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3月3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8%,连续两个月上升,高于上月0.2个百分点,连续6月处于51%以上扩张区间。
“制造业持续保持稳中向好的态势。”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一是生产和市场需求增速加快。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为54.2%和53.3%,分别比上月上升0.5个和0.3个百分点。二是高技术制造业持续快速扩张,部分传统行业生产经营状况继续好转。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4.2%,高于制造业总体2.4个百分点。三是进出口延续扩张态势。四是原材料价格涨势趋缓。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为59.3%和53.2%,分别比上月回落4.9个和3.1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五大分项指数三升二降,整体扩张势头增强。高于荣枯线的有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3个,分别为54.2%、53.3%、50.3%;本月上升的有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3个。原材料库存指数下降0.3个百分点至48.3%,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持续下降,生产回暖消耗了原材料,原材料库存的进一步下降可能对初级产品的进口需求增强。值得关注的是,从业人员指数从2012年6月以来首次重回荣枯线水平。
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PMI为53.3%,与上月持平,继续保持平稳扩张;中型企业PMI为50.4%,低于上月0.1个百分点,延续扩张态势;小型企业PMI为48.6%,比上月上升2.2个百分点,收缩幅度明显收窄。
赵庆河表示,从调查结果看,当月反映资金紧张的企业比重有所反弹,升至41.1%,特别是小型企业随着经营状况的好转,超过五成的企业反映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另外,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继续高位攀升,分别为68.9%和73.5%,且出厂价格指数连续两个月高于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值得进一步关注。
【延伸阅读】
3月31日,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3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8%,较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上升,处在最近5年来(2012年5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同期服务业指数也达到了近3年来最高。
具体而言,制造业领域生产、订单、从业人员指数都在向好,反映出制造业发展强劲。由于制造业和服务业分别占到国民经济的三成、五成左右,二者向好反映出经济企稳可能性增大。
不过,对于目前的经济走势,各方的分歧仍然比较大。有观点认为经济明显回升。但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张永军认为,未来一段时期,经济的确略有加快,但是更多的是名义值增加。工业利润转好很大程度跟价格上升有关。但是要说经济进入加快的新周期还有待商榷。“总的来看,经济有所好转,但没必要夸大其程度。”他说。
制造业PMI连续两个月回升
统计数据显示,3月PMI达到51.8%,已经连续2个月上升,并创下近5年以来新高。
具体而言,制造业领域生产、订单、从业人员指数都在向好,反映出制造业发展强劲。
如3月生产指数为54.2%,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为53.3%,高于上月0.3个百分点;从业人员指数为50.0%,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位于临界点。
上述三项指标反映,制造业生产增速继续加快,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制造业企业用工量与上月相比变化不大。
在非制造业领域,即服务业领域,各个指数也表现良好。3月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5.1%,比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升至近三年的高点。一般而言,50%是临界点,超过50%则反映出生产扩张。
由于制造业占GDP(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35%左右,服务业占GDP比重在50%以上,制造业和服务业向好,反映出宏观经济稳中有进。
对此,中国物流信息中心陈中涛认为,一季度经济运行积极变化明显,经济增速呈现回升势头,可望达到6.8%左右,但总的来看仍保持在6.5%-7%的平稳运行区间。
民生银行研究院首席分析师温彬认为, 制造业PMI连续8个月在50%以上,这个数据也进一步印证去年三季度以后,宏观经济处于回稳的走势。
温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可能会有6.8%,略高于去年,整体的经济主要指标表现平稳。
“一季度宏观经济的情况是平稳向好,金融对实体的支持力度在加大,生产结构也在进一步优化。”他说。
经济进入“新周期”待商榷
不过,对于目前的经济走势的看法,分歧仍很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认为,PMI已经连续8个月保持在50%的水平以上,表明中国经济企稳向好的运行态势已经初步确立。
他认为,新订单指数、出口订单指数继续提高,表明国内外市场需求形势比较稳定;生产指数、采购量指数提高,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继续恢复;购进价格指数回落,预示市场供求关系正在发生积极调整,工业品价格上涨压力有所下降。综合看,经济有望进入中高速平稳增长轨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目前的经济向好,仍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就是一部分数据好,一部分差。
以制造业为例,表现较好的是钢铁、有色、煤炭等上游行业领域。但这些领域形势变好,不是宏观经济对钢铁、煤炭需求大幅增加,而是去产能导致价格上升,进而引起利润上升。
张永军认为,现在经济肯定没有过热,但过冷也算不上,目前各种经济指标不错。
“现在如果认为经济过热,调控收紧,比如收紧信贷,接下来会对投资造成影响。事实上,目前房地产调控力度确实很大程度地加大,如果后续持续时间长,对经济也会有影响。”张永军说。
根据记者了解,目前经济仍有下行压力。比如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960亿元,名义同比增长9.5%,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7个百分点。这是近10年来的新低。
另外1-2月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20130亿元,下降8.3%,大幅低于去年全年20.9%的速度。这反映出未来投资动力不足。
温彬认为,前一阶段拉动经济的动力一靠房地产、二靠汽车。这导致利润的改善集中在上游,但是目前消费放慢说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是在放缓。
温彬认为,从稳增长的角度看下一步还是要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除了要进一步加大财政对于公共领域的投资,还应该进一步加大对企业部门的减税力度,通过减税来使企业增加投资。(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原始股减持就是中国股市圈钱的黑洞,一元钱成本一上市,摇身一变就成几十元,散户年复一年跳入这个深不见底黑洞,永远是给他们捐款的机器,原本就不可以来二级市场减持。原本是奔着公司分红来投资的,不成想原来也是忽悠人的,分红就是从股价里扣去分红的那部分钱,在从那部分钱里扣去税,把扣税后的那部分钱给了你,真正一看,还不如不分红呢,分红后除权,扣税,原来是扣的自己的钱,哪来的分红,真...[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