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黄坤)4月3日,浙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陆建强,浙商银行党委副书记、执行董事陈海强以及其他高管,亮相该行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回应了市场关切的经营战略、息差走势、非息收入、资产质量等问题。
浙商银行管理层直言,内外部挑战依然存在,只有保持战略定力才能带来稳健的发展动力。“不追求规模情结不‘挣快钱’,坚持长期主义才能成功穿越周期,将推动经营策略向负债驱动转变,推动资产结构向低风险均收益转变。”
谈定力:营收净利润双增站稳3.3万亿元新台阶
浙商银行交出了一份有韧性的“经营答卷”:2024年末,浙商银行总资产站稳3.3万亿元新台阶,该行2024年营收、净利润分别较上年增长6.19%、0.92%,不良贷款率连续三年下降。
非息收入为贡献“主力军”。非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39.05%,占营业收入的33.25%,较上年上升7.86个百分点。
财富代销规模和手续费收入增势不错。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浙商银行管理零售客户资产增量创近四年新高,增幅近10%;财富代销规模和手续费收入逆势增长,同比增长均超20%。
近年来,在息差承压背景下,增厚非息收入、改善营收结构成为银行发力重点。浙商银行管理层在业绩会上表示,2024年,浙商银行抓住行业机会,其他非息收入增长较快,成为应对低利率市场环境的一大优势。
资产质量方面,浙商银行不良贷款率实现连续三年下降。浙商银行将此归因于风险处置力度较大、风控策略更加稳健、产业投研能力提升三大因素。“2024年我们通过各类方式大力处置不良资产,全年处置的不良资产比去年多了35%,是近年来最多的一年。”该行管理层说。
针对市场关注的房地产等领域风险,浙商银行管理层表示,近年来通过加大风险处置力度,前瞻性压降成果突出。其中,房地产不良贷款率1.55%,较年初下降0.93个百分点。
谈及银行经营如何平衡收益和风险,陈海强认为,一方面做好存量房地产等业务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也在相对较高收益资产中寻找低风险资产,加大向金融“五篇大文章”等资源倾斜力度,合理把握收益风险的平衡。
据悉,今年浙商银行将聚焦产业投研、风险处置、专业评审、数字风控“提升深化”,以保持资产质量稳中向好。一是以数字化风控和区域差异化研究,加强授信全流程管理,严控新增领域风险发生;二是多措并举加快出清存量风险,推进智慧清收增加效益。
谈挑战:应对净息差收窄夯实资产负债结构
净息差收窄是商业银行普遍面临的周期性挑战,浙商银行如何破局?
从资产端来看,浙商银行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4.99%,但非利息净收入显著增长。
低利率环境下,为应对净利息收入下行压力,浙商银行也加强了负债成本管控。2024年,该行吸收存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2.87%达到1.9万亿元,付息率4年连降至2.10%,成为影响营收及发展持续性的重要助力。
展望2025年,面对净息差下行、金融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等挑战,浙商银行管理层向记者表示,目前该行净息差仍居股份制银行靠前水平,2025年预计仍处于下行通道,但降幅将明显降低。该行将采取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升投研能力、提升中收等举措应对。
在陆建强看来,要把资源用在刀刃上,不断夯实资产负债结构,经营策略从“资产端发力”调整为“负债端发力”,持续压降存款付息率。
资产结构向低风险均收益转变。“从‘高风险高收益’调整为‘低风险均收益’的资产配置策略,积极布局项目贷款等收益适中风险可控的长久期资产,进一步夯实资产底座。”陆建强说。
提升中收方面,浙商银行管理层表示,要不断提升客户黏性,并通过中收扩大工程、弱敏感资产夯基工程、负债结构优化工程、数字化营收提升工程等“四大工程”,全面拓宽收入来源,让资产负债营收呈现高质量发展态势。
“一家银行想‘杀出重围’,一定要靠竞争力吃饭,背后需要强大的投研能力支撑。”陈海强表示,近年来,浙商银行以数字化投研为抓手,全面启动“中收扩大”工程,打造立体式研究生态和全天候研究服务矩阵,增强营收的可持续性。
谈变革:坚持“智慧经营” 实现“四大转变”
新的市场环境下,浙商银行如何构建差异化竞争能力?
记者从陆建强在本次业绩说明会、年报致辞及此前公开发言中梳理发现,他的回答或许就蕴藏在“变革”二字之中。
对于2025年,陆建强在年报致辞中表示,浙商银行将以善本金融、智慧经营、人文浙银为指引,牢固树立合规经营的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协同改革,全面打响新一轮“深耕浙江”三年行动计划。
在业绩说明会上,陆建强明确,要坚持智慧经营,努力实现四大转变。浙商银行的服务重点要从服务一家企业到服务整个产业生态转变,着力于推动产业升级;授信模式要从抵押担保为主的“当铺金融”向以算力为主的“场景金融”转变,实现链式盘活。
同时,浙商银行的获客方式,要从传统关系营销向数字获客转变,重在提升投研能力;客户基础,要从对公为主的“垒大户”向普惠导向的“小额分散”转变,夯实风控底座。
改革中,如何才能从传统的“打猎式经营”真正走向陪伴型“种田式经营”?在陈海强看来,智慧经营是银行行稳致远的指南针。浙商银行再也不一味追求规模情结,再也不走“垒大户”的老路,这些都是浙商银行追求长期价值的选择和方向。
有投资者关心,下一步浙商银行将有何部署打法?对此,陆建强介绍,该行已于去年全面启动“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协同改革,以数字化重塑客户服务体系、构建敏捷反应的组织架构,逐步打破内部条线壁垒,推动“智慧经营”战略深化落地。
浙商银行管理层表示,要从“场景驱动、数业融合、产品组合、生态构建”四大方面协同发力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致力于打造业内“最场景”供应链金融服务,在转型过程中主动构建差异化竞争能力。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