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消费贷竞争性下调利率一度成为市场的热点。不过,市场有消息称,已有多家银行接到内部通知,自4月起新发的消费贷利率不得低于3%。
对此,市场分析人士表示,对超低利率的消费贷“踩刹车”,一方面可能是出于对窗口指导的响应,另一方面也旨在为保持合理净息差预留空间。个人消费者仍需根据个人消费需求及还款能力合理申请、合规使用消费贷。
现象:“2”字头产品难寻踪影
“上个月还有短信提醒我有‘闪电贷’贷款利率的优惠,这两天打开App显示优惠券过期了,现在利率都升到了3.5%了。”市民陈先生对记者说道。据了解,市民陈先生口中的“闪电贷”正是招商银行旗下的纯信用类消费贷款,通过不定期向客户发放利率券等优惠,其最低利率可以达到2.58%。
4月1日以来,多家银行上调了个人消费贷的年利率。如建行个人消费贷的年利率最低为3.0%,此前为2.8%;中国银行“中银E贷”的年利率(单利)最低为3.1%;兴业银行的“兴闪贷”利率最低为3.75%;浦发银行的“浦闪贷”利率最低为3.69%,而此前是2.68%。
自2025年4月起,信用消费贷产品年化利率将统一上调至不低于3%,现存3%以下的超低利率产品也将统一上调。对此,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表示,银行停发3%以下利率消费贷,一方面可能是出于对窗口指导的响应,另一方面是为保持合理净息差预留空间。部分银行推出2.4%~2.8% 利率,水平已低于同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甚至老客户还能够提额,这会导致利率端的无序竞争,使得机构过于注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发展,也存在被“套利者”盯上的风险。此次对消费贷利率价格的直接约束,表明银行机构消费贷竞争需以商业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常态化利率价格战、利率“地板价”不可取。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个人消费贷款利率过低,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作用。一是可能让消费者产生“利率幻觉”,不顾个人实际盲目申请,从而加重个人债务负担。二是消费贷款可能被套用、挪用,从而导致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理财市场等。特别是近期个人消费贷款自主支付的金额上限从30万元提高至5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延至7年,如果消费贷款利率显著低于住房贷款利率,就有可能被部分借款人用于“置换”住房贷款。
建议:将个人债务负担控制在合理水平
对于有借贷需求的消费者,苏筱芮建议,要根据个人消费需求及还款能力合理申请、合规使用消费贷,保留好相关的消费记录,不要轻信不良贷款中介“转贷降息”等违规话术,更不能把消费贷资金用于炒股等违规领域,否则银行核实到违规情形提前收回贷款,消费者将面临更严峻的财务困境。
董希淼也提醒,对消费者而言,申请消费贷款要基于个人和家庭的消费需求和实际需要,应量力而行、合理适度,将个人债务负担控制在合理水平之内。一般而言,个人每月偿还贷款本息支出,不应超过收入的1/3;未来收入增长预期明确的年轻群体,每月偿还贷款本息支出不应超过收入的1/2。
而对金融机构而言,要坚决反对在个人消费贷款价格方面的恶性竞争,主动摒弃规模情结和速度情结,不追求简单的规模增长和市场份额,将贷款利率保持在合理水平。
(文章来源:信息时报)
![憨笑 [憨笑]](http://gbfek.dfcfw.com/face/emot_default_28x28/emot27.png)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