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板五周年 科创板上海企业数量升至91家 总市值达1.46万亿
2024年07月17日 08:56
作者: 雨辰
来源: 时代周报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一直以其开放和创新引领着全国的经济发展。

  2019年,随着首批企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敲钟上市,中国资本市场开启了崭新的篇章。科创板的设立,为上海的科技创新企业提供了展示自身实力的舞台。五年来,上海企业在科创板的数量和质量上均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推动科创板发展的重要力量。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7月15日,上海科创板上市企业已达91家,总市值达1.46万亿元,跃居全国第一,成为科创板亮丽的风景线。

  时代周报将依据当前上海科创板91家上市企业的最新市值动态,结合其2023年度财务报告的详尽数据,聚焦在市值增长方面表现突出、研发投入显著,同时实现了扣非净利润,且在研发领域依然保持大笔投入的顶尖十强企业。

  31家公司市值超百亿

  上海企业在科创板的成功,得益于它们在科技创新上的不懈努力。截至7月15日,已有31家上海科创板上市企业市值突破百亿元大关,更有5家企业的市值超过了五百亿元。

  从行业角度来看,上海科创板上市公司中,半导体半导体生产设备领域的企业数量尤为显著,共有29家,占总数的31.87%。紧随其后的是制药、生物科技与生命科学领域,共有21家企业,占比达到23.08%。在资本货物领域,也有11家企业,占比12.09%。除此之外,部分上市公司分散于软件与服务、医疗保健设备与服务、材料等多个领域。

  其中,中芯国际作为国内领先的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其市值高达3894亿元,位居上海及全国科创板之首。其次是中微公司,市值达到891亿元,位居上海科创板第二;联影医疗则以869亿元的市值位列第三。

  作为全球领先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之一,中芯国际于2020年在科创板上市,2024年一季度,中芯国际实现营业收入125.94亿元,同比增长23.36%。同为半导体企业的中微公司,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05亿元,同比增长31.23%。

  来自医疗保健领域的联影医疗于2022年上市,构建了包括医学影像设备、放射治疗产品、生命科学仪器在内的完整产品线布局。华泰证券研报指出,联影医疗技术水平及产品布局齐全度已媲美甚至超越GPS等国际大厂,近年加速补齐营销、服务、经营等差距,逐渐构建GPS+U的全球影像设备格局。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联营医疗机构持股数量合计34051.94万股,机构持股比例合计57.78%。

  此外,包括澜起科技(688008.SH)、华虹公司(688347.SH)、沪硅产业(688126.SH)等在内的上海企业,不仅在市值上占据前列,也在科技创新和产业贡献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时代周报制图-上海科创板上市公司总市值排名前十

  2023年研发投入共计超300亿

  科技创新的核心在于研发投入。上海企业在研发上的大力投入,为它们的持续创新和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上海科创板上市公司2023年研发投入来看,有8家企业研发支出超过10亿元,1家企业超40亿元。整体而言,这91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在2023年的研发总投入合计约为323.69亿元。

  其中,中芯国际以49.92亿元的研发支出稳坐榜首,该支出占其营收的11.03%;君实生物-U(688180.SH)以19.37亿元的研发支出位列第二,占其营收的比例高达128.95%;联影医疗紧随其后,以19.19亿元的研发费用位列第三,占营收比例的15.15%。

  与此同时,共有6家企业的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半数,达到了50%以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有4家生物医药领域企业的研发支出占比更是突破了100%,它们分别是迈威生物-U(688062.SH)、盟科药业-U(688373.SH)、益方生物-U(688382.SH)和君实生物-U(股票688180.SH),其研发支出占比分别为653.79%、379.90%、238.73%和128.95%。

  作为创新型生物制药企业的迈威生物-U,其主要产品为抗体药物。2023年,迈威生物-U研发投入达8.36亿元,截至2023年末,公司累计发明专利申请387件,累计授权发明专利71件,其中中国授权发明专利44件,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7件。

  盟科药业-U是一家以小分子化药研发为核心,以治疗感染性疾病为重点领域的创新药公司;益方生物-U聚焦于肿瘤、代谢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君实生物-U主要覆盖肿瘤、心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等领域。

  “在生物医药领域,企业在追求技术创新与临床转化的过程中,遭遇了人才储备和技术转化的双重挑战。”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告诉时代周报,在人才储备方面,生物医药行业对高端专业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特别是在研发与临床试验领域,专业人才的匮乏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在技术转化层面,生物医药技术的复杂性和研发周期的漫长性,加之技术风险与商业风险的并存,使得技术转化的难度显著增加。

  时代周报制图-上海科创板上市公司2023年研发支出前十名

  经济效益稳步提升

  科技创新终将带来经济效益的提升,上海企业在科创板的经济效益同样表现不俗。

  时代周报梳理发现,2023年,在上海科创板上市的91家公司中,有65家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均表现为正值,有4家企业扣非净利润超过10亿元。

  其中,中芯国际的扣非净利润高达32.70亿元,联影医疗紧随其后,达到16.65亿元。此外,华虹公司中微公司的扣非净利润也分别实现了16.14亿元和11.91亿元。

  与此同时,盛美上海(688082.SH)、柏楚电子(688188.SH)、复旦微电(688385.SH)、艾力斯(688578.SH)、奕瑞科技(688301.SH)、派能科技(688063.SH)也均位列盈利前十的行列。

  时代周报制图-上海科创板上市公司2023年盈利前十名

  此外,也有23家企业归母净利润以及扣非净利润均呈现为负值。在亏损的企业中,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制药、生物科技与生命科学领域企业占据了较大比例,达到8家;半导体与半导体生产设备领域企业紧随其后,共计7家;软件与服务领域企业也有4家出现亏损。

  亏损前三名企业为和辉光电-U(688538.SH)、君实生物-U、电气风电(688660.SH),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44亿元、-22.83亿元和-12.71亿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33.32亿元、-22.98亿元和-14.12亿元。

  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的观点表示,未来我国与发达国家技术竞争的核心就是基础学科的竞争,对于基础学科的人才培养和创造公平公正的科研环境将是基础学科发展的当务之急。

  “结合我国现有的新能源产业链优势,我们应积极推进产品智能化和数字化建设。我国半导体在新能源行业的应用场景方面,已明显领先世界各国。因此,应依托现有产业链平台,进一步加强半导体行业的市场化应用。”屈放进一步表示。

  科创板的开板五周年,上海企业以91家的数量和全国第一的总市值,展现了上海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上的强劲动力。随着科创板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上海企业将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文章来源:时代周报)

文章来源:时代周报 责任编辑:33
原标题:开板五周年,科创板上海企业数量升至91家,总市值达1.46万亿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