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信用违约走向恶性循环 结构性政策出台仍可期
2018年06月06日 06:34
作者:张勤峰
来源:中国证券报
24人评论
东方财富APP
Scan me!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Scan me!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在东方财富看资讯行情,选东方财富证券一站式开户交易>>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宣布,决定适当扩大中期借贷便利(MLF)担保品范围。适逢负面信用事件多发、企业举债难度加大之际,此举有利于促进信用债市场健康发展,有助于信用债市场正常融资功能恢复,打破“融资收缩—信用违约”恶性循环。违约是正常现象,但应避免无序违约影响金融稳定和实体经济。结构性政策出台仍可期。

  人有生老病死,企业也有生命周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风险事件,其中就包括债务违约。但近段时间,风险事件有点多,信用债市场也因此有点慌。

  同已有几轮信用风波相比,最近这轮有着鲜明的特征:主要风险源不是企业经营恶化,而是外部融资渠道收缩。

  统计债券发行人的最新财务报告可见,去年以来企业盈利整体表现不俗,但现金流表现与盈利表现背离,现金流缺口在扩大。今年以来,随着融资环境收紧,债券发行人筹资现金流下降,企业流动性紧张迹象十分明显。

  究其原因,金融严监管、去杠杆进程开启,宣告以往金融体系加杠杆、信用扩张过程逆转。此前几年,在信用债市场高速扩张后,存量债务已陆续进入还债阶段。随着信用创造放缓,企业融资难度加大,债务滚动接续与再融资收紧之间矛盾激化,提升了资金链条断裂、债务违约风险暴露的几率。在这一过程中,金融生态重塑、市场风险偏好下降,使那些处于融资链条下游的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更易暴露风险。在最近这一轮风波中,民企发行人就成为重灾区。

  因再融资风险引发的违约,具有预测性差、突发性强的特征,对市场影响可能更显著。一旦出现负面舆论,就可能导致企业融资环境急剧恶化。在市场风险辨识能力还不强的当下,当风险事件发生时,市场投资者对特定类型发行人易产生“一刀切”的倾向,产生“连坐效应”。这些都使“融资收缩—信用违约”之间易形成恶性循环。

  近期债券一级市场显著分化,高等级的不愁卖、低等级的没人要,发行失败案例增多,不少中低评级民企即使提高发行利率也难募到资金。

  应该说,违约是成熟信用债市场正常现象,在当前金融严监管、去杠杆形势下,也是积压风险释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阵痛。即使是近期违约事件增多,我国信用债市场违约率仍很低,信用风险总体较低。

  不过,密集违约特别是无序违约值得警惕,需认真应对。若放任信用违约走向恶性循环,大面积信用违约出现、触发流动性风险甚至酿成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是存在的,这对金融稳定与经济增长将产生影响。

  因此,监管部门需在必要时果断出手,切断恶性循环链条。央行此次推出的MLF担保品扩围的新政策可能就是其中的一项。

  此次新纳入中期借贷便利担保品范围的有:不低于AA级的小微企业、绿色和“三农”金融债券,AA+、AA级公司信用类债券,优质的小微企业贷款和绿色贷款。央行此举释放的政策信号在于,有意引导市场资金流向普惠金融领域及信用债领域。

  一直以来,中小微企业特别是中小民企,都是融资市场的弱者,占用金融资源少,最容易被挤出,因而成为风险暴露高危群体。央行将上述债券及信贷资产纳入MLF担保品范围,可看做是对这些融资工具及发行人的“增信”,在某种程度上可提振市场对信用债的信心。当然,毕竟MLF担保品扩围与资金投放量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市场风险偏好下降势头一时也难以扭转,银行机构会否真会增加配置信用债还存在不确定性。可预期的是,监管部门将更加重平衡、去杠杆、防风险,为避免出现“处置风险的风险”,必要时应还会有相关配套政策出台。

  可能出现的政策未必是总量政策。实际上,狭义流动性放松对缓解因广义信用收紧引发的信用风险的效果不彰,至少今年以来货币市场流动性就并不紧张。今年以来有关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均带有结构性特征,引导资金流向国民经济薄弱环节或需要支持的特定领域是一条清晰的主线。因此,更多结构性政策出台是值得期待的。

  分析解读>>>

  MLF担保品扩围释放积极信号 理性看待违约事件

  MLF担保品扩围 审慎呵护信用债市场流动性

  中信证券:MLF担保品扩围 是中国版QE吗?

  中金:人行扩MLF担保品可缓和信用风险

  广发证券:扩大MLF担保品 助缓解股债联动魔咒

  全新妙想投研助理,立即体验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责任编辑:DF155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Scan me!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还可输入
清除
提交评论
郑重声明: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2018-06-06 06:59:17
所谓提倡打破刚兑,就是助推违约。
置顶 删除 举报 评论 48
大力水手adc : 打破刚兑的声音还在,违约肯定会增加市场融资成本,增加融资难度,很正常,难道违约还有理?
2018-06-06 07:28:15
删除 举报 评论 3
2018-06-06 07:16:47
人造的信用危机
置顶 删除 举报 评论 30
2018-06-06 06:59:12
永远去不完的杠杆
置顶 删除 举报 评论 28
HamiltonCycle 回复 hello在么 : 送温暖
2018-06-06 09:22:52
删除 举报 评论 1
hello在么 : 用谎言去验证谎言得到的一定是谎言
2018-06-06 07:07:52
删除 举报 评论 50
2018-06-06 07:14:11
用俗称的垃圾债来作担保品,这不是又放杠杆了吗?
置顶 删除 举报 评论 16
2018-06-06 10:06:11
涸泽而渔,必有恶报!
置顶 删除 举报 评论 12
全部评论
最新 最热 最早
2018-06-07 12:02:47
期货和股票市场有什么关系吗?
置顶 删除 举报 评论 点赞
2018-06-07 00:44:48
天天去杠杠,去风险,为什么?又是如何造成的呢,肯定不是韭菜!
置顶 删除 举报 评论 1
2018-06-06 18:47:57
此举又是在搞房地产稳定房地产让银行有更多的钱流向房地产首先是企业以办公司为由向银行贷款然后将钱投向房地产
置顶 删除 举报 评论 点赞
2018-06-06 11:29:50
违约是必然的,,,就看看有多少坚持不住的,,等借不到款了【再圈不到钱了大家看看啥情况】
置顶 删除 举报 评论 7
2018-06-06 10:06:11
涸泽而渔,必有恶报!
置顶 删除 举报 评论 12
加载更多
查看全部评论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
搜索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