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3月28日电(江宇娟王海军)从适用于超万米深井勘探开发的“大国重器”到服务于油气销售的智能加油机器人,在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CIPPE2025)上,国产装备制造逐“绿”向“智”,为能源转型和国产装备制造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图为济柴动力加油机器人和智能加油机(供图:中国石油集团济柴动力有限公司)
随着我国油气勘探开发不断向深地领域进军,超深井、万米深井已成为未来油气增储上产的重要方向。在展会上,为中国首口超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完钻立下“汗马功劳”的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称宝石机械)12000米特深井自动化钻机、北京石油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称北石机械)万米顶驱和中国石油集团济柴动力有限公司175发动机悉数亮相。
“12000米特深井自动化钻机依托智能控制系统及自动化处理系统,实现了钻井作业的自动化、智能化、高效化,为中国首口超万米深井完钻提供了有力的智慧保障。”宝石机械高级工程师刘志桐介绍。
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我国油气勘探开发技术能力持续提高,低渗原油及稠油高效开发、页岩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和装备水平大幅提升。
“井下大功率电加热器就像在油井内安装一个加热棒,通过电加热,降低稠油黏度,改善流动性,不仅能够提高原油产量,还可以有效降低原油的含水量。”中国石油集团宝石管业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苑清英表示。
在北石机械的沙盘展区,该公司副总经理米凯夫介绍,页岩气测试与采气一体化系统通过模块化和橇装化设备,灵活适应了页岩气生产不同阶段的工况变化,降低了地面流程装备的投资,为页岩气测试与采气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面对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趋势,油气行业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持续推动生产用能清洁替代、新能源规模化利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等负碳产业发展,为油气行业高质量发展“增绿添新”。
“青海油田的一些井场地理位置偏僻,电网难以覆盖,供电成本高昂。”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材料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计东东介绍,该院与青海油田合作建成光储微电网项目,采用自主研制的全钒液流电池和创新设计的柔性直流母线微电网拓扑架构,通过实时远程监控,实现了无人值守边远井场的全天候“绿电”供应和零碳采油,为油气田绿色转型和增产提效探索出全新的供电模式。
能源装备的智能化、绿色化不仅仅集中在油气上游行业。展会上,中国石油集团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展示了其CCUS一体化解决方案,在帮助石化企业降低碳排放的同时,还能助力油田稳产增产。
在中国石油集团济柴动力有限公司展区,智能加油机和智能充换电系统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围观。展会现场的工作人员表示,这些产品主要应用于加油站、充电站等场景,能够提供高效、便捷、智能的能源加注解决方案。
据了解,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于3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吸引了来自7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0家企业参展。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