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一季报披露完毕之后,有观点提出,一季报数据显示新上市公司业绩“变脸”了。然而,这个观点并不能得到统计数据的支持。
今年以来(1月1日到5月5日)新上市企业共182家,根据最新公布的一季报,这些新上市公司业绩(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总体好于A股上市公司平均水平。接近证监会的人士告诉记者,部分企业一季度业绩下滑或波动较大,主要是受到了季节性因素、行业周期,或者整体下行趋势的影响。
权威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新上市公司中业绩增长的有134家,占比73.63%;业绩持平的有24家,占比13.19%;业绩出现下滑的有24家,占比13.19%。
而同期A股3214家上市公司的情况是,一季度业绩增长的有2085家,占比64.87%;业绩持平的有238家,占比7.41%;业绩出现下滑的有891家,占比27.72%。
接近证监会的人士表示,企业能否上市,是从是否符合上市条件、信息披露是否合规等角度进行审核,监管者并不对企业业绩进行担保。上市公司遍及各行各业,受宏观经济影响,部分公司业绩出现波动也是正常现象。
数据显示,2016年四季度新股发行常态化以来新上市的公司中,在今年一季报出现亏损的有23家,占比8.39%。
对于这种现象,上述人士告诉记者,初步分析有两方面主要原因:其一,行业因素,受春节等季节性因素影响部分企业开工不足,施工类企业受此影响程度较大;其二,地域因素,有些地区一季度基本不能开工,这些地区的企业效益就体现不出来。
例如,一季报亏损金额较大的思特齐、尚品宅配、贝肯能源等公司,其亏损的主要原因分别为:客户通常在四季度对应用软件进行集中验收、家具行业一季度为销售淡季,以及新疆一季度气温较低通常在三、四月份才能开工。
由此可以看出,一季报受季节性、地区性因素影响较大,参考价值有限,看到一季度业绩数据波动就断言新上市企业业绩“变脸”的做法是片面的。
此外,该接近证监会的人士还表示,一季度业绩出现波动的公司中,也有个别公司与同行业其他公司相比,业绩下滑更为明显,且没有合理原因,对此,证监会将会持续关注。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