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记者王宇】3月26日晚,商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商汤集团)发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年报显示,2024年,商汤集团实现营收37.7亿元,同比增长10.8%;亏损净额43.07亿元,同比收窄33.7%。

从业务板块上看,生成式AI业务对营收贡献最大,已突破24亿元,同比增长103.1%,占集团收入的63.7%。
收入下滑两年后再增长,生成式AI业务贡献最大
公开资料显示,商汤集团是一家成立于2014年的人工智能软件公司,长期投入于原创技术研究,不断增强行业领先的多模态、多任务通用人工智能能力,2021年12月,商汤集团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在上市之后,商汤集团的营业收入一路下滑。2021年~2023年,该集团的营收分别为47亿元、38亿元和34亿元。
2023年,商汤集团进行了业务重组。原来的四大业务板块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能汽车调整为生成式AI、传统AI和智能汽车。2024年年报显示,商汤集团的业务板块又划分为生成式AI、智能汽车和视觉AI。

业务重组对商汤集团营收增长的助推作用明显,其中生成式AI已经成为商汤集团最大的收入来源。年报显示,2024年,生成式AI收入已突破24亿元,同比增长103.1%,占集团收入的63.7%。
商汤集团也表示,去年营收增长主要是受生成式AI持续扩展的推动,而生成式AI收入的暴涨则来源于市场对生成式AI模型训练、微调和推理的需求爆发性增长,公司也将继续将生成式AI相关应用产品商业化,包括在互联网、智能硬件、机器人、医疗和金融等领域。
但在生成式AI之外,商汤集团今年智能汽车和视觉AI业务收入都有所下降。2024年商汤集团智能汽车收入为2.56亿元,同比下降33.2%。商汤集团称,主要由于V2X(车与万物互联)业务收入下降,公司战略重点转向智能座舱及智能驾驶,特别是开发可量产的端到端自动驾驶。此外,商汤集团为某家全球汽车OEM制造商提供的研发服务收入亦有所下降,因该OEM制造商将重点转向未来与商汤集团在前装产品上的合作。
2024年商汤集团视觉AI收入为11.12亿元,同比下降了39.5%。商汤集团表示,原因是公司持续聚焦最高质量客户,开始积极向视觉AI客户介绍生成式AI能力。
针对2024年业绩等相关问题,大河财立方记者已向商汤集团发送采访函,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上市三年仍未盈利,AI企业如何解决盈利困境?
在AI行业,商汤集团已经位列中国大模型应用市场领域第一梯队。国际权威咨询机构IDC最新发布的《中国大模型应用市场份额,2024:格局巨变》报告显示,商汤集团占据13.8%的市场份额,位列前三。
同时,商汤集团“日日新”大模型也持续位列中国大模型的第一梯队。在SuperCLUE最新发布的《中文大模型基准测评2024年度报告》中,商汤集团“日日新”5.5与DeepSeek V3一起并列国内榜首;在OpenCompass多模态评测中,该模型同样位列榜单第一,分数大幅领先GPT-4o。
在大模型上的不断突破,离不开商汤集团的技术研发投入。年报显示,2024年,商汤集团研发支出高达41.32亿元,同比增长19.2%。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商汤集团亏损净额达43.07亿元,与研发支出相差不到2亿元。据统计,商汤集团上市三年以来仍未实现盈利,2018年至今,商汤集团已累计亏损545亿元左右。
在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看来,AI技术研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算法研究、人才招募等,商汤集团巨大的研发开支是其长期难以盈利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在智能安防、智慧城市等传统AI业务领域,市场份额争夺激烈,导致产品价格下降,毛利率降低,以及AI技术商业化落地难度较大,回报周期长也是影响其盈利的重要因素。
“商汤集团盈利之路尚需时日,从亏损逐渐收窄来看,其业务调整和发展策略有一定成效。”支培元表示,商汤集团首先要解决的是研发投入与盈利的矛盾。持续投入研发虽利于长远发展,但短期内增加成本,若不能及时转化为盈利,将延缓盈利进程。其次,新的竞争对手不断涌现,现有对手也在提升技术和服务,商汤集团需不断创新和优化产品,以保持市场份额。
“AI行业整体盈利模式尚不成熟,企业盈利状况因‘企’而异。商汤集团可借鉴谷歌,其通过云服务、智能硬件等实现AI商业化;或者微软通过Azure云平台提供丰富AI服务;或者也可以学习国内科大讯飞在AI语音识别等领域成果显著并实现商业化。”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建议。
(文章来源:大河财立方)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