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润新能源IPO申请正式得到深交所受理。公司拟募资245亿元,作为央企新能源分拆上市的标杆,其近60%的毛利率引人注目,但补贴回款滞后、土地合规瑕疵、电价下滑及突破分拆要求等问题令人担忧。
这不仅是2025年深交所首单主板IPO,也是全面注册制下首家以香港注册地申报A股的企业。若成功发行,将刷新深交所纪录,成为近三年来A股最大IPO项目,就募资规模而言也是最大的一起分拆项目。
245亿元募资驱动新能源扩张
华润新能源是港股上市公司华润电力(00836)的全资子公司,专注于风力与太阳能发电。截至2024年9月末,其并网装机容量达2820.69万千瓦,其中风电2156.64万千瓦、光伏664.05万千瓦,分别占全国市场份额4.50%、0.86%,业务覆盖30个省份,仅次于华电新能、龙源电力(001289)和三峡能源(600905),在央企新能源公司中位列第四。
此次IPO募集的245亿元将投向新能源基地、多能互补一体化、绿色生态发展及融合发展型项目,新增装机容量717.5万千瓦。这一募资规模超过深交所此前纪录保持者金龙鱼(139亿元)。招股书显示,资金将支持全国30个省份的风电与光伏建设,旨在替代传统化石能源。
2021年至2023年和2024年前三季度(下称“报告期”),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71.34亿元、181.98亿元、205.12亿元和171.50亿元,毛利率稳定在57%-62%;净利润分别为64.51亿元、62.96亿元、82.80亿元和62.13亿元。2023年,其净利润同比增长30.98%,金额超越三峡能源(71.81亿元)和龙源电力(62.49亿元)。

图片来源:公司招股书,下同
2024年前三季度,华润新能源的风电与光伏利用小时数分别为1731小时和1121小时,显著高于1567小时和959小时的行业均值,运营效率领先。
业绩依赖补贴但回款慢
华润新能源的高利润依赖政府补贴。报告期,公司可再生能源补贴收入分别为63.03亿元、63.32亿元、64.79亿元和49.10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6.79%、34.8%、31.59%和28.63%。剔除补贴后,同期净利润骤降至2.73亿元、1.26亿元、19.8亿元和14.39亿元,仅为现有水平的3%-23%。

这一现象在行业内非常普遍,如华电新能,据其招股书,2020年至2022年可再生能源补贴收入分别达到85.47亿元、104.66亿元和110.14亿元,占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51.78%、48.3%和45.04%。
更棘手的是补贴回款延迟。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可再生能源补贴款账面价值合计分别为137.12亿元、136.5亿元、174.27亿元和204.75亿元,占流动资产比例分别为58.74%、59.70%、66.63%和64.28%,逐年上升。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国家补贴逐步退坡,回款可能进一步滞后,导致现金流紧张,影响项目建设与债务偿还。
招股书也表示,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由国家财政安排,前期由于补贴附加资金不足,发放周期较长,对于已经纳入补贴目录或补贴清单的发电项目,通常1-4年方能收回补贴,以上因素客观上导致公司应收可再生能源补贴规模逐年增大,若补贴政策调整,业绩恐大幅波动。
土地违规与电价压力
《财中社》发现,土地合规性问题为华润新能源IPO蒙上阴影。2019年9月28日,媒体报道,华润新能源在河南唐河县多个风电项目(涉及黑龙镇、龙潭镇、苍台镇、郭滩镇等地)未办理土地手续即开工,导致农田毁坏。当地镇政府、自然资源局及华润新能源均承认手续缺失。此类问题在新能源行业频发,如华能集团2011年75个项目涉及8.13万亩未批用地,华电神木风电项目2015-2016年违法占地210.79亩。若监管介入或舆论发酵,华润新能源可能面临处罚与声誉危机。
上网电价下滑加剧盈利压力。报告期内,风电平均电价从0.50元/千瓦时降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0.44元/千瓦时,光伏从0.56元/千瓦时降至0.32元/千瓦时,下跌幅度分别达12%和43%。这与市场化交易比例提升有关,但直接削减收入。同时,“报告期内,公司弃风率分别为3.31%、3.54%、2.8%和4.39%,弃光率分别为1.52%、1.41%、1.52%和5.87%。”最新报告期明显恶化。若电网消纳能力不足或电力输送通道建设滞后,新能源利用率将受限。
新能源行业高资本开支也构成挑战。2024年,华润电力计划投入568亿港元,其中74%用于风电与光伏建设。分拆后,华润新能源仍需依赖母公司在土地与电网接入方面的支持,而这些环节的瓶颈可能拖累扩张。
分拆争议与行业热潮
分拆上市的合规性备受关注。证监会《上市公司分拆规则(试行)》要求最新一个财年子公司净利润占比不超过母公司50%,但2021年至2023年,华润新能源占比高达439%、97%和82%。尽管港股分拆A股适用性存疑,分拆办法后的首例“港拆A”上会项目——丘钛科技(01478)分拆子公司丘钛微IPO,终因净利润占母公司净利润比例过高,于2024年11月主动撤回了注册申请。
华润新能源作为注册地香港的红筹企业,需满足“市值200亿元、营收30亿元”标准,审核复杂性增加。
2021年,华润新能源向华润电力借款余额达312.03亿元,负债率逼近80%。2022年,通过375亿港元债转股,负债率降至49.55%,截至2024年9月为54.8%,优于行业均值8.43个百分点。这一优化为其IPO铺路,但也凸显其对母公司资源的依赖。
华润新能源IPO是央企新能源分拆热潮的缩影。2021年,三峡能源募资227亿元上市;华电新能2023年6月首发过会后尚未注册;中国电建新能源上市辅导备案获得受理。
2023年证监会收紧IPO政策后,部分企业转战港股,如中润光能2025年3月13日递表港交所。2025年已有晶澳科技(002459)、宁德时代(300750)等5家新能源公司公布H股计划。华润新能源的成败攸关行业融资路径选择。
华润新能源以245亿元募资和近60%毛利率冲击A股,展现央企实力。然而,补贴回款慢、土地违规隐患、电价下滑与弃风弃光问题,暴露其高利润的脆弱性。在“双碳”驱动下,这场IPO不仅是资本突围,也是行业试金石。
“募资规模+分拆”让华润新能源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最大的一起分拆项目,此次IPO能否突破分拆要求受到关注。
(文章来源:财中社)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