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28日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围绕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全球合作,就合作方向和路径发表了相关观点。他指出,尽管现在汽车全球化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积极力量大于保守和消极力量。

对于中国车企如何更好地参与全球发展。张永伟表示,现在中国汽车企业参与全球发展的路径更加多元化,而且更具创新性。如当前的新阶段,以海外本地化生产的方式,即将整车生产和供应链体系逐渐向海外转移,把自己变成一个在所在国本地化生产为主的汽车企业,这个模式得到了很多海外国家的欢迎,也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尤其汽车企业不仅在海外作本地化的部署,同时也和海外企业成立合资公司,甚至共建品牌。
此外,由中国汽车企业赋能海外经销商或者生产合作商,帮助国外合作伙伴提升自己的能力,利用中国的制造和技术优势,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汽车产业,这是一个更加具有合作内涵的全球化发展模式。
“从过去以产品为主的贸易,到生产的本土化,到合资合作,一直到共建共生的产业生态,是中国车企更好参与全球发展的新模式、新亮点,这也是目前正在破解的课题。”
对于跨国车企如何更好地实现在华发展,张永伟认为,当前全球汽车企业从主观上都不愿意放弃或者轻视中国市场。
“跨国车企需要重新定义中国市场,重新定义在中国发展的战略。”他说,当前很多车企已经提出了新的中国本土化的战略,就是不断加大在中国本土的研发,加大在中国本土供应链的建设,让中国的供应链和在中国形成的研发反向服务于跨国企业在全球的发展,这个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就是从过往“in china,for china”,即在中国生产、在中国销售,转变为“in china,for world”。
此外,跨国企业还要思考怎么更好地参与中国本土企业的竞争或者合作。跨国企业在中国发展可以由过去的“in china”进一步变成“become china”,即要具备像中国本土企业这样更加快速的创新和反应能力,要改变过去的决策慢的问题,要淡化或者避免过去由于管理和技术两头在外形成的跨国企业的红利所形成的固有模式,加快创新。
张永伟还提出几点期待和建议,包括,构建互融共生的全球汽车供应链体系是实现全球合作的基础;推动新能源智能汽车服务体系互认互通是全球合作的新内容;建立安全可控、有序流动、互信共治的汽车数据合作机制;搭建全球新能源汽车合作平台。
“在全球进行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的优化布局、资源共享,利用合作来提高汽车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已经变得是众多国家共同的期盼。我们提出这个倡议,希望更多的跨国企业、国内企业、国际机构能够参与,共同建设一个推动全球汽车合作发展新平台。”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新花城)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