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
·4月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
·4月2日,上交所披露数据显示,今年1月、2月和3月A股新开户数分别为157万户、283.59万户和306.55万户。今年3月新增开户数306.55万户,较2024年3月新开户数242万户增长26.67%。
·近日,资本市场迎来一场医药行业的狂欢: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单日暴涨超6%,康方生物、石药集团、荣昌生物等个股涨幅突破10%,港股通创新药ETF盘中一度飙涨8%,规模与份额双双刷新历史纪录。
上证精选
·4月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意见全文内容涵盖价格改革、价格调控、价格监管等价格工作各领域,部署健全四个机制,即健全促进资源高效配置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创新服务重点领域发展和安全的价格引导机制,完善促进物价保持合理水平的价格调控机制,优化透明可预期的市场价格监管机制。
·4月2日,北京市商务局发布《关于征集2025年支持商场、商街、商圈品质提升项目的通知》。其中提到,北京对全市商场、商街、商圈品质提升项目将给予资金支持。其中,支持商业企业升级改造,单个项目最高补助金额500万元。
·4月2日,上交所披露数据显示,今年1月、2月和3月A股新开户数分别为157万户、283.59万户和306.55万户。今年3月新增开户数306.55万户,较2024年3月新开户数242万户增长26.67%。从今年一季度整体数据来看,A股新开户数合计747.14万户,较2024年一季度的567.09万户增长达到31.74%。
○4月2日,全球IT市场研究和咨询公司Gartner预测,2025年全球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支出将达到6440亿美元,较2024年增长76.4%。数据显示,2025年,集成AI能力的服务器、智能手机、个人电脑(PC)等硬件将成为GenAI支出的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其中80%的GenAI支出将用于硬件。
○近日,中国首个自主研发、开源开放、功能丰富的深度学习平台百度飞桨,宣布新一代飞桨框架3.0正式发布,以“动静统一自动并行”等五大核心技术创新为大模型训推提速。目前,飞桨框架3.0支持文心4.5、文心X1等多款主流大模型,DeepSeek-R1满血版单机部署吞吐提升一倍。通过技术算法创新,飞桨让低时延、高吞吐、低算力成本的推理服务成为了现实。
○近日,美国专利局授予苹果一项全玻璃设备外壳专利,涵盖Apple Watch、Mac及双面显示iPhone设计。苹果自2014年起布局玻璃设备技术,此次专利首次系统定义了多面玻璃外壳方案。专利文件显示,未来iPhone可能采用六面透明玻璃机身,前后及侧面均可作为显示屏,用户甚至可通过挤压机身调节音量。
上证聚焦
○激光雷达渗透率快速提升市场规模空间超万亿
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协会(SAE)最新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前装激光雷达车型已达47款,较2021年增长6倍。车载激光雷达交付量正在经历爆发式增长。多重因素作用下,多家机构对激光雷达产业给出积极预测。根据相关专业数据机构预测,到2027年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将达62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41%,边际成本再降40%。
激光雷达作为高精度、高可靠性的传感器,在汽车感知架构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根据知名汽车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乘用车市场激光雷达标配量超过136万辆,搭载率已经由2022年的0.5%增加至2024年的6%。随着中国厂商大规模放量以及对技术降本的持续探索,车载激光雷达成本快速下探,有望进入更多车企考虑范围并搭载上车,从而实现正向循环,迈向万亿市场空间。
华福证券指出,激光雷达因具有超高分辨感知和全息数据捕获能力,因此在复杂/极限场景下具备绝对的性能优势和不可替代性。与此同时,其硬件、量产、验证构成核心三大壁垒,只有同时具备芯片自研能力、精密制造体系、车规级生态资源的厂商方可在行业中长青。当前,汽车激光雷达市场集中度提升,头部效应正不断强化。因此,已长期布局且产品矩阵持续完善的企业有望在当前智驾渗透趋势下加速成长。
产业情报
○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助力智能出行快速发展
4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公布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的通知》。通知提到,经专家评审,列入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范围的为上海市等9个城市以及“北京市基于新型储能的V2G车网互动协同调控试点项目”等30个项目。其中,上海、常州、合肥、淮北、广州、深圳、海口、重庆、昆明等9座城市入选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
广发证券认为,随着电动化渗透走向深水区,智能化有望带来新一轮颠覆式变革,我国“车路云一体化”已从小范围测试验证阶段全面进入到大规模示范应用的新阶段,有望助推智能网联汽车加速落地。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分析认为,从电网充电角度看,车网互动成为城市已有配电网在不断增加的风电光伏比例下解决充电容量的关键路径,电动汽车保有量大幅上升必然倒逼充电行为从无序充电到有序充电再到双向充电车网互动;从户用储能角度看,电动汽车电池储能是中国高层小户型住宅条件下最佳的户用储能方式;从电动汽车角度看,车网互动将使电动汽车充电免费甚至成为赚钱工具。
○中国创新药引爆资本市场政策技术双轮驱动产业跃升
近日,资本市场迎来一场医药行业的狂欢: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单日暴涨超6%,康方生物、石药集团、荣昌生物等个股涨幅突破10%,港股通创新药ETF盘中一度飙涨8%,规模与份额双双刷新历史纪录。这场看似突如其来的爆发,实则是中国创新药企多年蓄力的集中释放,更是政策、技术、资本与国际化战略交织的必然结果。
信达证券认为,医保谈判、医保丙类目录落地预期、多个重要肿瘤药临床会议等事件有望成为新一轮创新药行情的催化剂。湘财证券认为,国内创新药多元支付机制建设持续推进,2025年有望成为政策落地转折年,首先首版丙类医保目录年内推出,其次是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及进一步支持创新药政策新举措有望落地,全链条支持创新药政策持续深化。兴业证券认为,创新药作为政策重点支持方向之一,近年来支持政策持续落地。我们认为具备差异化属性的创新药有望在国内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包括更快的审评审批速度、医保定价的支持、药品进院速度的支持、DRG等除外支付政策的支持、多元化支付体系的支持等。
公告快递
○广信材料募投项目开始试生产
广信材料募投项目“年产5万吨电子感光材料及配套材料项目”之“11300t/a自制树脂及7000t/a内层油墨”已获龙南市应急管理局同意试生产,试生产期限为2025年4月2日至10月1日。此外,公司PCB光刻胶(PCB油墨)、自制树脂等子项目也已获得批复并进行试生产。
○太辰光与US Conec Ltd.签署全球专利许可协议
太辰光与US Conec Ltd.签署MDC连接器全球专利许可协议,获得11项核心专利的非独占许可,可制造基于US Conec核心专利的MDC高密度光纤连接器及适配器,并在全球范围内销售。此次合作将使公司向市场批量产销MDC光纤连接器及相关产品,为800G/1.6T以太网部署提供关键器件,同时为共封装光学(CPO)提供高可靠性、高密度的光连接方案。
金龙羽孙公司金龙羽新能源(惠东)有限公司拟在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内投资建设固态电池关键材料量产线项目,总投资额为12亿元。
○安源煤业拟取得金环磁选57%股份同时置出煤炭业务
安源煤业控股股东江钨控股拟将控股子公司江钨发展持有的金环磁选57%股份,与公司所持有的煤炭业务相关资产及负债进行置换,拟置入资产与拟置出资产交易价格的差额由一方向另一方以现金等方式补足。
○华菱线缆在电力和轨道交通领域中标共计约4.23亿元
华菱线缆近期在电力和轨道交通领域中标合同金额共计约4.23亿元,占2024年营业收入的10.18%。其中,在电力领域中标南方电网公司相关项目,金额为25010.2万元;在轨道交通领域中标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华中公司重庆轨道交通24号线项目,金额为17328.36万元。
○亨通股份将获控股股东增持
亨通股份控股股东亨通集团拟以自有资金和专项贷款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额不低于1.5亿元且不超过3亿元。
○海陆重工等一季度业绩预喜
海陆重工实现净利润6812.94万元至7494.23万元,同比增长50%至65%,因公司订单质量改善明显,高毛利产品订单占比提高,一季度销售毛利率增长较高。
新希望预计实现净利润4.3亿元至5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9.34亿元,因生猪养殖业务减亏以及饲料业务量利同增。
资金观潮
○2机构席位买入东土科技
4月2日的公开交易数据显示,东土科技获2家机构席位合计买入1.22亿元,占全天成交总额的3.02%。
东吴证券表示,通过软件定义控制和AI大模型的功能融合,公司成功实现了我国首个由AI驱动具身机器人的方案,使得具身机器人无需依赖传统PLC和工控机也能高效运作。目前公司研发的AI机器人平台,已经能够为客户提供快速原型化的低代码开发工具和系统,大大减少客户在垂直领域开发具身智能的成本。与此同时,公司也在积极研发下一代鸿道系统,通过VLA模型与鸿道操作系统的深度融合,目标实现“VLA模型+数字孪生”闭环,公司预计2030年支持百万级智能体协同网络。
○机构密集调研电子设备制造板块
Choice资讯显示,过去一个月来,机构调研上市公司超过23000次,从行业看,调研电子设备制造板块多达1586次,调研通用设备板块1516次,调研生物制药板块1306次。从机构调研的电子设备板块相关上市公司看,蓝思科技、立讯精密、盛美上海、华曙高科、拓邦股份等公司的机构来访量均超过120次。
南方信息创新基金经理郑晓曦表示,2025年,电子半导体板块有望迎来自主可控和周期拐点向上的共振,在政府和产业界的共同努力下,半导体的国产化率将持续提升。消费电子芯片也将走出景气下行阶段,开启了新一轮景气上行周期,需求回暖带来产业链持续补库存,产品价格稳定向上,企业盈利持续恢复,看好电子设备制造板块投资机会。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