早
2018-01-31 12:13:14
600596 硅行业 绩优的小盘股 坚决买入!
置顶 删除 举报 评论 点赞
2018-01-29 09:46:50
有色金属板块拉升走强 黄金股是要来一波拉升了
置顶 删除 举报 评论 点赞
2018-01-29 09:43:42
,从而支持购买首套房刚
置顶 删除 举报 评论 点赞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
搜索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