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刘柯
央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3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为326.06万亿元,同比增长7%;狭义货币(M1)余额为113.49万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M1的快速增长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亮点。
和M2相比,M1能具体反映企业和居民的即时支付能力,其增速的快慢直接反映了全社会投资和消费意愿。
简单解释一下M1数据,其主要由流通中的货币以及企业活期存款组成,它能够直观地体现出企业和居民的货币支付能力和市场购买能力,这些都与眼下的投资和经营等经济活动密切相关。举个例子,M2更像你的全部家庭存款,但不可能全部拿来投资或者消费;而M1就是你能拿出来投资和消费的“活钱”。因此,M1更能反映出全社会的现实购买力,无论是购买商品和服务还是购买理财产品。
其实,关注M1的意义在于,其增速与大家能“体感”的经济热度是正相关的关系。2023年,M2同比增长了9.7%,但M1仅同比增长了1.3%;2024年,M2同比增长了 7.3%,但 M1 却同比下降了1.4%。这组数据其实很值得深思:为什么M2总额在不断增长,但M1却并没有同步跟上,甚至2024年还是同比下降的呢?原因就在于,央行释放出来的流动性很多都变成了储蓄存款。2023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了25.74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了16.67万亿元;2024年全年,人民币存款增加了17.9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了14.26万亿元。从多增的住户存款与人民币存款占比来看,2023年这一比值是 25.9% ,2024 年是79%。这就是问题所在,2024年,普通老百姓存的钱更多了,而对投资和消费保持谨慎的思维。
这一趋势到今年还在延续。今年1月,M1因为春节因素同比增长了0.4%,到了2月,就掉到同比增长0.1%了,但3月却突然增加到1.6%,这是不是一个拐点?我们再看住户存款与人民币新增存款的比重。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了12.9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了9.22万亿元,多增的住户存款与人民币存款占比是70.8%,比起2024年全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再结合3月份M1的增速看,居民的存款热情似乎有所下降,腾出来的钱开始用于投资和消费,企业扩大经营的热情也开始升温。
我们再结合其他经济数据来看。今年3月份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0.5%、50.8%和51.4%,分别比上月上升0.3、0.4和0.3个百分点;3月人民币贷款新增3.64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5.89万亿元,分别同比多增5470亿元、1.06万亿元;今年2月CPI同比下降0.7%,3月CPI同比下降0.1%……从这些经济数据看,PMI和CPI价格指数逐月上升,社融规模逐月增加,整体呈现放量回升的态势。全社会扩大投资和消费的迹象逐步显现,整个经济健康发展的活力开始体现,内生式发展正逐步走向正轨。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