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企业拿下具身智能最大天使轮融资 核心团队为何来自智驾?
2025年03月27日 11:11
来源: 界面新闻
东方财富APP
Scan me!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Scan me!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在东方财富看资讯行情,选东方财富证券一站式开户交易>>


  3月26日,中国具身智能初创公司它石智航(TARS)宣布完成天使轮1.2亿美元融资,本轮融资由蓝驰创投、启明创投共同领投,线性资本、恒旭资本、洪泰基金、联想创投、襄禾资本、高瓴创投跟投。值得一提的是,本轮融资创下了中国具身智能行业天使轮的最大融资额纪录。

  “它石智航的使命是以物理世界AI和通用机器人技术为核心,构建可信赖的超级具身智能系统,让高性能AI规模化地融入人类社会的生产与生活中。”它石智航创始人兼CEO陈亦伦如此描述这家公司的愿景。他判断,未来十年,具身智能将成为全球产业升级的关键引擎。

  近两年,具身智能领域掀起融资热潮,明星团队层出不穷,多位曾在科技行业尤其是智能驾驶行业有成功履历的高管选择投身这一赛道,它石智航是这些公司的一个缩影,也是典型代表。

  成立仅两月拿到大笔融资

  它石智航正式成立于2025年2月5日,以时间点来说不算太早。具身智能的这一波热潮兴起于2023年左右,以智元机器人的成立为发令枪,此后不断有新公司加入这一赛道,相关领域的企业也开始拓展具身智能方面的业务。

  “对于投资人来说,风已经起了,肯定就得赶快跑步进场。”有机构投资人告诉界面新闻,2023年开始,他所在的机构就在积极接触市场上各种各样的具身智能公司,逐渐开始进行投资布局。

  持这样观点的人不在少数,在大模型打破了前几年的资本冷静期之后,投资人们不希望再错过具身智能的热点。仅2025年前三个月,就有智平方、维他动力、傅利叶智能、星海图等多家企业宣布融资消息,单笔金额普遍超亿元。不少大厂也参与其中,如美团、百度、蚂蚁集团等,最近智元机器人完成的新一轮融资由腾讯领投,这是腾讯投资在这一轮具身智能热潮中首次出手。

  这些公司发展迅速,部分企业已经推出了自己的机器人产品开启场景验证和落地。宇树、智元、开普勒、优必选等公司都宣布已开启机器人量产。今年1月6日,智元机器人官宣,其量产的第1000台通用具身机器人正式下线。有业内观点认为,2025年是人形机器人的量产元年。

  对比起来,它石智航在2025年才刚刚成立,目前既没有产品也没有商业化计划,依然在不缺明星公司的具身智能赛道拿下了最大天使轮。除了具身智能的热度在春节后又迎来新高之外,其背后强大的创始人团队阵容也是重要原因。

  它石智航CEO陈亦伦曾任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智能机器人方向首席科学家,华为自动驾驶CTO,大疆机器视觉总工程师。首席科学家丁文超,原华为“天才少年”,是具身智能领域青年科学家、复旦大学机器人研究院研究员,曾从0到1主导华为智驾端到端决策网络,打造复旦大学首个人形机器人。董事长李震宇曾任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总裁,牵头打造了阿波罗自动驾驶开放平台和当前全球最大的无人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

  对于创业来说,从智能驾驶赛道转向具身智能可以复用以往的研发和落地经验,对于投资人来说,在智能驾驶领域已经拥有一定成绩,有一张成功履历表的创业团队显然也更具吸引力。

  领投它石智航的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周志峰认为,投身具身智能和机器人领域创业,需要对前沿技术的发展趋势具备洞察力,还必须拥有丰富的工程化、产品化以及量产经验。启明判断,它石智航是具备这些方面完整能力的团队。

  另一家领投机构,蓝驰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天宇解读它石智航的团队优势表示,其具备世界模型构建能力、以及超大复杂系统的工程化落地能力。同时公司在机器人本体设计与运动控制算法上拥有技术积累,具备软硬件一体交付能力。

  技术路线方面,据其介绍,该公司推出Human-Centric具身数据引擎,并推出空间感知与推理决策一体化具身大模型。据界面新闻了解,目前,它石智航核心团队已组建完毕,员工已正式入驻上海办公区,同时正在密集开展研发岗位的招聘工作。

  接近它石智航的内部人士向界面新闻表示,目前公司还处于很早期的阶段,尚未确定产品发布的时间线。不过软件层面已经准备好,创始人团队对于机器人本体的研发制造已有经验,他认为未来落地的速度会很快。未来,它石智航将朝着全栈布局具身智能的方向发展。

  智驾转型具身智能成风潮

  在它石智航的创始人团队背景中,智能驾驶是频频出现的关键词。其核心创始人背后的两个大厂,华为和百度分别是目前辅助智能驾驶和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头部企业。

  实际上在这波具身智能的创业和融资热潮中,也确实可以看到不少此前智能驾驶行业的明星人物:维他动力创始人兼CEO余轶南是地平线前副总裁,另两位联合创始人分别是地平线前软件平台总架构师、智驾创始团队成员宋巍,和理想汽车前智能驾驶产品总监赵哲伦。星海图创始人、CEO高继扬曾先后就职于Waymo、Momenta两家自动驾驶企业。智平方创始人郭彦东则曾在小鹏汽车任职。

  作为智能驾驶下游客户的车企也希望在这波热潮里分一杯羹,新老势力纷纷入局。广汽、东风都有发布具身智能相关战略,北汽、上汽、比亚迪等均投资了具身智能企业,小鹏汽车则已经开始了对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在2024年的小鹏AI科技日上展示了第二代人形机器人Iron。

  “自动驾驶就像是给车做一个大脑,可以认为是机器人的一种简单形态。因此在这波具身智能创业热潮里的确可以看到不少智能驾驶背景的人才。”机构投资人对界面新闻表示。

  有具身智能公司的技术负责人同样告诉界面新闻,在马斯克推出人形机器人之前,实际上不论是研究所还是公司,人形机器人领域都只有极少数玩家在参与。机器人的最初落地很多时候都是以车的形式,现在在高校举办的机器人大赛中,四驱轮式机器人也是主要参赛形态。也可以说,搭载自动驾驶的汽车其实是机器人里的一个分支,只不过此前汽车产业比机器人产业更加庞大,所以大家不会有这样的认知。

  因此,由智能驾驶、汽车制造向机器人转型,将存在不少优势。该负责人提到,汽车目前的机械电控、智能化等技术其实和机器人具有高相通性,许多软硬件模块的技术都可以复用在人形机器人上。虽然从具体的传感器设置和技术路线上来说会有些许不同,但智能汽车本质上还是围绕机器人的技术栈构成,因此两个领域内的人才也能够做到随时流通,技术上也能做到迁移。

  “如果大家还都陷在自动驾驶苦海,还在一个个写规则代码,那是不敢碰具身智能的。但现在可以看到自动驾驶被解决得很好,这是一个明确的信号,你可以依靠数据驱动,端到端网络,实现可靠的自动驾驶落地应用。”它石智航联合创始人、首席科学家丁文超认为,自动驾驶近期在端到端等方面实现的突破给了大家发展具身智能很大的信心。

  此外,他认为大语言模型的成功也是重要因素,这让大家意识到智能的上限可以这么高。自动驾驶只是垂直场景的AI落地,但大语言模型的成功,让大家相信通用智能的存在,ChatGPT、豆包、DeepSeek这样的应用,每一个人都能在日常中感知到它的能力。自动驾驶的标配化也加深了大众对智能应用的感知。

  不过,相比智能驾驶,具身智能所面对的技术和应用难题更多更复杂。经过了十年的发展,在公开道路上的无人驾驶现在还迟迟未能大规模落地,具身智能真正应用到千行百业的那一天目前来看也还需要等待。前述机构投资人向界面新闻表示,考虑到模型迭代、本体选择、运行空间等多种问题,具身智能注定是一个长周期的赛道,距离能实际落地并创造价值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全新妙想投研助理,立即体验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责任编辑:6
原标题:上海企业拿下具身智能最大天使轮融资,核心团队为何来自智驾?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Scan me!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网友评论
还可输入
清除
提交评论
郑重声明: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全部评论
最新 最热 最早
加载更多
查看全部评论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
搜索
复制