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探丨从资本宠儿到总部停摆 达闼机器人缘何“风口坠落”?
2025年04月03日 18:38
来源: 中国证券报
东方财富APP
Scan me!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Scan me!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全新妙想投研助理,立即体验

  一边是机器人赛道基金产品年内投资收益一路走高,一边是创投界有关具身智能“泡沫”的争论成为业界焦点。

  在这场“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话题热潮中,估值一度达200多亿元的明星独角兽“达闼机器人”日前被曝“停摆危机”,引发多方关注。近日,记者前往达闼机器人位于上海闵行区的公司总部一探究竟。

  4月3日,达闼机器人方面向中国证券报记者回应称:“公司目前聚焦在云端大脑和人形机器人方向,团队目前主要在北京、成都、天津等地,且都在正常工作,达闼68关节人形双足机器人也会在年底前进行试商用。”此外,对于欠薪补偿情况,公司表示:“公司一直将其作为第一要务在积极沟通解决,但确实需要时间。”对于“公司2.0版本的人形机器人在研发上迟迟未能突破”的说法,公司予以否认。

  接受记者采访的一些创投界人士表示,目前人形机器人行业尚处于产品和技术的导入期,行业“冷启动”尚未完成,这一过程需要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的持续陪伴。但只有拥有稀缺的AI人才资源、独特的行业底层认知、具备打造差异化产品和商业能力的团队,才能最终脱颖而出。

  超2万平方米办公地空无一人

  4月1日上午,中国证券报记者在达闼机器人位于上海市闵行开发区的某产业园区进行了实地走访。在这片由某头部地产商与达闼机器人共同冠名的产业园区中,达闼机器人的总部办公区域约占到一半,不仅有公司机器人产品和相关技术的专门展厅,还有其部分研发、生产部门。

达闼机器人所在的闵行某产业园区

  公司在园区办公楼1栋的一楼,专门设置了一个名为“达闼机器人世界”的展厅,用于对外介绍公司的“云端机器人”及相关技术。但记者发现,这一展厅已完全关闭,只有门外的园区招商广告和“达闼新镇”“云端机器人世界”等字样还较为醒目。

  达闼机器人总部展厅已关闭

  值得注意的是,在园区内部,记者发现公司几乎所有办公区域均是空无一人,楼区内的办公区域均无照明,且无人办公。附近一栋楼宇某科技企业的两位员工向记者表示:“公司(达闼机器人)原先至少有上百号员工在这里办公,占用大概两到三栋办公楼。”

  达闼机器人公司总部的一间装配车间

达闼机器人公司总部办公室内的机器人产品

  当记者以寻找企业办公租赁需求的名义询问园区相关招商人员时,相关人员则向记者表示:“如果有意租赁,达闼机器人公司场地随时可以配合搬空。”这位工作人员称,达闼早先使用了两到三栋办公楼,每栋办公楼的面积都超过1万平方米,总办公面积超2万平方米,目前这片办公楼的日租价约在1.5元/平方米。

  此外,多个社交平台的消息显示,公司在上海、北京的不少前员工与达闼有薪资纠纷。

  对于公司的现状,达闼机器人方面4月3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独家采访时回应称,公司在上海、广州之外的办公地、分公司、子公司,目前“仍然正常运营办公”。达闼目前主要聚焦在云端大脑和人形机器人方向,在北京、成都、天津等地的团队都在正常工作,其中天津的团队在全面布局人形机器人的研发、生产、训练场等。对于欠薪补偿问题,达闼表示“对离职员工表示歉意”,公司一直将其作为第一要务在积极沟通解决,“但确实需要时间”。

  昔日资本宠儿

  天眼查相关信息显示,达闼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3.87亿元,注册地即位于记者实地探访的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的某园区。截至目前,公司共计有股东67个。

  公司官网介绍:达闼成立于2015年,是智能机器人领域的独角兽头部企业,全球领先的云端机器人创造者、制造商和运营商。达闼具有行业领先的云端机器人全栈技术解决方案,创新性地提出 “云端机器人”(云脑+安全网+机器人)架构并成功实现云端机器人的商业化。公司创始人黄晓庆曾任UT斯达康公司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等职务。

  公开信息显示,达闼机器人融资至少已达到C轮,其中的投资机构可谓群英荟萃,如软银、朗玛峰创投、博将资本、凯旋创投等VC、PE,并得到了上海、宁波、广州、珠海、北京等地产业基金的支持。据不完全统计,公司累计融资超过50亿元。

  而在2023年的C轮融资后,达闼机器人的估值超过200亿元,一举成为了当时国内估值最高的机器人独角兽企业之一。IT桔子2024年5月发布的《2023—2024年中国机器人赛道投融资报告》显示,达闼估值达到30.77亿美元(约223亿元),领衔中国机器人行业独角兽,远超第二名企业的估值。

图片来源:IT桔子

  但随着2024年以来企业经营逐步陷入困境,公司“缺钱”“被强执”的状况屡屡发生。天眼查显示,截至目前,达闼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涉及司法案件20余起,被执行总金额已超过3000万元。前述“邻家企业”员工也向记者表示,去年曾关注到,有供应商企业前来向公司讨要供应货款。

  值得注意的是,一家创投机构的创业负责人本周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向记者透露,其早前曾就公司运营发展情况,与达闼某位高管就商业合作机会的事宜有过深度交流。其得到的一个重要信息是,公司曾经研发出人形机器人1.0版本,过去两年一直努力向功能更高的2.0版本迭代,但是相关研发工作迟迟未能获得实质性突破进展。该人士认为,这可能是去年以来公司遭遇重大挫折的一大关键原因。

  对于这一问题,达闼方面4月3日向中国证券报记者回应称:“公司的人形机器人更新迭代需要周期。公司2.0版本产品致力于能干活,而非只是表演跳舞,这一升级机器人预计会在年中开始落地应用,目前已有签署客户。68关节人形双足机器人也会在年底前进行试商用。”

  为何折戟?

  今年以来,伴随着大模型等全球AI产业的进一步腾飞,投资界对于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关注持续居高不下。

  上海某创投机构投资经理向记者表示,人形机器人在全球新一轮工业科技革命的浪潮中前景广阔,这一点毫无疑问。但在大规模商用场景仍未到来之前,企业在生存下去的前提下谋研发、发展,才是重中之重。该投资人士称,去年以来少数智驾企业、人形机器人企业的倒下,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前期现金流恶化所导致,这可能是类似达闼这类案例的最大启发。对于相关创投机构而言,投后与企业的密切沟通和战略协助,一定必不可少。

  此外,创投机构千乘资本相关负责人4月1日就达闼机器人的相关情况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称,机器人的发展趋势,本质上是从专用到逐渐通用的过程,当人形机器人能够完成多项任务后会快速重塑整个行业,未来人形机器人也有望成为继手机、汽车之后的又一商业入口。从目前来看,整个行业尚处于产品和技术的导入期;行业“冷启动”尚未完成,目标市场、产品定义、种子用户等商业化落地路径仍未明晰,是这个阶段的正常特征。

  他同时表示,人形机器人产业导入期的核心是供给驱动而非需求驱动,只有通过持续技术创新突破带来产品性能提升、成本降低,才能逐步打开应用场景,而这一过程需要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的持续陪伴。从创投机构的前期投资筛选角度看,投资机器人企业最重要的是看创业团队的能力,只有拥有稀缺的AI人才资源、独特的行业底层认知、具备打造差异化产品和商业能力的团队,才能在这个长坡厚雪的赛道中脱颖而出。

  值得注意的是,3月17日,达闼宣布与厦门松霖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在厦门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作为A股上市公司松霖科技(603992.SH)旗下专注于机器人业务的全资子公司,松霖机器人与达闼的此次合作,将共同探索人形机器人创新领域产业机会。

  此外,在本周多方聚焦达闼机器人生存现状的背景下,4月1日,达闼在公司官微上再次以创始人黄晓庆的名义发文称:“作为全球云端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开拓者,尽管面临复杂的外部环境挑战,我们始终以技术创新为锚点,坚守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初心,在行业寒冬中稳步前行。”

  黄晓庆近日表示,公司正积极融资,拓展业务,聚焦人形机器人和云端大脑等业务。但截至目前,相关进展仍有待明朗。

  (文中图片均为本报记者王辉/摄)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10
原标题:实探丨从资本宠儿到总部停摆,达闼机器人缘何“风口坠落”?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Scan me!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网友评论
还可输入
清除
提交评论
郑重声明: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全部评论
最新 最热 最早
加载更多
查看全部评论
热点推荐
神秘大资金出手!多只沪深300ETF成交额猛增
中国基金报
2025-04-07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
搜索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