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福时间2018年10月24日9点20分,在法兰克福老交易所大厅,青岛海尔董事长兼总经理梁海山为青岛海尔摇铃开市,宣告D股第一股诞生。青岛海尔D股上市首日高开1%,报1.06欧元,发行价1.05欧元。
青岛海尔成功发行30475万股D股,募资净额2.78亿欧元。随着青岛海尔成功上市,中欧所D股市场正式开启,中国在欧洲的离岸蓝筹市场建设取得零的突破。
跑步入场拿下D股第一单
2018年4月11日,青岛海尔发布公告,为促进公司业务发展,深入推进公司全球化战略,公司拟在中欧国际交易所D股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
6月11日,青岛海尔收到中国证监会《关于核准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的批复》,核准公司发行不超过4.6亿股境外上市外资股,发行完成后,公司可到中欧国际交易所D股市场上市。
10月12日,青岛海尔披露了此次D股发行的价格、规模等信息。同一天,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批准公司D股招股书(Prospectus)。
此后,青岛海尔进入D股发行阶段,最终成功发售30475万股D股,包括26500万股基础发售股份及3975万股超额配售股份。超额配股权未行使前,总募资净额为2.78亿欧元(相等于人民币22.12亿元),如超额配股权获全部行使,额外募集所得净额约4174万欧元(相等于人民币3.32亿元)。
10月24日,青岛海尔正式登陆法兰克福交易所,成为D股第一股。公司D股的国际证券识别号码(ISIN)是CNE1000031C1,D股的股份代码为690D。上市当日,公司股份的第一笔成交价格为1.06欧元, 高于1.05欧元的发行价。
从青岛海尔宣布发行D股到最终成行,6个月的时间,D股从梦想照进了现实。
全球股市大跌中逆势发行
10月以来,全球股市各主要市场指数出现大幅下跌。
“全球不少股份发售都延迟或取消,我们选择仍按照原计划推进,因为这是我们全球化战略的重要一步,要确保先走进这个市场,对于股价我们更关注上市后的市场表现”,青岛海尔方面表示。
最终,凭借良好的历史业绩纪录、财务实力、全球大型家电行业的领导地位,青岛海尔获得了包括全球长线基金、对冲基金、主权基金及零售投资者等国际投资者的积极认购,在大幅波动的全球市场中成功完成定价,并且在国际配售首天实现了轻微超额认购。
但此次D股发行价格,引发了A股投资者分歧。10月15日,青岛海尔披露了D股发行价格区间为1欧元-1.5欧元。市场反应强烈,公司A股股价当天一度触及跌停,成为当日资本市场一大新闻。这一天恰恰是青岛海尔D股发行邀约期的第一天。
10月20日,公司披露了最终的发行价1.05欧元/股,这一价格接近1欧元-1.5欧元的询价区间下限,对应的公司市盈率仅为5倍左右。这一发行价折合人民币约为8元多,而在10月初的几个交易日,公司A股股价还在15元以上,即使经历了这轮股市大跌,公司的最低价也达到了12.71元,这意味着D股发行价对A股的折价幅度接近40%。
公司认为,作为中欧所的首只D股,基于中德两地投资文化、估值方法的差异,以及对产业的不同喜好,再加上二次上市股份发售必折让的惯例,导致发售的新股价格较A股股价有较大的折让,这也是市场惯例,类似的情况也存在于A+H上市公司中,H股价格往往只是A股价格的一半,折让三成更是常态。
同时,在公司、承销团和投资者的共同努力推动下,中国机构投资者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完成了相应账户的开设,确保了交易能够圆满完成。
深蹲起步的D股
中资公司登陆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并不鲜见。中欧所有关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从2007年起,已先后有约30家“中概股”在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上市,由于在法兰克福上市的“中概股”公司市值普遍偏小,信息披露透明度低,有些公司曝出财务造假和高管跑路等丑闻。因为这些历史原因,德国投资者对中国企业有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疑虑心态。这也导致中欧所在推进D股市场建设中,遭遇到的状况不仅仅是“从零到一”,甚至可以说是“从负一到一”。
青岛海尔方面表示,D股上市不是目的,而是为了企业运用资本市场这个工具,实现其长期战略的一个途径。进入D股市场,可方便公司在国际资本市场募集资金、直接用于国际投资,若企业后续在欧洲进行发债等再融资活动,流程将会更便捷,成本也可降低;同时这也是面向投资者和消费者的重要的市场宣传活动,其后续的交易运营也会通过信息披露、投资者关系维护等方式者获得市场的持续关注,有利于提高自身品牌知名度和当地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度。
对于青岛海尔之后是否还有后来者,中欧所方面表示,中欧所尚处于起步阶段,一直不断进行推广宣传,也不断有企业在咨询D股上市事项,但从企业有兴趣到真正做出决策到对外披露需要有一段时间,目前中欧所的工作还在冰山水面以下。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DF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