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网记者林珂
2010年登陆资本市场的天齐锂业(002466),在上市后的第十四个年头出现了最大亏损额。
3月26日晚间,天齐锂业发布2024年年报称,公司在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30.63亿元,同比下降67.7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79.04亿元,同比下降208.32%。从天齐锂业上市后的数据来看,其分别在2013年、2019年、2020年出现亏损,累计亏损额为80.08亿元,而2024年的单年亏损额便几乎是之前三年的亏损总和。
四大因素导致大额亏损出现
天齐锂业在公告中表示,业绩变动主要有四大原因。第一是锂产品价格大幅下滑与定价机制错配。尽管公司2024年度锂化合物及衍生品的产销量实现同比增长,但受到锂产品市场波动的影响,本报告期内锂产品的市场价格整体呈现大幅下滑趋势,公司锂产品销售价格及毛利也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同时,受公司控股子公司泰利森化学级锂精矿定价机制与公司锂化工产品销售定价机制存在时间周期的错配影响,本报告期公司经营业绩出现阶段性亏损。2024年,化学级锂精矿的市场价格逐步降低,公司向泰利森新采购的锂精矿价格也随之下降。随着新购低价锂精矿陆续入库及库存锂精矿的逐步消化,公司各基地生产成本中耗用的化学级锂精矿成本正逐渐贴近最新采购价格,锂精矿定价机制的阶段性错配也逐步减弱。
第二,天齐锂业重要的联营公司SQM于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中披露,智利圣地亚哥法院于2024年4月对其2017年和2018年税务年度的税务诉讼进行了裁决,撤销了税务和海关法庭在2022年11月7日对于该案件的裁决结论,导致其确认了约11亿美元的所得税费用,并相应减少其净利润约11亿美元。因此,公司在本报告期确认的对该联营公司的投资收益较2023年度大幅下降。
第三,在综合审视天齐锂业在澳大利亚的二期氢氧化锂项目的前期投入和预计未来资本投入、未来运营费用、项目执行进度、预计未来现金净流量等情况后,董事会认为继续建设二期氢氧化锂项目将不具备经济性。为避免进一步资源投入的浪费,减少潜在的经济损失,切实维护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基于审慎性原则,经第六届董事会第二十次董事会审议通过,董事会同意终止二期氢氧化锂项目。公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等相关规定,对澳大利亚二期氢氧化锂项目进行分析和评估,并对二期氢氧化锂项目的资产全额计提了减值准备。因此,公司本报告期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较2023年度增加。
第四,2024年以来美元持续走强,本报告期内澳元及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变动导致汇兑损失金额较2023年度有所增加。
产品价格或成公司扭亏关键
除天齐锂业重要的联营公司SQM不确定因素外,公司业绩能否扭转亏损颓势的关键,更在于产品价格的变动。作为全球头部锂企,公司是行业内拥有优质资源且自给率高的锂企,资源、成本优势明显,有望率先走出行业泥潭。
价格方面,碳酸锂期货价格在2024年上半年交易价位基本在9万元/吨—12万元/吨之间运行。下半年受高库存压力影响,碳酸锂主力合约价格持续回落,最低跌至约7万元/吨。锂精矿价格方面,自2023年以来,受供给过剩影响,锂化工产品价格持续下行,进而导致锂精矿价格大幅回落。自2024年9月起锂精矿价格逐步企稳在700美元/吨—800美元/吨之间,较2023年价格高点已经腰斩。
从天齐锂业的资源来看,公司控股澳大利亚泰利森公司,从而拥有全球最大、品位最高的锂辉石矿格林布什锂矿。该矿锂精矿的产能为162万吨/年,预计远期可扩至266万吨/年,可保障公司锂盐生产的原材料供应。资源储备方面,公司还拥有四川雅江措拉锂矿。此外,公司在国内外布局了多个锂化合物生产基地,总产能规模位居行业前列。其中,四川射洪生产基地综合锂化工产品年产能约2.4万吨;江苏张家港生产基地是全球仅有的成熟运营中的全自动化电池级碳酸锂生产工厂,年产能2万吨;四川遂宁安居工厂年产2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正在产能爬坡阶段;澳大利亚奎纳纳一期2.4万吨氢氧化锂项目已投产。
目前由于亏损压力,国内高成本云母矿及部分澳矿已经出现减停产现象,行业出清信号明显。天齐锂业作为行业内拥有优质资源且自给率高的锂企,有望从中受益。有行业分析人士指出,考虑到公司资源禀赋优异,且高价库存逐步消化完,成本优势将凸显。2025年至2026年的锂价中枢有望上移,天齐锂业业绩有望出现拐点。
(文章来源:金融投资报)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