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之内,三家国际顶级机构力挺中国!
3月26日,高盛首席中国股票策略师刘劲津发布名为《中国已经回归》的报告,重申A股本轮涨势将会比去年9月时更加持久。
同日,富达国际也表达了看好中国股市的观点。该公司基金经理George Efstathopoulos在一场研讨会上表示,“更重要的是,中国AI的发展,特别是DeepSeek的横空出世,动摇了中国在科技领域远落后于美国的观点。这让投资者再次认识到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提振了市场信心,围绕中国投资价值的情绪正发生明显转变。”
而一天前的3月25日,摩根士丹利发布报告又调高中国指数的目标点位预测,这是该机构一个月内的第二次上调。
就在上述三家国际机构看好中国市场的同时,一些国际机构已开始付出行动,贝莱德、富达等机构计划扩大在华业务,增持消费与高股息资产。
德意志银行则预测,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提升将推动A股和港股持续走牛。
这意味着,在多家外资机构一致看好中国市场的预期下,中国市场的“长牛”行情更稳了。
国际机构一致看好中国
2025年,中国资产迎来系统性重估机会。
从年初至今,中国股票市场表现强劲,外资机构对于做多中国的热情也在持续高涨。
数据显示,截至3月27日,2025年以来,中国股市持续走强,MSCI中国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年内涨幅分别达16%和28%,远超新兴市场平均水平。

“农历新年假期后,我们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新加坡、美国和欧洲与投资者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并发现海外投资者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兴趣和参与度。”刘劲津表示,目前已经上涨到近四年新高。
近期,上证指数失守3400点后,一些投资者对上涨趋势的持续性产生担忧。
对此,刘劲津再次重申其观点,中国股票市场本轮的涨势将会比去年9月份更加持久。这也是外资机构坚定A股“长牛”行情的最好佐证。
“尽管年初至今中国股票已上涨20%,但公司基本面预期上修仍可期。短期来看,投资者获利了结等因素下,牛市可能会放缓。”高盛表示,不过,这一次市场上涨背后有强劲的基本面的支撑,上涨有望长期持续。
高盛认为,中国重新受到投资者关注的原因含如下四个方面:首先,年初至今,中国股票的强劲涨幅令很多投资者感到意外。
数据显示,2025年以来,MSCI中国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分别上涨了16%和23%,显著超过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整体股票指数。同期,成熟市场指数和新兴市场指数的整体回报率仅为1%和6%。
其次,DeepSeek的出现改变了中国科技的叙事,由此改变了中国股票的前景。这一转变带来了自下而上、创新驱动的乐观情绪。
第三,民营经济座谈会被视为政府支持鼓励民营经济的关键信号;最后,全球投资者正在寻找美国股市的替代方案。高盛预计,“鉴于其在流动性、估值和多元化收益方面的吸引力,中国股市被视为潜在的选项。”
这意味着,全球投资者“东升西落”的预期,再次得到了国际顶级投行的认可!
“恒生指数、MSCI中国指数和沪深300指数的2025年底目标分别上调至25800点、83点和4220点。”摩根士丹利在最新的报告中上调了中国指数的目标点位预期。这是继今年2月份上调中国指数目标后,该机构再次上调指数目标。
“此次上调一方面由盈利增长预期驱动。”摩根士丹利表示,“另一方面则由估值水平重估驱动。”
盈利方面,截至目前, 2024年四季度,MSCI中国指数盈利表现约超越预期8个百分点。这是过去三年半以来,MSCI中国指数首次超越预期。
目前,在全球股票市场中,中国的盈利超预期表现仅次于日本,位列第二。同期,MSCI新兴市场指数超越预期0.8个百分点,标普500指数只超越预期1.3个百分点。
估值方面,摩根士丹利则指出,MSCI中国指数净资产收益率复苏、地缘政治风险缓解,这些因素推动了年初至今的第一轮估值重估,MSCI中国指数12个月远期市盈率从10.2倍升至11.6倍。
同时,MSCI中国指数相对于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折价幅度收窄至6%。摩根士丹利认为,这一折价最终会消失。
这背后包含两大原因:首先,MSCI中国指数的盈利表现和盈利上修轨迹健康,优于MSCI新兴市场指数。其次,相对于广泛的新兴市场指数而言,MSCI中国指数成份公司在应对美国关税方面处于相对有利位置。
数据显示,目前MSCI中国指数仅有3%的收入来自美国,在美国十大新兴市场贸易伙伴中占比最低。
“中国上市公司第四季度业绩优于预期,且估值对标新兴市场仍有上升空间。”摩根士丹利的策略师Laura Wang和Jonathan Garner等分析师在报告中建议,“在中国投资组合中高配A股。”
关税冲击可控下科技引领A股重估
“从目前来看,特朗普关税对于A股的冲击没有其第一任期时那么大。”刘劲津表示,以AI为代表的中国科技行业出现结构性增长机会,房地产等传统经济行业也出现了复苏的萌芽,这使得中国经济增长前景更为乐观。
瑞银证券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孟磊表示,A股盈利增速并不落后于别的新兴市场,发展前景有人工智能和长线资金的加持。
在孟磊看来,只要估值折价收缩一些,或转向平价、溢价,“便有望吸引巨大的海外资金流入,对整体市场估值形成正向推动。”
“中国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和盈利超预期,以及固定资产投资数据,都指向科技或人工智能研发、应用相关行业。”摩根士丹利建议,“继续超配这些行业的股票。”
富达国际基金经理George Efstathopoulos在一场研讨会上表示,自2024年四季度中国政府推出新一轮刺激政策以来,经济数据明显改善,货币和财政政策立场更加明确,企业盈利也出现改善。
在房地产领域,过去几个月中甚至看到了复苏迹象,这意味着房地产去杠杆周期中最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尾部风险得到了预防性处理。
“更重要的是,中国AI的发展,特别是DeepSeek的横空出世,动摇了中国在科技领域远落后于美国的观点。”Efstathopoulos说,“这让投资者再次认识到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提振了市场信心,围绕中国投资价值的情绪正发生明显转变。”
事实上,近年来,现象级的科技成果,一直霸占A股的年度投资主题。
例如,2023年ChatGPT带火的CPO概念,2024年Sora的文生视频,以及2025年DeepSeek与人形机器人加速的AI产业进程。
华安证券分析师金荣指出,目前生成式AI仍属于技术发展早期阶段,单位成本下降是技术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加速技术扩展,增加应用范围及场景。
目前,腾讯云、华为云、微软云、谷歌云、亚马逊云、AMD、Intel已陆续上线DeepSeek-R1,AI下游使用的增长有助于拉动国内云基础设施的需求增加。
“拉长历史周期看,我国目前仍处于AI时代的早期,以及中国科技资产重估的开端。”中信证券研报称,“每一次大的技术突破和应用落地,都有机会带来系统性的估值提升。”
过去几年,中国科技巨头往往被整体法PE估值,新业务研发导致的亏损因此以负估值体现在总市值中,因此中国科技资产持续被低估。
DeepSeek带来的重估,从表面上看是提高了龙头公司PE估值倍数,但从深层看,是中国AI资产从负估值向正估值的转变。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股票策略师王滢发布最新观点称,现在全球投资者开始重新评估中国在科技和AI领域的可投资性。
“长期以来,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科技和AI领域的关注度都较为有限,现在全球投资者开始重新评估中国在科技和AI领域的可投资性。”王滢表示,在国际舞台上,高端制造业与AI领域的竞争将更加受到关注。
DeepSeek横空出世让投资者意识到,AI的应用可能并不需要大规模投资。与此同时,中国还拥有庞大的工程师资源池、数据可用性、社交网络和电商领域完善的生态系统,并可能获得政策的进一步支持,以加快AI的应用。
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大型长线投资者针对中国科技相关行业和板块的仓位仍然低配。王滢预计,“随着DeepSeek为市场注入新动能,全球投资者可能会重新考虑A股市场的投资名单。”
显然,在众多顶级国际机构的一致看好中国资产的重估下,中国市场的“长牛”行情基石已夯实!
(文章来源:产业资本)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