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宣传“智能驾驶”,是反噬品牌的“毒药”
2025年04月03日 12:17
来源: 上观新闻
东方财富APP
Scan me!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Scan me!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全新妙想投研助理,立即体验

  3月29日,在安徽铜陵,三位花季少女在一起震惊全国的恶性交通事故中不幸罹难。一个重要原因是,车辆在辅助驾驶状态下遇到道路施工,从系统报警到驾驶员介入再到撞车,仅仅只有3秒钟。

  我的车上也辅助驾驶功能,以前用过几次,理论上可以让驾驶员省力省心,但我却觉得每次使用比自己开车还吃力,始终保持精神高度紧张,随时准备夺回控制权,原因就是现在的辅助驾驶技术还不成熟,无法让人完全信任。

  我所开的汽车,辅助驾驶不是主要卖点,只能做到定速巡航、自动刹车和车道保持辅助,勉强属于L2级别辅助驾驶。而现在被宣传得“神乎其神”的“智驾系统”,尽管多了一些功能,但本质上同样属于L2。由于厂家的高调宣传,使得一些消费者产生“幻觉”,误以为无人驾驶时代已经来临。

  于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新闻,有人边开车边玩游戏、看电影,有人甚至直接在行驶中打瞌睡,更有甚者在醉酒昏迷不醒的情况下,被朋友扶进车内开启自动驾驶送回家。每次看到这样事情,我都会倒吸一口凉气,谁给了他们这么大的胆子?

  商家的过度宣传肯定难辞其咎。看过许多造车新势力的发布会,对于智驾功能的宣传过于夸张,例如解放双手、买车送司机,L4降维到L2等等,而对风险几乎绝口不提,这显然会对消费者产生误导,特别是那些驾龄不长、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年轻人,使他们盲目信赖辅助驾驶,造成的恶性事故在国内外时常发生。

  事实上,目前在国内,还没有一辆汽车获得了L3准自动驾驶的正式牌照,更别提L4完全自动驾驶,开着L2级别的车,做着L4级别的事,不出事故才是奇怪。

  在我看来,辅助驾驶不宜过度宣传,厂商不能再用“智驾”之类的模糊字眼误导消费者,比宣传功能更重要的是提醒风险,否则所有吹过的牛,最终也会反噬品牌,成为无法抹去的污点。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 责任编辑:43
原标题:过度宣传“智能驾驶”,是反噬品牌的“毒药”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Scan me!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
搜索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