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C超快充距离规模化商用还有多远
2025年04月03日 00:39
来源: 证券日报
1
东方财富APP
Scan me!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Scan me!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炒股第一步,先开个股票账户

  随着消费者对于快速充电的需求不断增长,6C超快充技术(即6倍率充电,可在10分钟内完成80%电量补充)正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点。液冷超快充速度、充电桩密度、电网容量构成的“新三角”将会改写新能源汽车的竞争规则,也将重构整个充电能源产业的商业逻辑。

  在材料科学领域,硅碳负极与固态电解质的突破正在化解负极析锂风险,解决快充导致的电池寿命衰减问题;在系统集成层面,全液冷技术通过智能温控将设备寿命延长至10年,运维成本直降40%;在电网侧,光储充一体化电站通过匹配兆瓦级功率和储能系统,有效避免了区域性电力过载。

  具体到C端产品,以华为液冷超充架构为代表的技术突破,将充电峰值功率提升至600千瓦,充电桩散热效率提升50%。与此同时,宁德时代特斯拉等头部企业也相继推出适配6C倍率的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

  但技术成型并不意味着能够规模化商用。现阶段,虽然有车企在模仿特斯拉的自营超充网络闭环模式,但更多车企还在自营自建与开放共享的战略抉择中摇摆不定,这直接拖慢了充电网络的覆盖速度。

  对于充电运营商来说,单座超充站建设成本高达200万元,是普通快充站的5倍,加之受限于搭载6C超快充技术车辆的渗透率和用户使用频次,投资回报周期可能长达5年至8年。

  好消息是,随着光储充一体化电站的兴起,光伏板、储能电池、超充桩有望组成自给自足的微电网,既能够有效平抑瞬时功率负荷,又能创造出峰谷电价套利空间,就此也会引发更深层次的商业模式变革。

  以深圳试点的V2G(车网互动)项目为例,电动车在夜间低价储电,白天高峰时段向电网返售电力,使得充电站得以增收。这种转换,让充电桩由成本中心转为利润中心。而车企与电网公司共建电力交易平台的探索,更预示着超充站未来可能成为分布式能源交易的关键节点。

  笔者认为,技术革命从来不只是实验室里的突破,而是产业的全面协同。当技术突破与模式创新交汇时,真正的较量转向生态构建能力。我们看到,特斯拉用超充网络绑定用户的策略已见成效;蔚来“换电+超充”的双线布局,则试图覆盖不同场景需求;华为通过大功率液冷超充技术,在促进电动汽车普及和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扮演重要角色。这些实践都在印证一个趋势——单一技术优势已不足以制胜,谁能搭建起“车—桩—网—储”的协同网络,谁就能掌握下一阶段充换电产业的话语权。

  对于充换电行业的关键变量也要有清晰认识。一是氢能源补能体系的技术突破可能重塑赛道规则;二是因过度追求充电速度导致的安全事故不仅会动摇投资方的信心,也会严重打击消费者的尝试积极性。速度竞赛固然激动人心,但只有敬畏技术、注重生态的玩家,才能穿越产业周期,助推充换电和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全新妙想投研助理,立即体验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责任编辑:73
原标题:6C超快充距离规模化商用还有多远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Scan me!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网友评论
还可输入
清除
提交评论
郑重声明: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全部评论
最新 最热 最早
加载更多
查看全部评论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
搜索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